APP下载

2016高考政治全国卷哲学模块客观题分析

2017-05-27王金强王玉印王转云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王金强+王玉印+王转云

【摘要】2016年哲学客观题呈现材料取材多样化,题干设问区分化,题肢设置规律化的命题特色。2017年备考过程中应从扎根教材,深挖知识;聚焦热点,揣测角度;熟练真题,归纳技巧等角度着手。

【关键词】哲学客观题;特点;备考

哲学知识纲目清晰,知识点之间区分度较为明显。同时哲学客观题在全国卷中又凸显自身的命题特色。哲学客观题以2016年高考政治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年为主要分析对象,2010—2015年全国卷为参照对象进行研究。

一、哲学客观题的特点

(一)材料取材多样化

1. 取材立意于“一点四面”。2016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的哲学客观题较为充分的体现了“一点四面”的高考改革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统领,解决为什么考的问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创新意识等内容,解决了考什么的问题。全国卷Ⅲ第12题的“工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全国卷Ⅱ第23题“老马识途”的材料撷取与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选择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全国卷Ⅰ第22题《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依托法律法规,联系唯物史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增强法制观念。全国卷Ⅱ第21题“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展现了科技服务于民,推动社会社会发展的力量。

2.取材贴近于社会热点。试题紧扣社会热点,以鲜活的、贴近于现实的例子激发起哲学知识的魅力。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全国卷Ⅱ第22题“四渡赤水”截取了长征中具有代表性的战役,不仅考察了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知识点,而且起到了长征纪念的意义。全国卷Ⅰ第21题“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根据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领导班子重温这篇文章,考察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同时还有全国卷Ⅰ“智库建设”,《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的出台;全国卷Ⅲ习近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工匠精神”等。取材体现着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方面的动态,要求考生在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3.取材服从于政治方向。哲学试题旗帜鲜明的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这就要求考生不仅学习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全国卷Ⅰ第20题“智库建设”为例,在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一环。其中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而“智库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措施,所以考生要把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要的备考内容。全国卷Ⅲ第20题的材料背景是习近平在2015年在伦敦的讲话材料,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二)题干设问区分化。题干设问的设置方式决定了答案角度的宏观、微观。一种是微观设问。全国卷Ⅰ第20-22题的题干设置从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三个角度进行了设问,全国卷Ⅲ第22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另一种是宏观设问。其突出的设问词包括“表明”“在于”“正确的是”“哲学依据”“是因为”“可以看出”等。虽然目前还未设置出题误区,但应适当警惕,以防造成答案的错选。

(三)题肢设置规律化。

1.试题数量、编号、选项组合趋于稳定。全国卷Ⅰ2012、2013年哲学客观试题编排于19、21、22、23,2014-2016年试题编排于20-23连续四题中;全国卷Ⅱ从2013-2016年基本编排于20-23题。全部采用“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保持了历年的题肢设置规律。全国卷Ⅲ在试题数量、编号、选项组合设置上向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看齐。

2.知识点考察趋于集中。从全国卷总体来看,教材的第一单元相关知识点很少涉及,基本考察二、三、四三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考察意识的能动性、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联系的客观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人生价值等知识点。2016年全国卷Ⅰ第20题对认识论的考察,其基本原型来自于2010年全国卷Ⅱ第27题以及2012年全国卷Ⅱ第32题。2016年全国卷Ⅱ“四渡赤水”对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考察,其基本原型来自于2012全国卷Ⅰ第20题以及2011年全国卷Ⅰ第30题。2016年全国卷Ⅲ第20题是对矛盾特殊性的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考察,其基本原型来自于2011全国卷Ⅰ第20题以及2011年全国卷Ⅱ第23题以及2012全国卷Ⅰ第19题,其它例子不在赘述。

3.误区设置趋于多样。误区不能正确区分是做错题目的原因之一,正确归纳误区设置规则显得格外重要,大体可把误区分为五种。

第一种,说法本身错误。2016年全国卷Ⅰ第20题题肢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正确说法应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二种,认识盲区。2016年全国卷Ⅰ第20题题肢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正確说法应是主观要符合客观,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2016年全国卷Ⅱ第20题题肢《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正确说法应是事物的价值实现会随着时间、条件、地点、范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也会不断丰富事物的内涵。

第三种,说法过于绝对。2016年全国卷Ⅰ第23题题肢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就能”说法过于武断。2016年全国卷Ⅱ第21题题肢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总是”说法绝对。

第四种,张冠李戴的说法。2016年全国卷Ⅰ第22题题肢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正确说法应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016年全国卷Ⅲ第21题题肢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正确说法应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种,缺乏关联性的说法。2016年全国卷Ⅰ第23题题肢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说法与材料无关。2016年全国卷Ⅲ第22题题肢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说法与材料无关。

二、2.01.7.年哲学客观题备考策略

(一)扎根教材,深挖知识。“无知便无能”,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取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精准到位的把握知识呢?第一,构脉络。根据大纲要求的一级考点4个,二级考点33个,三级考点72个的顺序逐一排查考点。同时建构知识框架,把哲学分为前言,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五部分内容进行识记。第二,挖深度。哲学选择题重在考察对基础概念、觀点、原理的理解程度。譬如,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如果把握不深,易把人脑当作意识的来源。其实,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加工厂”而不是“原料”。第三,抓重点。以2010-2016年全国卷为样本,可以发现知识大部分集中于意识、认识、联系、矛盾、价值观的考察,所以要在这些地方用力。

(二)聚焦热点,揣测角度。根据取材贴近于社会热点并服务于国家政治方向的命题特点以及高考考纲对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备考中要加强问题导向,试图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解答。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材料,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我们党十八大以来作出了新常态的战略判断,推进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我们可以得到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集中主要力量抓好主要矛盾;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等知识点。2016年下半年重点时政:“杭州G20”、“供给侧改革”、“女排精神”、“长征精神”、“十八届六中全会”、“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健康中国”。弄清社会热点的来龙去脉,抓住本质,进行检索“知识库”中有关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三)熟练真题,归纳技巧。真题凸显命题重点、试题结构、误区设置,对真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未来命题技巧和方向。哲学客观题命题重点集中于意识、认识、联系、矛盾、价值观的考察,特别有些重点语句要反复熟读,譬如,“真理……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2010年全国卷Ⅰ第28题、2011年全国卷Ⅱ第20题、2012年全国卷Ⅰ第22题、2013年全国卷Ⅱ第20题、2014年全国卷Ⅰ第22题,连续五年考察此句话,所以要归纳重点语句。试题结构采取“二二式”组合选择题,采取“缩小范围”、“比较排异”两步走的步骤,先从熟悉的下手,然后从剩余选项中选择最佳项。误区设置灵活多样,首先,巩固基础知识,让自身说法错误的题肢显形,张冠李戴的题肢无处遁形。譬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造思维的源泉”、“承认矛盾统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等。其次,辨析关键词,为题肢定性。哲学客观题容易设置迷惑性题肢,包括缺乏辩证性的、语句被拔高的、敏感性的等三种。“只要”、“就会”、“必然”、“总是”、“才能……不”、“已经解决”、“已经形成”、“现实路径”、“无关”、“永无定论”、“推翻”、“循环”属于缺乏辩证性的题肢,“决定”、“取决于”、“根本途径”、“根本目的”、“根本尺度”、“标志”、“基本途径”属于语句被拔高的题肢,“直接现实性”、“实践”、“主观的”、“客观实在性”属于敏感性题肢。对于以上三种关键词要高度警惕。此外,对于关联性不强题肢,在平时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