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民生观

2017-05-27耿起凌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超越继承孙中山

耿起凌

【摘要】孙中山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思想的主旨和归宿,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文化来源之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合理继承了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内容精华,以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为指导,根据时代需要,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着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继承;超越

“民生”一词,为数千年已有之名词,在不同的时期与社会制度中,有着不同的内蕴和外延。在中国,最早出处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处的“民”指人民、老百姓,在《辞海》中把“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由此可见,“民生”一词的由来,便带有浓厚的人本思想和人文气息,纵观近两千年来古人对民生的发展和阐释,大多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但是,将“民生”当作一种公众观念,发展成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所运用,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民生理论体系,则始于孙中山先生。

一、孙中山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

针对中国民生之现状,从中国国情出发,孙中山提出了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根本办法有二:“第一个是平均地权,第二个是节制资本。只要照这两个办法,便可以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这也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其民生主义的全部内容,民生主义主要包括着四个方面的内容:土地、资本、实业和教育。

二、中国共产党民生观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

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源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是其历史文化本原,马克思主义观是其理论基础,孙中山民生思想对其产生和变化有着巨大影响,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直接继承了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合理内核,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

(一)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理想目标的继承

“大同社会”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精髓,对后人探索和实现理想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汲取了“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精粹,将民生的理想社会目标设定为实现社会公平,全国人民共享幸福生活。他曾指出:“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则仆之素志也”。

(二)对孙中山民生主义贫富均等思想的继承

孙中山一生奔走革命,年轻时有着游历欧美诸多国家之背景,深入研究欧美社会发展之轨迹,发现贫富差距是欧美社会的主要问题。“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则贫富之阶级日分,而民生之问题起矣。此问题在欧美今日,愈演愈烈,非循此而往,至发生社会之大革命止也”。因此,孙中山倡导民生主义的出发点之一在于中国应规避贫富差距的出现,“惟中国之于社会革命也,则尚未种其因,如能思患预防,先为徒薪曲突之谋,则此一度之革命,洵可避免也,此民生主义之所以不得不行也”。农村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允许农民私有个体经济的自由发展,在他看来,“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以农民都要富裕”。可见,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确立的民生目标之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贫富分化有加大趋势,更加关注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社會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针对现今出现的收入差距化困境,中共十八报告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因此,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了孙中山贫富均等的价值取向,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三、中国共产党民生观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超越

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是在不断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剖析中国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民生观与孙中山民生思想既相互贯通,又有所区别,既包含着对孙中山民生观思想精华的合理继承,更多地又体现着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不断超越。

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完整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在合理继承孙中山民生措施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性的提出了许多改善民生问题的新措施、新路径。比如:实行土地革命;没收官僚资本收归国有,发展民族工商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健全分配收入制度,加大收费分配的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改善民生的措施,都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超越了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实现了民生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统一。

参考文献

[1]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0-10.

猜你喜欢

超越继承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跨界与超越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孙中山彰显气度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