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视角下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考

2017-05-27王雪莲郭晓萌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大学生管理

王雪莲+郭晓萌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受成长背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的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某种共同心理特征的“特殊群体”,且数量逐年上升,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对待“大学生特殊群体”应该结合实际、贴近生活,以生为本,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管理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界定

依据学生的结构可以将大学生群体划分为正常群体和特殊群体,而特殊群体是与正常群体相比较得出的概念,其主要是指由于家境困难、生理缺陷、学业或感情受挫等而呈现出具有某种共同心理特征的非正常群体。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自卑自闭、看待事物偏激或消极、意志力薄弱、自主自控能力较差等。

二、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

(一)思想类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一些具有某些宗教信仰的学生群体,其中部分学生思想比较激进或消极,这类的学生容易受到一些非法组织的利用,甚至被蛊惑进行一些违法乱纪的活动,严重影响正常的校园生活,管理教育好这类学生是学生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二)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多数是来自于经济落后山区、农村或是因为某种变故,致使家中负担增大等经济困难的学生。据统计,一般高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会占到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五以上。这类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经济难题,勤工俭学,刻苦努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人沟通,甚至对他人产生怨恨情绪和反对社会的不良心态。

(三)学业受挫的特殊群体:指学习成绩差,经常挂科学生群体。造成学生成绩下滑或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个别学生入学前数学或者英语基础较差,即使付出一定的努力也不能抹平差距,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个别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没有老师的督促便放下了对自己的要求,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甚至产生退学的想法;还有极个别学生本来热爱学习但屡次碰壁导致他们丧失信心,产生挫败感,从未产生严重挂科现象导致不能正常毕业。

(四)网络依赖症的特殊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当中也出现大批的低头族,网上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网络具有虚拟性、感官刺激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诱惑性。很多学生因为上网成瘾,无心学习,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网上信息复杂,真假难辨,不但耽误了学业,还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很多学生更由此出现心理空虚、精神萎靡,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五)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主要指由于缺乏挫折的磨练或缺乏独立生活经验,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打击,如恋爱失败,以至于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多数表现为:悲观、犹豫、冷漠、孤僻、嫉妒、无所事事,怀疑自己的能力,排斥集体活动,恐惧与人交往,逃避可以展示自己的一切机会,容易紧张等。

(六)生理问题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生理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或因疾病、意外事故等造成身体不健康的群体。这类学生不能同正常学生一样自由的参加活动,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和锻炼,面临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生理上的问题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使他们感到自卑,从而脱离群体。

(七)受处分的特殊群体:主要指在校期间因违反纪律或规章制度而受到处分的群体。学生的违纪有些是偶然的,而有些则是习惯性的。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受到处分而感到自卑,自暴自弃,这严重影响学生自身健康发展以及学校稳定和谐发展。

三、应对特殊群体的策略

(一)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辅导员从学生进入大学生活的开始,就应该做好特殊学生的摸底调查,对其宗教信仰、性格脾气、家庭情况、经济水平等进行了解,再通过大学生心理的测试及结果,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情况不佳的学生,最后再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来逐步确立特殊学生群体,并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化管理。信息库的内容可以包括特殊群体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个案类别、性质、具体行为,分析原因以及跟踪记录和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如果特殊群体通过有效的教育转化成功,可以将其信息封存,反之如果因某些因素导致出现新的特殊学生,应该立刻将其信息加入信息库,这样更利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经常召开主题班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深度辅导,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特别是心理咨询、学业指导及就业指导能力,做好特殊学生的深度辅导工作。每一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出现都有其不同的原因,开展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时,必须要根据每个群体产生的不同原因,追根溯源,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管理。对思想类特殊学生,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自立自强,祛除他们自卑的心理阴影,使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经济支持,并尽最大可能对学生提供帮助。对学业受挫的学生,应减少他们自暴自弃的想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促进特殊群体学生转变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有网瘾的学生,应该积极诱导,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让其对现实的事情更加感兴趣,如果其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应该进行辅导将其优势得到发挥,而不是一味说教。对于心理问题类的学生,应加强其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如党员、学生干部等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帮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以积极地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果实在不能解决应该及时送至专门心理辅导的机构。对生理有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加倍关心,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温暖,使其克服自卑等不良心理因素,减少生理痛苦。对于违纪的应当从人本出发,对一般性的违规违纪给予包容的态度,但也不能放任自留,避免他们陷入更为危险的境地,多给他们一些关心,使其从本质上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加强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在开展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使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时刻保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出现特殊情况的学生,尤其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电话、家访、约谈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情况、共商对策,及时发现并消除可能诱发学生思想、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各种不良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浩强,贺艳洁. 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初探[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8):138-140.

[2]单中元,史伟.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和行为特点研究[J]. 高教学刊,2016,(13):21-22.

[3]张俊.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4):13-14.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大学生管理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研究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