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与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紧密联系
2017-05-27张晋伟
张晋伟
摘 要: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艺术素养,艺术的感觉、想象力、创造力等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如何将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与时代性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继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真正的的发挥艺术素养的实际作用,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学以致用,这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益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时代性和现实性;紧密联系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194-01
一、艺术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1.时代需要艺术,时代也影响着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艺术本身的改变。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的今天,在不同的时代,艺术也具有相对的特征。在总的历史趋势中,艺术和时代是相一致的,它具有先现性和滞后性的双重特性,这一点恰恰更加体现了他的时代整体吻合的特质。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现实的的艺术作品,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典范,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任何一种艺术风格或艺术形态,都不能被隔离在时代精神凝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外。否則,她只是个人的感性认识而已,不能作为真正的、经典的艺术作品。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2.艺术的真实性。真实性是艺术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客观生活相互结合的产物;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才能够让人们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为之吸引为之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享受。
我国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瑰实死灰耳。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二、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面临的脱离实际的几个问题
1.虽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素养教育过程,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无关实际的理论甚至是类似玄学而已;或者看做另一种空间的思想存在而已,认为艺术素养不过是虚幻缥缈的存在罢了。
2.虽然在思想上认同艺术素养,但是始终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过关联,不能将艺术素养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失去了艺术美学的实践价值;过一段时间以后,已经将所谓的艺术素养忘却的一干二净。
3.不能运用所学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判断能力去解读和分析与当下实际相关的事物范畴、最时尚最前沿的事物,对于艺术素养是否是科学的人文范畴提出质疑,甚至觉得与现实是背道而驰的,以至于对艺术素养本身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三、如何将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与时代性和现实性紧密联系
艺术素养教学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正因如此,尽可能的结合社会现实,理解文化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将所掌握的知识普遍地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具有高尚价值观的人,思维开阔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1.在艺术素养教学素材方面,尽可能的采用极具时代性、时尚感的近现代艺术作品,介绍更多的与当下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艺术作品,尽可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首先,时代影响着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文化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顺应时代而产生;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必须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其次,教师的思想一定要超前于学生。所谓时代性,重在引领,只有教师自身的艺术思想走在时代前面,才可以带领学生不脱离时代节奏;如果连教师自己对现代的一些艺术形式和新思维根本不知所云,就会使得学生从内心产生失望和抵制情绪甚至是鄙夷态度,在学生心中种下“老八股”的形象;一旦学生觉得教师过于落伍和古板,教师就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同时失去了求知的兴奋感,艺术素养教学也就无法开展。
最后,在艺术教学素材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用最具有时代性的艺术素材和最前卫的艺术形式,比如近代风靡全球的音乐剧;格莱美音乐获奖作品;奥斯卡获奖影片;现代动漫;印象主义艺术学派;抽象派绘画以及一些新兴绘画流派、无调式音乐和说唱等。
2.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和理念,用立体的多元化的传媒方式去丰富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教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它使得课堂教学一改往日单调、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授课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信息量的增大使得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广阔,让课堂教学走进了一个全新时代。
在艺术素养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内容都与音乐,画面,场景等等有直接关联,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科技传媒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声音图像和空间感为一体的逼真的立体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理论用具象的画面或声音表达出来,将传统的说教和“灌输式”唠叨变为生动直观的演示,做到声情并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印象。
3.以艺术的、人文的、民主的、科学的普世价值观去观察和理解艺术作品,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元素的合成体,不只是好听的旋律或者唯美的画面,更不是片刻的喧闹的娱乐刺激那么简单,真正的艺术作品必定是人类进步的伟大思想之体现。
艺术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她的原始使命就是去除人类社会的虚假、邪恶和丑陋。艺术每前进一步,人类就前进一步,艺术不断发展和变化,从来是和人自身的进步相辅相成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总是把所有的智慧、情感、理想和希望寄托于艺术、并通过作品让这些智慧、情感、理想和希望延伸下去。
人类的发展经历漫长的过程,最终确立了现代普世价值观,普世(适)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或者说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具体的说,普世价值观由三个基本要件组成:公平、正义、自由。
其实这三点恰恰是艺术追求的本质,所有经典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作品无一例外的符合普世价值观;而艺术和教育的目的也是完全统一的,及辩黑白,明善恶。
比如莎士比亚的一系列作品,通过对人物深刻的解刨,最终作品的落脚点依旧是呼唤人性的真善美;还有最新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疯狂的麦克斯》,从画面上一只体现的是沙漠中战斗的狂暴和视觉的冲击,但他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人类对独裁者敢于反抗的顽强的决心,正是因为这种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人的本性,世界也由此在数次灭绝性的战争中得以逃脱厄运,也因此有今天相对和平的环境;小提琴协奏曲《流浪者之歌》,让听众透过琴弦看到了这个以占卜、卖艺为生的民族世代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也从他们所挚爱的歌声与舞步背后看到了渗入他们血液中的活泼与乐观。在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中理解生命的沧桑和坚韧,深层次的体会生命的含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将艺术教育与时代和现实性相结合,从教学素材入手,采用具有时代性真实性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素养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逼真的多维立体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作品的伟大和奥妙;通过艺术素养,传达人类普世(适)价值观,达到教育最终的目的,辨是非,明善恶。有此,夫复何求。
参考文献:
[1]多纳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2]百度文库.艺术的价值和意义[Z].
[3]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江苏:南京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