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

2017-05-27丁尚成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习惯数学教学

丁尚成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四十分钟,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适时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开展扎实训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习惯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

在数学课堂上,常常把传统地“复习导入”创设成“知识闯关”,把单调的“课堂练习”设计成惊险刺激的“挑战舞台”……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新鲜感十足,活力高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渴求”的欲望,渴望这种上课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个个激情高昂,兴趣盎然,让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深深的扎下根,成为突出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有力前提。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了很好地体现和落实这一核心理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而言,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体现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优良学风的重要因素,更是衡量一个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课标把培养学生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成了突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内容。

1.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是他们开展自主学习的首要保证,否则,学习过程将是一班几十个学生各行其事,人人我行我素,个个为所欲为的天地,自主、合作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学习的效果将是一塌糊涂。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并不是要所有学生课堂上都毕恭毕敬,都惟命是从。而是只要学生把心放在学习上,一心一意为了学习在活动就行了,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在这方面,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能力相对强多了,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一个小组长去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而低年级特别是目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纪律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课堂上就要结合儿童爱受表扬的心理特点,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小组之间、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表现好;利用答问的时机奖励的表现好的孩子;适时利用小奖品加以激励等等这些措施,尽量让活跃无序的课堂变得活而不乱,动中有序。当然老师不能吝啬表扬,但表扬要有理,褒奖要有度。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也不少了客观批评,但不能随便批评,要批评有方,疏而不堵。在这种纪律约束过程中,还能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让每个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倾听和评价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勤奋刻苦的习惯。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学和思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在课堂上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高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独立或小组解答,低年级的教师通过出示主题图、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收集其中的数学学信息,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加以思考,相互交流,评议总结,得出结论,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学习,学生都经历了一种“发现——质疑——探新——求证”的思考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极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口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个个沉默不语,这样不仅给学习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久而久之也会使我们教学工作步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恶性循环链,不该说的老在说,应该说的总不说,该懂的不懂,该掌握的没掌握,最后的学习效果肯定是糟糕透顶的。所以就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操作、交流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充分动起来了,气氛才能活跃,师生才能更有效地交往互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积极开展活动,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相互评价,最终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別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孩子们个个大胆起来,人人表达出来,那么学生所面临的数学问题也就轻松地在他们的辩论中渐渐明白,得到解答。

三、扎实的基本训练是保障

扎实的训练能使学生熟能生巧,深化理解,巩固掌握,合理运用。训练绝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有层次、针对性强的练习,扎实的训练不仅能让优生吃饱,食欲大增,也改善了学困生的消化能力,增加了食量。让学生在练习中熟能生巧,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在训练中也能很好地发现教学中的得失,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不仅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更能对教学难以突破之处的质疑和探索,对今后的教学起着引领方向,突破疑难的重要作用。在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的时候,由于二年级的内容只要求学生抽象认识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不引入90度这个概念,教学中要学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工具进行判断。

总之,数学学习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浓厚的兴趣是数学学习的生根粉,良好的习惯是数学学习的有机肥,扎实的训练是数学学习的阳光雨露。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浓厚的兴趣生根,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肥,以强化扎实的训练保收。

猜你喜欢

习惯数学教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