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融入高职医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2017-05-27李剑萍
摘 要: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仁爱、重义轻利,人本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作为高职医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外,更应该用代表人文内涵之一的儒家文化作为准则,贯穿到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之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成为一名普救含灵的“大医”。
关键词:仁爱 重义轻利 人本思想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16-01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必须确立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既能胜任某种职业,又能促进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高职医学生的职业从一入校就明确定为和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伟大使命。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更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但现实往往不容乐观,目前的情况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欠缺。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外,更应该用代表人文内涵之一的儒家文化作为准则,贯穿到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大学人文教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部分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深层层面仍然处在尴尬和无奈的境地。一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技能表现出浅薄的崇拜和赞美,另一方对支撑其背后的人文精神表现出隔膜和冷漠。如此,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功利、轻素质等种种现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水平尚好,但缺乏爱心及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缺乏团队精神及换位思考的角度。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古至今,对个体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影响和造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促使社会协调、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起着准法律的作用。众所周知,儒家的教育以弟子如何做人为根本目的,相比于理论上的知识,更加注重弟子们在德行和智慧方面的培养,突显了古人人文主义的教育模式。医学院校如何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提高医者的认识水平和加强医风医德的建设,构建和谐医疗人机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仁爱”思想有利于培养医者的“仁术”之德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中庸》中所记,孔子解释“仁者”为“人也”,可见,“仁”在儒教文化中被看作是做人的根本。而孔子的“爱人”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爱亲,即爱有血缘的人,另一层爱没有血缘之亲的众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仁爱”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行动指南。传统的中国医学深受儒家思想“仁爱”的影响,把“仁爱”作为行医的目的,从而有了“医乃仁术”的说法。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间普遍缺乏信任,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缺少情感关怀。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疾病之痛,还应该在心理方面对患者有所理解、安慰、关怀。这就要求医者要拥有“仁爱”思想,视患者如亲人,从患者角度出发,关怀同情患者。如此,医患关系一定会和谐。作为未来的医者,医学生更应该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提高人文素养,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体贴人、帮助人、爱护人,只有学会推己及人并拥有仁爱之心,才能济世为怀,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二、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医者的“济世”情怀
儒家拥有一种“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重义轻利、豁达开朗的态度。“君子喻于义”,“君子以义为上,忧道不忧贫”说明儒家提倡的用心求道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就如儒家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这种重义轻利,重贡献轻索取的思想,对于医者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医学也强调“以医济世”的行医宗旨。为此,行医应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能博施济众,一心赴救,廉洁行医,认识自己职业的神圣和崇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服务,全身心投入医学事业,精研医术,不断求索,救死扶伤。这样才能做到济世大众。
三、儒家人本思想有利于培养医者的“人命至重”的思想
儒家文化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宝贵的,应该懂得珍惜和爱护。《孝经》中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礼记》中所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无形之秀气也”。意思是生命是天地给予人类最高的恩赐,是最宝贵的。荀子也曾说过:“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由此可知,儒家文化十分强调人的生命的崇高地位,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关切,体现出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这样的人本主义思想应该很好的融入高职医学生的教育中,使学生们意识到儒家文化中的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与医者的“人命至重”是一致的,是息息相关的。
现实中部分医者对病痛和死亡已经不以为然了。为此,医者应该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作为高于一切的神圣职责,并且在这种职责的指导下,克服内心的“自我、小我”,把病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肩负的责任,时时刻刻站在病人的角度,以“大爱”之心,践行高尚的医德,帮助病患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将儒家文化融入高职医学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仁爱、重义轻利及人本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作为医学生,更应重温和学习经典,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医”。
参考文献
[1]周一某.历代名医论医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李勇,陈亚新,王大建.医学伦理徐[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58.
[3]陈燕萍.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福建医科大学为研究个案[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4]敖林.论儒家文化对医学生職业道德培养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0.
[5]梁尚华,孙鸿杰,章原.儒家思想对医学生医德养成的教育价值[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1):76—78.
作者简介:李剑萍:(1987-),女,学历:硕士,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