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皱高三语文课堂的一池春水

2017-05-27杨武

关键词:复习关系高三

杨武

摘 要: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学总使人有一种“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的感觉,似乎陷入“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窘境。怎样从其中摆脱出来,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经历,给同行提供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高三;复习;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80-2

一、关系要理顺

1.注重过程复习与总复习

过程复习和总复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复习是正确有效组织总复习的很重要的部分。那种不扎扎实实搞好章节、单元复习,而是拼命赶进度,准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总复习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存在“夹生饭”,也必然会发现学生在总复习时知识的掌握到处都是“漏洞”,无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也就无法在温习旧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必须明确,复习不是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重复一遍,复习和重复之间不能划等号。不能通过多次的重复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复习要含有新的因素,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消化知识,使之综合化、结构化,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因此老师要经常系统地做好阶段复习,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章章清、节节清。要讲究“扎实”,尽量不出现遗留问题,复习要有新意,做到: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达到先温故,后联想,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先求同,后求异,求同、求异協调发展;先理解,后创新,从再现引向创造。

2.抓好讲、练、评

在复习中,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教师的“讲”则挤掉了学生的“练”,学生回到家还有一大堆题目忙着应付,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复习的主动权。因而必须注意复习内容的选择性,采取“精讲”的办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主动参与复习。精讲什么?选择学生的薄弱环节精讲,针对学生的提问精讲。

有了“精讲”还要有“精练”。而且要重点练,练扎实,练到足够的深、广度。但练不是越多越好,也要有一个“精”,不能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也不能使老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作业堆的批改中,所以就必须选择必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要求所有让学生练的题目老师都亲自选编并亲自做一遍,对每份练习要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讲”不与“练”结合,不能充分发挥讲的效果,“练”不与“讲”结合,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若只“练”不“评”则不利于学生复习质量的反馈和复习的及时调整,应强调三者的有机结合。摆正三者的关系,评讲学生的练习,要求做到:帮助学生总结、交流经验,树立样板,鼓励学生学有创见。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特别要认真分析普遍性错误产生的原因,把错误的观点、方法消灭在刚产生的时候。归纳、概括练习题的基本类型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恰当引申、把所掌握的思路、方法用于新情况,把类似的问题加以对比,提高认识,以期能触类旁通。要纠正大量盲目、重复的练习,做完只核对答案的做法。

3.有效区分课本与参考资料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要纠正学生将课本束之高阁,而一头扎进参考资料堆之中。老师也要摆正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对于复习资料应该让学生明确它是为学好和巩固课本知识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课本为导向和基础,用复习资料拓展知识的思路,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教材和复习资料统一在知识结构上。对学生选用复习资料,老师也要给予指导,注意适用性,以免把复习引入歧途。教师占有资料要多,而学生使用资料要少。

4.强调知识与能力

从高考的命题看,“识记”内容只占除作文题以外的其他试题的10%,即10分左右,今后将会继续减少识记性、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向“运用”这一级前进,更重视学生“运用”的能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最近就明确地指出:“要进一步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全面,既抓基础又抓能力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复习时,仅有“大而全”的知识量是不够的,关键是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否则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复习过的题目做起来就顺手,没做过的题型或问题就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而且两者应该并驾齐驱,同步增长。如自学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

5.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改掉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多与学生交谈,达成课上的默契!

二、采用好策略

1.激发情感,从语文中寻找高考自信

我们认为,高考,不仅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考的更是心态、情感和意志。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口号:“高考自信语文始。”结合语文学科文道合一的特殊性,让学生在语文复习备考过程中,始终树起自信的大旗:坚信十几年的母语交际中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坚信十几年的阅读积累中有语文潜在的能力和水平,坚信十几年的培养和训练会使语文最容易变成自己的优势学科,坚信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及时开发和科学调适中会越来越优秀。我们把这种教学观念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一次次的信心强化,一次次的鼓劲加油,一次次的情感激励,一次次的心灵滋养,牢牢筑就了语文学科高考的根基。

2.强化基本功不放松

我们把学生的写字、背诵及学生的发言说话称为学习语文的本钱,把强化语文素质、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自信这些最基础、最原始、返璞归真式的训练称为语文的“内功”。没有这些内功,只让学生在题海里漫游,在试卷上厮杀,在模式套路上做文章,无疑是扬汤止沸,隔靴掻痒,语文能力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空中楼阁。

(1)练好字。语文高考试卷,规范、工整、美观的卷面对任何主观题的作用不言而喻。

(2)读好书。我们要求学生自选文章,自找优美文段,在早自习时读,在课堂上背,背什么文段自已定,背长背短自己定,但不背不行。背的文段多了,不仅为作文材料打下了基础,为仿句造句开拓了思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整个语言运用的素质,也让学生背出了自信。

(3)学会“说”。每节语文课前,总让学生登台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一条新闻,一则故事,一段精妙议论,一个题的解法等等。刚开始,学生还会胆怯自卑,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渐渐地,变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思维敏捷,谈笑自如。演讲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尚能镇定自若,方寸不乱,考场上还会紧张吗?经常演讲也带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热烈讨论,激烈地争辩,心理素质也好了起来,服务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我们告诉学生:“人生自信说话始”。

3.紧抓过程重落实

要把平时当高考,高考才能如平时。我们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一步一个深脚窝,把目标任务落实在每一次作业评改中,融化进每一节课堂教学内,体现在每一位学生的检查反馈里。

(1)每周作一文。作文占语文课的半壁江山,我们每周一文,全收全改,细致讲评。要求每一篇文章都有老师打的分数,都有老师的批语。有时,学生互改后,老师还要再改。每次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在教室长期传阅。每班选出一两篇优秀文章印发全年级。剩下的相互传阅,扬长避短。这样,学生的作文由一个读者变成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读者。人人都有自信的要求,人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学生多么想成功一次,让自己的作文被别人称赞肯定啊!

(2)每周有一测。我们按知识点复习,但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着复习时要点面结合,多元并重,多位一体,全面性地提高,决不能搞单打一。我们称分知识点的练习为“点”,称综合性的训练为“面”。进行“点”的强化,巩固“面”的根基;根据“面”的缺陷,确定“点”的方向,使语文学科呈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趋势。每周综合练(不含作文)后,全收全改全统计,对成绩好的同学大张旗鼓地表扬,让他们感到自信,感到风光无限。同时,查找缺漏,迅速关注,跟踪弥补。

(3)目標与自习。我们每周有三个早读时间,教研组统一要求:自习课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尽可能小),结束时学生互查,让学生欣赏对方的进步和优势,让同学们节节有收获的感觉,有自信的感觉,有成功的感觉。目标在喜悦和快乐中落实到位。这个目标包括老师的大计划,也包括学生自选内容的小计划,即“自助餐”。我们戏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培养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能力”。这样既保持了教师复习计划的整体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又保证了学生补差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灵活性。

4.尽情开放语文之花

进入高三,很难让学生课外平心静气用整块时间学语文,这样做也不划算。我们引导学生,找来许多时间的边角料,既可作为一种心理调节,精神享受,放松神经,又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一言一语皆语文。比如要学生对校园文化中上百块标语里的名言、诗歌背下来,并有些感悟。对每一次黑板报都读上一遍,不能视而不见。班班都订有十几份乃至几十份报刊,学生天天在里面漫游,寻觅到许多新鲜辞章,擦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得到情的陶冶、理的思索和美的渐染,从而激活语文的学习因子,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渐渐成长起来。

每位教师每周至少采集一篇以上优秀时文,然后快速印发给同学,让学生的心跳伴随着时代的脉搏,在欣喜和愉悦中丰富他们的作文材料库。

三、使用好方法

1.要集中精力做练习,特别注意练习的时间、差错率、练习中的心态,学会反省,自我调整。少作无效练习,无用练习与兴趣性练习。实战第一阶段要侧重于检查自己的不足,重点是思考两个问题:标准答案为什么这样?怎么达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无限接近?从这两个问题中可以获得应试技巧,当然也可以获得来自基础知识方面个人思维方式方面的反馈信息。

2.要在练习速度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加大思考力度。完全能理解。基本能得分的题目,要思考与命题、答题、评分相关的问题。这就进入了实战第二阶段。侧重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命这个题?为什么要这样命题?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选项来干扰?为什么这样赋分?这个阶段的问题要努力集中于往年高考题中去思考。

3.在对试卷全面练习思考的基础上,要在纠正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实现应试技巧条条化,即明确化,要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出局面性的注意事项,得出得分与失分的规律性的东西。结合老师提供的应试条条,写出自己的应试条条,训练检查,变成一整套的东西,熟练的东西,并结合个人特点补充完善。个人体会特别深的条条,有必要时给他人讲一讲,强化一下。

4.学会反省,另一只眼睛站在高处看自己,也能稳定心态,知道自己的得失规律,紧急自助。站在高处看他人,才能高屋建瓴,理解命题人与评卷人心理,应试复习就更有针对性。建议优秀学生应该能达到会结合材料自命题,结合自命题制定赋分方案与标准答案的水平。建议每个学生都为自己出一份有答案的模拟试卷,这样就完成了第三阶段应试训练。

猜你喜欢

复习关系高三
高三·共鸣篇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