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相互影响的意义

2017-05-27李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继承中国梦活力

李靖

内容摘要:中国梦,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和期待,牵动着万千中华儿女的心。作为中国梦的承载和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这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以中国梦为新的发展平台,优秀传统文化又将被解读出新的内涵;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通过爱国主义核心,将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 传统 生命 活力 继承 发展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中国梦”,之于国家,则是国富民强,物阜民丰;之于个人,则是每个公民自身梦想的实现,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抱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导航仪,构建起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中国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梦”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但也区别于世界其他的民族文化。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必是我们值得发扬骄傲的,闪耀着民族智慧与精神的光芒。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次次的文明碰撞中汲取活力,多方面的吸取新鲜养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延续至今,弦歌不断,浴火重生。“礼仪孝悌”、“自强不息”、“协和万邦”、“天下为公”、“仁爱和谐”、“坚忍不拔”、“刚健有为”、“实事求是”等中国传统文化外化出的灵魂品质,是中国人民需要历代传承永不忘怀的民族精神,他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积淀与鲜活生动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梦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赋予它鲜活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背景,用最简单的词语触摸到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呼唤起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让每一个中国人默契的团结在一起,在中国梦的感召下,站立成强大坚韧的力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梦为纽带,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民族发展共同努力,让每一个人能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有生力量。

二、中国梦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优秀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而且作为世代传承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早已渗透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而传统优秀文化并不能被简单的当作儒家文化或者是道家文化、佛家思想,它是各种优秀思想的汇总共生,先进文明成果的融会贯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梦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中,又将被解读出新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品质。从屈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到1840年的炮声致使国门洞开,爱国主义的召唤,让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它是奋斗自强滋生不绝的源泉,是国家进取奋勇前进的不竭力量。

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是通过建立“温良恭俭让”的完善人格、“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水准从而达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我们在中国梦的引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法,把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宽厚博大的文化品质已经在五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变成了中国人的民族特质。在当代社会,它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与发扬的优秀品质。

优秀传统文化重德育,“教化天下”,提倡以仁正心,以礼正身,以德服人。“谦谦有德、温润如玉”的君子风范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建立了模范标杆,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最终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终极境界。

“百善孝为先”,传承五千年的孝道文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父子长幼秩序,恭敬亲爱父母,历经千年的演变,这仍是现代社会检测个体道德缺失的标准之一。

“协和万邦”,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思想被坚定的继承,同时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厚胸怀吸收百家之所长。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高举和平的旗帜,在与世界同行的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与他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为建立和谐友好的世界环境传递正能量。

三、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卓绝的建设过程,新中国的成立更是让我们为之振奋和自豪。我们用强大的中国力量,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重新架构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新的中国精神为现代中国人打造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丰富人生价值,体现最高的人文关怀,让快速发展的中国不在浮华中迷失,指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有着精神与道德上的双重牵引。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梦的提出,让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让新中国在世界上发声。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数代中国领导人一直在思索探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概述其实也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思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二者在本质上是共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憧憬的“大同社会”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不谋而合;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被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本思想与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奋斗又是一种默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数次的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的产生,可以清晰的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产生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实也就是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尽管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文明成果,其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其精神内涵和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只有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丰富和充实。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

文化的发展向来离不开物质的承载。文化载体对于一个文明的重要性毋须多言。经史子集、京剧油彩、书法艺术……这些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得以一窥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新的社会中有着新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也势在必行。中国文化因其所具有的包容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的文明成果,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得以保持其活力。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坚持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认真梳理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增强文化活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在现代市场需求和经济背景下,坚持各项基本原则,把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再用产业来反哺文化的发展壮大。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曾经有过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四大发明、水利系统等成果,但是其与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脱节。其非逻辑的、模糊的、抽象的表述方式造成了缺乏精准性和普遍性。这样的特性造成传统文化没有形成有效的科学体系,从而与现在的科技发展脱节。但是,作为对农业经济最直接反映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积淀中,也有着无数璀璨的智慧成果,这些科学技术的成就无可争辩的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多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多么丰富的思乡之源。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科技成就中提取出理论,建立完整的科学系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方文明崇尚对真理的追求,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对自然的探索,因而才有其快速的发展。传统优秀文化要想完成现代化转型,就必须以宽容的心态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在其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科技传承,以理论科学发展实用技术,使中国向拥有独立自主的工业文明的世界大国发展。

四、结语

中国梦从来都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包含着几代中国人的满腔热血,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文化孕育思想,铸就人格,陶冶情操,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文化中,人们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能量巨大,更重要的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彰显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并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根基得到不断巩固。

文化的力量是深刻的,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这些传承者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文化发展方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创造,既不丢失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又能適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在一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和制度的建立之后,就需要文化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巩固思想基础。我们的民族已经独立,我们的经济在腾飞,而中国梦的实现,将会需要我们充分汲取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唯有承载与创造,才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成就永恒。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继承中国梦活力
活力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