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

2017-05-27徐向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经济发展城镇化

徐向东

摘 要:创新性地透过社会资本视角,解释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城镇化进程影响社会资本变化的机制通过两个方面实现此消彼长,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原有社会结构的瓦解造成社会资本的消亡,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社会网络再次构建导致社会资本的兴起,两者共同使城镇化引起的社会资本存量出现一条微笑曲线。而社会资本的这种变化,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城镇化;社会资本;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92-03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学者的广泛肯定,而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绝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工业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降低劳动市场等各类市场的交易成本的过程来解释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的社会资本,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变化却很少被提及。因此,本文尝试用社会资本作为桥梁,分析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间紧密聯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包括非正式制度、习俗、规范等。社会资本是通过行为人之间不断的交流活动逐渐沉淀下来的,相互约定的非正式制度、行为习俗或规范。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发挥功能:一是纽带网络,即将彼此熟悉的人们连接在一起;二是桥梁网络,即将相互不熟悉的人们联系起来。

社会资本可以内在地提升人们福利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效率。阿罗认为,社会资本隐含的信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信任可以降低经济行为的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我国正经历各种转型调整,已有的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个人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那么,社会资本作为正式制度的补充,显得尤其重要。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发展有三种途径:

1.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因为制度本身诸多的限制,造成各种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一是民间资金的需求很难全部通过银行系统满足。尤其是农村地区住宅不能抵押贷款,农村资金的需求更多是依赖于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满足,即熟人之间的借贷。据《中国民间金融发展报告》统计,2013年我国民间借贷规模超过了5万亿元。说明因社会资本产生的民间资金配置在经济社会中已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土地和劳动力的供求难题并不完全在市场上得到解决。以劳动力为例,我国因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使多数地区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若按市场正式制度招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搜寻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将会大幅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熟人介绍”招工形式随之兴起,将更多的农村地区闲置劳动力带入工厂,这部分劳动力的工作报酬通过计时或者计件计算,不但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而且也使得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下降(我国尚存在大量的作坊式工厂)。因此,社会资本在劳动力配置中依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是降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会使得市场失效,从而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在企业快速推陈出新产品的时代,消费者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保护消费者的各种制度,但制度的执行便利性并不够。正因为如此,行为人在决定选择高品质的商品时,很多都是通过熟人网络指导购买行为,减少因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3.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言,创业者初创时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本。不难发现,行为人创业期间,公司合伙人或核心员工本身就已经是熟人关系,比如新东方公司初创时期,合伙人是同学关系,这是因为他们更加了解彼此的工作能力。初创企业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行业信息的获取途径和产品信息的推广途径大多都是依赖于创业者和员工本身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并且这部分社会资本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始终。

二、城镇化影响社会资本变化的机制

科尔曼认为,影响社会资本积累、损失的因素主要有五个:一是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社会原有结构的瓦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中断,原本存在的社会资本也就失去了根基。二是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法人组织的建立对原始的社会结构形成巨大冲击,每一次冲击都将带来社会资本的重构。三是社会网络的封闭性。在现代化社会中,封闭性的社会网络将降低社会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很难形成新型社会资本的投资。四是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对于国家社会网络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意识形态的类型直接决定了社会资本投资方式。五是政府政策、个人经济状况等其他因素。

社会资本中的纽带网络本身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互动行为在网络内部进行,很难接纳外来者。相比之下,而桥梁网络却更加的开放和包容,不断地将不熟悉的人群联系起来。有学者发现,在农村地区,纽带网络更容易发挥作用,而在城市地区,桥梁网络发挥作用的比例更高。

针对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特征,城镇化影响社会资本变化的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1.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原有社会结构的瓦解造成社会资本的消亡。首先,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农村原有社会结构随着人口的转移将会出现不稳定性,当人口转移达到一定程度,原有社会结构会出现瓦解。这在中国偏远农村地区得到证实,《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2005—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62.9万、62.4万、61.3万、60.4万、60万。大量行政村的消失使得原有的社会资本直接发生消亡。其次,在农村纽带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际传承逐渐削弱。不仅因为计划生育引起的新增人口减少,导致因血缘关系形成的社会资本消亡。更因为年轻一代成年后的生活与工作均在城镇,接受的教育和文化与农村地区不相适应,形成思想上的代沟,原本的互动也随之减弱,即代际损失。

2.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社会网络再次构建产生社会资本的兴起。首先,随着城镇化带来的新增城镇人口规模的上升,新城区的社会结构相应建立。但不同于农村地区家族式的社会结构,由于新增的市民相互之间还缺乏应有的了解,这部分社会资本的积累将是一個比较缓慢的过程。其次,城市地区的人民工作时间远远多于农村地区,新的社会结构内部互动的时间也就远远低于农村地区。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年轻人有40%基本不认识邻居,并且很少主动交流。时间因素也就成为新增市民社会资本快速积累的一个重要障碍。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城镇化引起的农村地区社会资本的消亡与城镇社会网络再次构建产生的社会资本的兴起同步进行。但城镇化初期,城镇社会网络构建产生的社会资本兴起相比于农村社会资本的消亡更慢,这是因为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彼此了解的过程比较缓慢,总的社会资本存量会出现一个下降过程;随着城镇化过程达到一定阶段,城镇社会网络构建产生的社会资本兴起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相应的社会团体组织的出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农村地区社会结构的瓦解速度也会相应减缓。因此,城镇化引起的社会资本存量会再次上升。最终,城镇化进程造成的社会资本存量会出现一条微笑曲线。

三、措施

社会资本两种形式中,纽带型的社会资本在农村表现得更加明显,而桥梁型社会资本在城镇表现得更为突出。为防止因城镇化造成的社会资本下降,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根据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特征,政府或社会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实现社会资本的积淀,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能够使得新增城镇人口更快地融入城镇生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改进的内容很多,因此,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资本的潜力很大。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通过二次分配调整社会资源配置,在此过程中可以培育新兴社会资本,加大社会资本方面的配置力度。

2.降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城镇化进程首先带来的是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在经济上比较明显,在社会上也有所体现。但城镇化破坏了原有的二元结构,在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时,要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防止新增的城镇人民既在生活方式上脱离了农村,又没能在观念上融入城镇。比如说,政府加大社会资本的投资力度,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人们文化交流,提高文化素质,加深群众之间彼此的熟悉程度,可以同时增加桥梁型和纽带型社会资本。

3.加强社会团体组织建设力度。毋庸置疑,社会团体组织在社会资本的积累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社会团体组织的建设力度却有所滞后,造成新增城镇人民在城市中很难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社会团体。城市文化部门应主导设立各类兴趣协会或公益组织,培养人们参与社会建设。比如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发起成立的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共有义工组织1 525个,义工18万名,已经成为深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民间力量。

4.完善政府职能。政府服务职能的完善可以很好地帮助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兴起。在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各项政策中,可以加大社会资本培育的政策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投入有助于沉淀社会资本的各项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各大城市新城区的精神面貌,而且使得新城区更具凝聚力,真正实现“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Jens F.L.Sorensen.Rural-Urban Differences in Bonding and Bridging Social Capital[J].Regional Studies,2016,(3):1-20.

[2] 周晔馨.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吗——基于中国农户收入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2,(7).

[3] 严成樑.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2,(11).

[4] 张伟明.乡村视阈下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 马红梅,陈柳钦.农村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2).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经济发展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