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性疾病与骨质疏松

2017-05-27

家庭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风湿性类风湿流行病学

临床统计显示,风湿性疾病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相关性。全国多中心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风湿性疾病患者用药前就存在骨质疏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风湿性疾病患者在炎症过程中,活化的T细胞过度表达RANKL蛋白,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激活,从而使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强度持续下降。研究发现新诊断的类风湿患者在治疗前已出现骨量下降者高达25%,其中有11%的患者已发展至骨质疏松。研究还发现,风湿性疾病患者甚至在临床发病前就已经存在骨损伤。对于长病程的风湿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更高,我国研究发现在病程5年以上的50~ 70岁类风湿患者中,有高达91%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当然这其中还有年龄和绝经的因素)。在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骨折风险比较中发现,风湿性疾病患者骨折风险增加50%~70%。

出現这种现象,还可能是由于风湿性疾病患者的钙质、维生素D摄入水平严重不足,其原因可能与胃肠道吸收不良、合并肾脏受累、影响钙质吸收等有关。值得强调的是,目前国外和国内均没有针对风湿性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的指南或共识,也没有对此提出更好的早期干预措施。相对比较完善的是针对骨质疏松的指南。多个国家预防骨质疏松的建议中均提出,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即应同时开始干预骨质疏松。我国的风湿性疾病激素治疗与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激素用量每天大于7.5毫克的患者比例高达46%,说明我国有骨质疏松风险的风湿性疾病患者不在少数。但即使是小剂量的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的比例也相当高,随着年龄增长,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且青年患者(小于30岁)的骨质疏松比例也不低。所以,无论激素剂量多少、患者年龄大小,均应进行骨质疏松的早期干预。

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共识第一版出版于2001年,此后提出了评价预测骨折风险的FRAX评分,但该系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没有将应用激素的时间长短及剂量进行分层分析,并仅仅显示了出现髋部骨折的风险,低估了椎体骨密度对于骨折的风险。因此近年来对FRAX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了矫正,每日激素用量<2.5毫克及≥7.5毫克时,骨折发生风险需乘以相应系数,并对骨折风险根据40岁界限进行分组,以更好区分骨折的高中低风险。

在药物治疗方面,最新的指南强调了充分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或静脉双磷酸盐,还可以应用特立帕肽、迪诺赛麦(RANKL小分子抑制剂)、雷洛昔芬,后两种药物是在2010年骨质疏松指南中未提出的。

猜你喜欢

风湿性类风湿流行病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