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篦子道》去触摸人性的温度
2017-05-27戴有山
戴有山
青年作家刘建林(笔名“刀文”)的长篇历史小说《篦子道》聚焦于“人道”,却直指人性。其中的人道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人的生存之道,而是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行为的表现,更加深层次地揭露藏在人物思想深处的人性之道,从而引发人对自身乃至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篦子道》用真实的灵魂触摸人性的温度,令读者透过漫漫历史云烟,仿佛感受到活生生的北宋时代人性之美,在读者眼前发芽,生长,绽放……
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篦子匠村有户经营篦子的大户刘家。刘家篦子闻名天下,家境殷实。刘家少奶奶王翠香巧帮微服出游王安石的母亲医好头疾。王安石问明原因,便决意要推荐刘家篦子为贡品。马家少爷马怀德心生嫉妒,设计勾引刘家少爷刘家兴寻花问柳、纸醉金迷。刘家兴沉迷其中,家道败落,卷走金银与妓女红绡远走高飞。王翠娥生下刘瑞福,靠替富户人家梳头、洗衣缝补为生。刘福瑞生性聪明、懂事,甚喜读书,常常偷听弦歌书院先生教书。 随着金兵铁蹄踏入中原,大宋奢靡之风渐缓。刘家木质篦子深受百姓欢迎。王翠娥开作坊、重新制作刘家篦子,生意渐好。刘福瑞入学堂读书。就在篦子匠们与少奶奶憧憬美好未来时,一场莫名奇妙的大火,使得王翠娥因此获罪入狱。刘富瑞长大成人后,重操旧业,与马家周旋终于重振刘家篦业,让篦子匠村人过上了好日子。
透过《篦子道》,我们感受到丝丝人性的温暖,透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勾勒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特性。
《篦子道》揭示每个社会人心里都怀有梦想,人性终是美的。如:
妇人扯了薄纱帕子捂着嘴淡淡笑道:“如今卖的篦子大多早失了原本的功用,不过是争艳斗富的物件,只怕世人早已忘记篦子原本是除虱的。”
王安石扶额叹息:“是啊!当今世人,自以为物产丰富国富民强,就忘记应居安思危,如今奢侈之风盛行,在朝内大臣尚且屡禁不止,又何况平民百姓。”
那妇人嫣然笑道:“也不尽然,就说这小小的篦子,有人爱金钿珠花,也有人爱朴实无华。想我大宋朝不是只有贪图享乐的百姓……一旦头虱犯,自然会记起篦子的功用。”
……
“贵客有所不知,我家在离此不远处的篦子匠村,村里的工匠大多世代靠做木篦子为生。不是小妇人自夸,我家的篦子做工独特,选料上乘,是祖上传下的制法,不仅有除头虱的功用,还可以提神镇痛,对梦魇症也有所帮助。”
生活在篦子匠村,“艰苦的生活依然可以过得那样甜?因为增加了梦想的味道。” 刘富瑞和他的家族,在那个贫富差距极大,百姓疾苦,君王暴政,充满浓重硝烟味的年代,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他能够坚持恢复家业的理想,引领篦子匠村人把生活过得很“甜”,因为他是有梦想的人,在艰苦的日子里增加了梦想的味道,让他的村人追寻、触摸、感受刘富瑞的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美好的人性温度。
《篦子道》把“用中适时”“随时以行”的文化精髓贯穿整个故事之中。如:
王安石这几日陪同家母,来青城踏春游玩,也算是略尽孝心,哪知天公不作美。刚到青城,偏遇连绵春雨。而家母也不知为何,头痒难耐,整日里精神萎靡、心烦气躁。因此,王安石连连拜访了青城数十名郎中,号脉、问诊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无一能解除老母的病痛。这下可愁坏了王大人,游玩欣喜之情荡然无存。今日天空放晴,原本想陪家母赏玩美景,可家母形容憔悴,毫无兴致来观赏如此美丽的运河风帆、百舸竟流、晚霞银红的美色。
“唉!”王安石甩了甩宽大衣袖,长长叹息了一声,燃起的陶醉之情随着晚霞散去而消失,心头升起一阵疑云。
“老爷,老爷!”身后传来了急迫地呼唤之声,王安石回首一看,是自家书僮。
“老爷,太夫人的病好了!”
“好了?”王安石心头乌云渐散,却有些不信。但见那书僮满脸憨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不由急切地问:“怎么好的?”
书僮憨笑着,扯了袖口抹着脸上的汗水,道:“自从前日老爷在青城内广贴告示,求良方以除太夫人的病痛,并置百金答谢……”
王安石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略微烦躁:“这些我已知道,你挑最要紧的说。”
“是这样的老爷,今日您出门后不久,一位夫人来拜访。她用篦子为太夫人篦发、梳洗之后,太夫人便觉得神清气爽,头也不痒了……”
《篦子道》的人物在相互交流中,无不散发出用中适时、随时以行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思想方法论,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这种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作者把这种文化理念融入作品中,表现了人们在对待家庭、社会、国家的问题上,能够秉持现实客观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当时政治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又冷静看待现实生活的艰巨性与曲折性。从《篦子道》可以肯定地看出作者的理想,极力地为表现人性的美创造条件,希望作品的人物能够把握有利时机去对美好生活进行追求。而其基本原则就是“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篦子道》传递当时社会“守经用权”“和而不同”一个富有层次的文化现象。如:
那妇人有些哀怨,眼角微微下坠,却仍旧笑言:“只因小妇人的公公去的早,而小妇人的相公是家中独子,身体羸弱,无法做此营生,所以小妇人只能在外抛头露面了。”
王安石点了点头,看着手中的篦子说:“这篦子果真做得好,待我入朝,定将此物推荐给皇帝陛下,将你家篦子定为贡品。”
那妇人闻言,有些惊慌,连忙起身道了万福,问道:“不知贵客是何人,小妇人刚才胡言造次,还望贵客包涵。”
立在店外的书僮嘴快:“我家老爷乃当朝宰相王大人。”
“守经用权”指的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指的是要正确看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一”与“多”的辩证统一。《篦子道》揭露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但遵循“经权”原则,人们必须严格遵循和不懈追求的“大经大法”。因此,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既是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最高政治目标,又对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种文化思想指导下,人们在坚守“统一”至上原则的同时,要“守经用权”,通权达变,从而为更好地实现家国安宁。而《篦子道》通过故事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差异,传达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念则为人们追求与完成国家的大一统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它提醒人们,在国家政治治理追求国富民强的形成与发展上,既要看到统一大“道”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又要承认统一大“道”的艰巨性和差异性。
泱泱中华,历经沧桑,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伴随着困难和不断的进步,中华民族每一段历史都引人深思,中华民族从来都不可能倒下,有压迫就有反抗,革命的爆发,人民精神的崛起,大量有志之士希望改变国家的窘迫,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磨灭的勇气终使我们战胜了命运,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而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刘建林所担负的责任就是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向人世间传递他心中的大爱,这就是他的人生信仰,而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也是伟大的。
读《篦子道》,感受作者的信仰与大爱,让我们社会每一名成员都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内心,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共同构建成一个真正有人情味、有溫暖、有爱的文化之城。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坚不可摧的信仰,每个人都可以相互触摸到对方人性的温度。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所倡导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作者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