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贴心的语文课堂

2017-05-27钱雪华

师道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个体语文课堂

钱雪华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张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除夕晚上,长妈妈让“我”第二天一早就跟她说:“阿妈,恭喜恭喜!”并且强调:“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你是如何理解长妈妈这些话的?

下面是接下来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1:长妈妈这样说,暴露了她的封建迷信思想。长妈妈这个时候的表现,一点儿也不漂亮。

师:你这样理解也许有理,可是,我不能同意。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旧时代的妇女没有封建迷信思想呢?

生1(讪讪地):老师,我理解错了。

师:理解错了并不可怕,你敢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2:“不许说别的话!”用的是命令式的语气,我不喜欢。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说才合适呢?

生2:小主,不要乱说别的话啊。

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忍不住笑了。

生3:其实,一年的运气和春节早上说的话,没有必然的联系。

师:既然如此,长妈妈为什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

生3:这说明长妈妈……是个迷信的人。

师:刚才就说过了,不能简单地把长妈妈说的话归结为迷信!

生3:我……

师:如果长妈妈是个迷信的人,鲁迅先生还会写文章纪念她吗?

生3无奈地摇头。

师:好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到此为止。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避免他们的课堂尴尬,以培养他们对语文课的感情。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感情,作为教的主体,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打造能够紧贴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而像张老师这样,只是简单出示问题,遇到学生的理解不合自己的“设定”,就予以否定,根本不去引导,更不顾及课堂上学生的课堂感受,此种做法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样做也注定无法打造出贴心的语文课堂。

亲其师,信其道。语文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为他们的当下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智能基础和心理保证。打造出贴心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饶有兴趣地去阅读,深入细致地去思辨,合情合理地去批判,积极主动地去创造。

那么,怎样才能打造贴心的语文课堂呢?

关注个体,分层教学。我们常说的面向全体,其实应该建立在关照每一个个体的基础之上,不存盲点。没有对个体的关注,缺少对个体的思想浸润和文学熏陶,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为了所谓的课堂高效,只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一读就懂、一说就对的学生身上,是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语文教育精神的。当然,关注个体,并不是只用眼睛看他们,而应该设计出合适的问题,运用有效的策略,言谈举止间展现教师应有的亲和力,促成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收获自己的独到理解和独特认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质,设计契合其智能的学习目标,给他们足够大的选择余地,拓宽他们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都能舒心乐意地阅读文本,解读词句,把握文脉,体会作者的情感。具体地说,我能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设计梯度有别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愿景,既为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也为基础不够好的设计较为浅显的问题,即使对于中间的大多数,也在解读过程中因人而异,让语文课堂显弹性,有质感。比如,教学《湖心亭看雪》时,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设计了三个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 比较柳宗元的《江雪》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写一篇小论文,或列出论文的提纲。

2. 说出柳宗元的《江雪》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3. 抄写柳宗元的《江雪》和本文,说出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像这样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选择了切合他们智能的练习,语文课也就不再使他们的畏难。

趣味阅读,启发诱导。贴心的语文课堂不能靠教师的威权建构,而应该借助教师的智慧,运用文字的张力和文本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让他们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享受发现美文深意的快乐。

语文课堂应该遵循课堂教学的原则,重在启发诱导,而不能简单地采用告之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寻找文本中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寻秘探幽,最终体验豁然开朗的快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注重研究文本,努力用文本蕴含的趣味,用文字中或隐或显的真善美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面对文本时,“横看成岭侧成峰”,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依据文本的特点,我还在阅读形式的设计上常变常新,用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饱满学生的精神,达成文本内容和阅读形式的珠联璧合。如观点性强的文章,我会引导学生采用正反论证的方式去阅读,辨别真伪;经典的古文我会采用比赛背诵的方式引入,然后,在小组间依次开展释词、译句、解义的多种形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完成学习;质朴的说明文我则鼓励学生采用勾画、做表、绘图的方式,让学生在读写画中理解内容……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阅读任务的课堂,因为紧贴了学生的心,也就是最美的语文课堂。

鼓励创新,张扬个性。贴心的语文课堂需要规范,但拒绝墨守成规。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就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张扬他们的阅读个性。毕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语文课才会有高质量,才能诞生高品位。

鼓励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读得更充分,理解多角度,建构自我与文本相拥的美丽世界。从这一角度来说,创新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有让人惊艳的发现。教师要呵护创新思维的胚芽,即使学生的发现或见解有不合己意的地方,也要善待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的观点有值得肯定的内容,我就会努力认可。看到创新的火花,我更会及时捕捉,极力放大,促其燃烧成思想的火焰。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我会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来叙述,或者拿起笔来改写,让学生获得全新的体验,达成新的认知。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让学生分别从于勒的角度,从父亲的角度,从母亲的角度来叙述课文,结果,在对作品的再度创作中,许多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改变了对人物的平面甚至是狭隘的看法。

学生的创新需要认可,需要鼓励,但认可应该适可而止,鼓励应该正面积极,千万不能假意吹捧,让学生遭遇课堂上的另一种尴尬。最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鼓励学生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说出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把允许一千种哈姆雷特存在的语文课变成殊途同归的标准答案研讨课,更不应玩“零和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一决高下。

(作者單位:江苏新沂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语文课个体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语文课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