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为祖国自豪!

2017-05-27蔡敏胜

师道 2017年5期
关键词:阿德莱德南澳澳洲

蔡敏胜

前不久,我们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小学名师一行23人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在澳洲,有很多遇见,这种遇见,在异国他乡,总和祖国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亲切、温暖、自豪。

阿大有一尊孔子雕像

美丽的阿德莱德大学,在澳洲简称阿大。在参访的过程中,校园美丽如画,布局典雅精致。多功能综合运用的设计普遍体现于澳洲许多学校的建筑中,集饭堂、阅览、学习于一体的学生生活中心(一下子记不住英文的名字)让我们眼前一亮。然而,让我印象最深、最为激动的,还是在异国他乡的高等学府,一尊孔子的雕像矗立其中。它在穿越学校的一条主干道的旁边,高大而厚重,充满了文化的自信。

我们一行的几位同伴,也是异常的惊喜,忙着在孔子的雕像下面留下难忘的合影。在多元文化发达的澳洲,能见到祖国文化的“精髓”耕植在那里,的确应该感谢全球教育的国际化、多元化。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如今也成为了解我们祖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照相的时候,恰好一些外国学生从旁边经过,被我们的“匆忙”挡住了,她们一直站在旁边等待着,直到我们几个拍照结束。看着我们在孔子雕像下像小孩一样地兴奋与激动,她们也许无法理解,但却非常尊重。

同行的南澳教育部领导告诉我们,这座孔子雕像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捐给阿大的。后来仔细了解才发现,在阿大有南澳唯一一所孔子学院。

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由阿德莱德大学和山东大学合作建设,是南澳州唯一一所孔子学院。阿大孔院人员配备齐整,组织和制度建设完善,汉语教学规模稳步提升,文化活动大幅拓展,高端学术活动影响扩大,商业培训活动不断创新进展。阿大孔院已成为南澳地区支持中文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的基地,推动中澳政治、经济、商贸、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南澳以至澳洲树立了良好形象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三月的阿大,才刚刚开学,迎新的工作是学校学生会策划的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心的旁边,摆满了迎新的展位。其中,一块阿德莱德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欢迎新同学的招牌最为醒目,两个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一个是阿大学联秘书长,来自四川成都。简短的问詢和了解,其实只是想在他乡听听中国的声音。他们在那里,为祖国的新来的留学生服务,也一定很乐意!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家——中国。

百度搜素一下孔子学院,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130国(地区)共512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15所,非洲33国48所,欧洲41国170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3国18所。孔子课堂74国(地区)共1073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瓦努阿图、格林纳达、莱索托、库克群岛、安道尔、欧盟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20国100个,非洲15国27个,欧洲29国293个,美洲8国554个,大洋洲4国99个。自己也为那些数据所惊讶,尽管我们也知道国外的孔子学院,但从没想过数量有这么多。我想,在祖国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上,仅仅惊讶、感叹还不够,我们都应该好好想想自己能做点什么。

可爱的小女孩

参访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都争着把自己带来的小礼物送给澳洲的朋友——洲政府教育部的官员、学校的校长。而且,大家在挑选礼物时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共识,小礼物一定要具有中国特色,诸如中国传统工艺品折扇、体现中国学生素养的小作品、体现地方文化的商品等等。赠送礼品的时候,我们介绍它们的独特意义,通过翻译现场转达,并且现场拍照留念。这一切表达了两种异质文化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努力。

在参访学校中,我们总在教室里寻找,一看到黄皮肤的孩子就特别兴奋——那一定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可以不经过翻译顺畅交流,好多想知道的事情可以通过这些学生了解到。每次寻觅,都得到了印证和回应,这样的机会还真多,看了几个学校都碰到,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都有。华人在澳洲的比例达到4%左右,2400万的人口,华人大约近100万,其中就有不少在澳洲读书的孩子。在一所学前班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的阿德莱德中学,我们就碰到这样的一位六年级的华人学生,从新加坡来学校时间才一年。我以为她初来乍到不一定能适应。没想到,她说学校里的伙伴很好,生活、学习都很快乐,而且不停地与我们交谈。旁边的孩子们都羡慕地看着她。大概是因为她能和我们这些参观的老师讲流利的中国话,而他们却听不懂。我怕小女孩兴奋得忘记了小组的伙伴,于是提议把周围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她大方地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同学,让我们知道了这些小朋友的名字。小伙伴们都很高兴,她也挺开心的。我想,她的小伙伴一定不会同时碰到这么多来自祖国的朋友,因为羡慕所以惊讶。我之所以这样提醒小女孩,也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让小女孩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同伴中。

在澳洲,有着极其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老师未经允许是不能随意触摸学生的。在培训的时候,南澳洲政府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过,随便给学生拍正面照也是不允许的。但是看到这种场面,我们总是忘记。在到一个学校一年级参观的时候,看到一个可爱的中国小女孩,交流之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一位女老师竟情不自禁地去摸小女孩的头。就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呵护疼爱自己的学生一样,在这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其实,我们前来交流学习的老师都知道这些规定,但亲昵的动作总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从这个细节,也可看出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参观完毕,我还冲着那位美丽的女老师开玩笑:今天,你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呢!

我们心中的感慨

来澳学习,南澳洲政府教育部的安排,让我们认识了几位在此工作的“中国人”。移民后他们在澳洲工作已有十年以上,但是他们亲切的乡音没怎么变化,粤语的、普通话的、四川话的,还是一样的纯正。我们之间的交流不需要任何翻译。

临时被教育部聘请过来做随行翻译的李老师深有感慨:每次见到家乡的人过来,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总是感到亲切无比。我们问什么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其实,对于不怎么了解澳洲教育和文化的我们来讲,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但他却没有一丝的厌烦,早早地守候在酒店的门口。他说:如果不是祖国的朋友过来,他今天还不一定有这样的工作机会。

闲谈之中,另一位工作人员也道出了自己的感概。他的工作单位是南澳洲政府教育及儿童发展部国际教育处。他说,要不是祖国这么强大,中澳交流那么频繁,他们这些人也不会被聘请到南澳洲政府教育部门工作。

这些话语,虽然平常,但是还是隐隐约约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祖国的那种深厚情感,虽然移民多年,那种情结依然深植在心中。

祖国强大了,在外工作的华人自然会感到更自豪!这让我想到了2016年的中国大使馆在新西兰地震中包机营救中国游客,还有在以色列特大火灾中第一时间组织大巴将重灾区的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全部安全撤出。这一切,都让一些国家的人民羨慕,让我们自豪。因为在重大灾害的背后,有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的祖国——中国。

在南澳的阿德莱德,有唐人街、中华门,吃不惯西餐的时候还可以去找找中国餐馆,吃到香喷喷的米饭,满满的中国味。出行中的一次偶遇,碰到四位中国女留学生,在阿大读研究生,并且是学教育专业的。交谈之中,因为我想了解留学生的真实想法,于是问了一个颇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研究生毕业后,是想留在澳洲还是回到祖国?答案是这样的:四个人中间,一个人想留下,其余的还是想回到祖国。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是一种真实的想法,不管以后是否会改变,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作为一名中国人,你都可以为中国文化传播做点什么,或为教育的多元化、国际化带回一点什么。

因此,在一起上街的时候,同行的人总在互相提醒:小声点,不要太喧闹;等公交电车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出一条通道,不要挡住别人;碰到陌生的人,我们也用蹩脚的英语说“Good morning”“Thank you”……

在与澳洲教师交流的时候,我们总在不断地思考,我们的教育与澳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很多很多的问题,虽然有时候会让澳洲的校长们一脸“惆怅”。

我们这批名师,大多出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初当一名普通教师的时候,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获得国家公费选派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着共同的感概。祖国强大了,人民才会幸福,我们才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在国外每一天的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阿德莱德南澳澳洲
动物“萌主”在澳洲
“熊猫夫妇”要归国急坏澳洲动物园
小城里的大能量
澳洲的艺术空间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