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协作学习评价机制综述

2017-05-27杨晨张鸽胡又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文献

杨晨++张鸽++胡又农

摘 要 阐述协作学习及其评价的概念,从数据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发表在教育技术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协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和方法。最后,归纳指出协作学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小组协作学习;评价机制;文献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06-04

Review on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YANG Chen, ZHANG Ge, HU Younong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ts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ata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y of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Finally, the problems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trend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literature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协作学习被视为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协作学习中加强沟通、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共享成果。但在开展协作学习的同时也常常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协作学习更多地趋向于形式化、表面化,学生的“参与度很小”;在课堂中,学生发言秩序混乱,小组成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一些學生欠缺主动性;等等。

本文将围绕小组协作学习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的评价等关键词,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10—2015年公开发表于国内教育技术核心期刊的协作学习文章进行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重点讨论协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以及对协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概念、评价方法等进行阐述和整理,以期指出协作学习评价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研究趋势。

2 协作学习评价机制概述

协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兴起于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约翰逊(David T.

Johnson)和罗杰·约翰逊(Roger T.Johnson)兄弟认为,协作学习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1]。他们定义了协作学习的五要素,分别是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反思 [1]。约翰逊兄弟也指出,在真正的小组合作中,应该能看到每个组员专注地理解别人的观点、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接纳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建议、耐心地帮助别人等行为。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Slavin)认为,协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任,并根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2]。国内学者黄荣怀等认为,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3]。

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需要借助评价来不断改进,它关系到小组每个成员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Stiggins指出,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三个因素,即目标、目的、方法。目标就是要评价什么;目的就是为什么评价;方法就是如何最好地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4]。黄荣怀等认为,协作学习的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人的习得成果和协作绩效进行的评价[5]。伍新春认为,协作学习的评价应该既考查学业目标的达成程度,也考查社会技能的教授效果和学生对社会技能的掌握情况[6]。换句话说,协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应该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查,从而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一套完善的协作学习评价机制应该由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反思等因素共同构建,将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将个人、小组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注重协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协作的能力,最优化教学效果。

3 相关文献数据分析

文献的年份分布分析 通过对期刊文献逐年发表量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协作学习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万方、Springer link数据库,以“协作学习(或合作学习)”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段为2005—2014年,如表1所示。关于协作学习的研究近10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研究下降很多,说明学者对协作学习的研究和应用的关注度降低。

协作学习研究主题分布与数据分析 协作学习一直是部分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技术近些年注重的主题。为了进一步掌握其研究前景,本研究对其主题分布进行分析,选取与协作学习有密切关系的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中有关协作学习的文章68篇,如表2所示。

作为主题分析的样本,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建立表3所示的主题分析类目表,表中的分析类目分为“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四类。

研究数据与情况分析 为分析近6年来有关协作学习研究的情况,在表2的基础上,以不同年度和各种类别进行统计,得表3。有关协作学习研究的总体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协作学习的研究近些年呈下滑趨势。近些年,人们对协作学习研究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有关论文数目不断减少,从2010年的18篇降低到2015年的5篇。

2)协作学习研究的主题分布在设计模式、理论研究、应用案例以及评价。如表3所示,协作学习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占36.8%),其次是“应用”案例(占30.9%)与“设计”模式(占29.4%),而“评价”机制较少,占2.9%。

3)协作学习研究中的一些特点。根据表3,比例最低的“评价”低到2.9%。这种结果显示,关于协作学习的研究在评价层面极其欠缺。众所周知,评价在任何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评价也是激励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值得深思。

4 协作学习评价机制与方法综述

评价机制 提高协作学习效率,可以建立评价机制或模型或采用一些特别的评价方法。评价机制是反映评价目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国外学者弗农(Vernon A. Quarstein)和波利(Polly A. Peterson)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到,协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应该由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交流、个人责任以及技巧和能力的使用这四部分共同组成,且都占25%[5]。他们还提出一个新的方法——面向目标的准则。这个准则共设置6个目标标准,并分属于3个不同的阶段,如表4所示。弗农用这个准则去评估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方法 近些年研究协作学习的学者在评价方法方面也做出一些贡献。本研究将介绍几种前人提出的典型且有效的评价方法。

1)协作学习前。问卷法是评价学生态度最好的工具。在协作学习开始前,可以通过问卷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态度,以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满意程度等。表5是一个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的调查量表。

2)协作学习中。档案法,也称成长记录袋,是近年来在教育评价领域比较活跃的一种过程性方法,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黄荣怀等人认为,小组协作学习档案法不是一种通过测试、问卷等相关手段获得评价信息的方法,而是通过追踪和记录学习过程的一些信息和资料来完成评价[5]。伍新春提到,小组协作档案袋是为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关系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设置的,用于定期收集小组完成的学习成果以及每名组员的学习成果[6]。协作学习档案袋应该贯穿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比如学习成果展示、内容反思、数据分析结果和教师、同学、读者等的评价以及学习心得等。

3)协作学习后。在协作学习完成之后,通常会有一些总结性的评价。最常见的是加权求和评分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是目前教育评价领域使用最多的,是使评价机制取得可比性和客观性的基本保证。加权求和是将多个评价数据按照一定的权重相加,采用所得结果作为最终评价值,作出判断。这里的权重是指各分评价值在总评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或比重的大小[5]。协作学习加权求和法的步骤:

①列出主要的、有明显差异的影响协作学习差异的因素,包括先决条件、交互活动、能力和技能、个人贡献等;

②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

③把各因素进行优劣等级排序,并规定相应的分数;

④将影响协作学习的每个因素的等级分数乘以该因素的相应权数,得到最后的总成绩。

总体得分Fi=bi*aj。其中,bi为项目加重权数,aj为等级分值。

通过介绍可知,协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具有两面性,没有哪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协作学习评价的系统研究。

5 主要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以及对一些案例的研读,发现协作学习的评价并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标准,表现在对个体的评价过少,评价存在片面性,使得学生对自身表现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评价标准也大都比较宽泛,教师和学生习惯于对整个小组做出最终的评价。

2)评价观念。竞争依然存在,笔者在观察协作学习课堂教学时发现,教师常常会表达这样的语言:某某小组已经做完了,别的小组要加快速度。这种“催促”行为可能导致小组成员为了竞争,将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变成个人展示加其余组员旁观。

6 趋势和发展

从上文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协作学习的研究近些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但对协作学习的适用条件以及最终的评价,都甚少提出一套完整的体系。

首先,对于协作学习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学习主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只是确定了比竞争和个体化学习效率高。但也有研究证明,在某些主题的学习方面并非有效。整体对于协作学习的适用条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其次,评价机制、体系不完善,国内很多学者只是对协作学习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评估。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在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方面多做研究。

最后,对教师的定位不明确,多数研究都是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今后应该对教师是否参与协作学习以及参与后的定位更加明确,使得学生和教师通过评价找到各自改进的方法,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Johnson D W, Johnson R T, Smith K A.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ing University Instruction by Basing Practice on Va-

lidated Theory[J].Journal on Excellence in College Teaching,

2015(25):85-118.

[2]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010,50(2):177-183.

[3]黄荣杯.CSCL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996(6).

[4]Stiggins R. Students-Centered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rrill/Macmillan Publishers,1994.

[5]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4-29,76.

[6]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7]Quarstein V A, Peterson P A. Assessmen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 Goal-Criterion Approach[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1,26(1):59-77.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党的文献》2012年第1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