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7-05-26编辑部
◎编辑部
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总体而言,可以用六个美誉来形容,即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
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优质焦煤、煤系高岭土、石灰岩、铁矿石、石英砂、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好、易开采、相对集中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素以“乌金之海”著称;乌海市于2008年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全市共有中国书协会员23人、自治区书协会员120人,常年坚持习练书法的爱好者万余人,书法文化已成为乌海人的精神家园;乌海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相对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绿化美化成效显著,打造宜居城市迈出新的步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为“沙漠绿洲”;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合葡萄种植,有“葡萄之乡”的美称;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中段,西接贺兰山和乌兰布和沙漠,东依桌子山山脉,黄河穿市而过,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美石资源,被誉为“赏石之城”。
乌海市滨河区夜景
乌海作为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十二五”以来进入了工业转型升级期,摆脱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资源的困扰,厚植工业发展新优势,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紧紧抓住自治区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全力打造区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此外,乌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医药产品等非资源型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同时,统筹抓好工业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配套,科学集聚产业,合理摆布项目,提升工业园区的集约化、循环化、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技术合作,打造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
雨后乌海
中国书法城乌海
乌海市军民融合示范项目——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项目
在2017年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军民融合发展被确立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军民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乌海这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之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十二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6月14日,乌海市与中国航天十二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包括煤制乙炔研发、智慧乌海提升工程、智慧园区等多项实质性合作。
在乌海市乌达工业园区,乌海市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项目被称为中国航天十二院与东源科技军民深度融合开篇之作的重大项目,总投资53.8亿元,于2017年年初开工,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8亿元、利润2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300个。该项目立足乌海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以低阶煤为原料直接生产乙炔,具有生产流程短、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洁净高效等特点。同时,该企业还与中国航天十二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航天东源创新发展研究院”,重点打造内蒙古航天(国防)军民融合产业化中心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军民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乌海市还涌现出一个军工企业转为民用企业后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坐落于乌海市郊区的内蒙古北方保安民爆器材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军工企业,多年来,该企业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协作攻关,走产、学、研、用相结合之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成长为同行业的领先企业,其研制的增雨防雹火箭弹产品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华北地区的空白。
此外,为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工业园区管理水平,乌海市还携手中国航天十二院积极推进智慧乌海提升工程和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同时,根据乌海当地产业基本情况和乌海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需求,结合中国航天(国防)科技成果项目资源,有针对性的梳理筛选出军工科研院所及工信部所属高校的科技成果项目重点发布。主要形成以煤化工领域、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节能环保领域以及电子信息领域成熟项目目录50项。同时针对乌海产业特点,检索相关专利14万条,形成乌海产业关键技术——宏观产业层面知识产权态势分析报告,供政府部门及企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