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7-05-26游红俊
【摘 要】2004年至2017年,农业连续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字。其中,2013年至2017年的一号文件,针对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作为内陆贫困山区的新晃,在有限的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下,只有通过以特色品牌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以要素保障为抓手、以加大公共服务为支撑等措施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晃;现代农业;路径探析
一、新晃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2016年,新晃县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为15.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32元,同比增长12.1%。粮食生产更加稳固:2016年,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为26.06万亩,总产8.16万吨,其中优质稻有8万亩、超级稻有7万亩,新晃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全国首批、湖南首个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新晃黄牛荣获“2016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为全国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45个,肉牛饲养量达16.66万头,出栏5.72万头;生猪、山羊等均有增长,其中;生猪饲养量达39.84万头,出栏20.72万头;山羊饲养量达8.24万只,出栏量达4.63万只;家禽饲养量达111.28万羽,出笼68.36万羽;水产品产量1613吨;龙脑樟种植面积达2.4万亩,天然冰片二产线即将建成,加工能力达200吨;侗藏红米种植基地5000亩,“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评为“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系湖南省唯一荣获该殊荣的农产品;烤烟生产基地1500亩;新增优质水果基地1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20亩;吉祥魔芋基地1500多亩。另外,凉伞花猪、高山葡萄、优质果蔬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也在稳步扩张。2016年累计抽检农产品1246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9.9%;申报“三品一标”产品认证8个。2016年实施人工造林2.2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义务植树40万株,绿色通道建设行道树栽植252公里。农企联合卓有成效:全县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87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参与的农户达12000余户。全县农机合作社总注册资金为350万元,合作社有成员263人,新增农机具1063台(套),作业服务面积达5万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力实施“三化一改”工程,被评为“2016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完成19座小II型水库和米贝小I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8个贫困村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建设任务,共维修渠18.72千米。解决了9.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有序:2016年完成林冲、扶罗、凉伞等乡镇5起股份林场的竞卖,交易面积200余亩;完成东风林场林木林地流转565亩,完成坝坪、圭界村示范林基地流转700亩。
二、新晃县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1.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
一是新晃县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不大,种养大户数量较少;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等问题,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产值过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农业企业上市公司。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基本上还属于“靠天吃饭”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机械化使用率偏低;在生产技术上,大多数还是依靠传统经验,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只进行简单的筛选、包装,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业产业技术力量薄弱。新晃县农业科研、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進步贡献率不高,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重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2.农产品产业链较短
新晃县除龙脑樟、老蔡牛肉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外,凉伞花猪、贡溪土鸡、麻鸭、铜鹅、洞藏红米、米贝魔芋、东魁杨梅、紫玉淮山、扶罗蔬菜、夜郎青食品、天堂生态水果等特色种养业及乡村旅游等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农产品的效益优势没有彰显出来。例如对牛肉的加工主要有冷鲜肉和休闲牛肉,其它副产品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有的企业规模虽然在扩大但后劲不足,大众产品研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畜牧、果蔬等主要出售鲜活产品,没有企业进行特色加工制造,大量增值空间流失。
3.农业生产要素不足
一是土地分散。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人均分地原则,好坏远近田块搭配,所分的田地并不连片,如果承包土地则需要一家一户去做工作,难度非常大。而且,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有的就业很不稳定,因而他们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据调查,部分地方季节性的抛荒地约占耕地面积的12%。二是资金困难。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担保物,社会上的投资担保公司利率高,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是企业缺乏必要的科技创新和人才不足问题突出。由于企业更多的关注眼前利益,不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造成企业中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非常低,研发经费投入很少,新晃的企业也难以招到懂技术的人才,懂技术的人都到外地企业打工,不愿留到新晃本地企业。像我县在畜牧、农技等部门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没有一个高级职称人员,专业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如2016年我县4名水利专业人才流失到贵州。
4.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新晃属于山区县,境内多山,道路崎岖,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坡度大、土层薄、土质差、气候差异大, 耕地多集中于远山地区,水、电、路、通讯等欠缺,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农业生产环节发展机械化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全县水田14.7万亩,旱地10.8万亩,利于机械作业只有6.57万亩。绝大部分依山而成,丘块较小,且散而不集中,难以规划平整,大型机械派不上用场。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机耕道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致使我县适于机耕的连片土地上至今还未建成符合农业机械化作业要的机耕道,大多数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机耕道修筑偏高,又无连接叉道路口,农业机械无法下田,十分不利于专业合作社大型农机的进场作业。
三、新晃县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1.以特色品牌为动力引领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
(1)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一是做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新晃县具有丰富的草山草坡,湘西黄牛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湘西黄牛之乡”,要依托新晃黄牛,继续实施能繁母牛标准化规模示范养殖项目,力争全年养牛20万头以上,出栏10万头。抓好“黄牛文化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黄牛品改工作,推广种草养畜、氨化微贮等先进养殖技术,加快肉牛生产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步伐。现引进嘉信食品、老蔡肉牛食品等龙头企业对作坊式加工进行整合,初步形成了嘉信食品冷鲜加工、老蔡肉牛休闲熟食加工两大系列产品,可以在这两家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扶持县内牛肉加工制作业的发展,保障企业加工有原料、有效益,农户生产有销路、有收入。另外,要稳步推进凉伞花猪、贡溪鸡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化养殖。
二是做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要调整种植结构,由原来通过大量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绿色生产方式。抓好“梅子坪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启动建设“小洪溪高效农业园”,做好“平溪河流域生态农业园”的提质升级。通过扩大侗藏红米、优质果蔬的种植面积,打造独特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支持企业进行农产品商标注册,支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抓好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和市场营销等,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另外,还要加快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产品,如:夜郎丝宝、夜郎茶油、夜郎系列酒、凉伞豆腐、贡溪红辣椒、大秉溪箩筐等,建立相应的基地,形成较大的规模。支持绿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农头企业,创建湘黔边界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的蔬菜生产基地。
三是做大生物制药基地建设。要抓好中药材加工、中药材市场、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依托新晃右旋龙脑樟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核心,推进巨能集团新晃天然冰片公司尽快形成年产500吨天然冰片加工规模,并启动系列产品开发。要积极支持金鹏药业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推进金银花、茯苓等中药材发展,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市场、调整农业产结构,从而建立中国最大的右旋龙脑樟生产基地和湖南省生物技术开发基地。大力开展侗族医药研究,积极推进侗族药品和保健品产业化建设,把新晃建成武陵山片区侗药生产研发中心。
四是做大林业生态基地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成年度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任务。以县城周边和主要公路干线为重点,切买做好绿化工程。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加強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推进林业产业建设,规范竹木加工企业管理,引导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整合组建股份公司。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科学做好森林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工作,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改造升级县级林权交易服务中心,规范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中介组织,下移林业服务和审批职能,搭建林业资产评估平台。
(2)着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一是要抓好品牌开发。围绕新晃黄牛、新晃龙脑樟、侗藏红米等特色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种养,全力破解“有品牌无效益,有特色无规模”的问题。深化贡溪土鸡、凉伞花猪、晴方蜂业、凉伞豆腐、高山葡萄、优质果蔬等特色品牌的挖掘和建设,建成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充分释放品牌推动农业发展新动能。着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
二是要优化品牌创建环境。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设立农产品品牌发展专项资金,按照“补贴+奖励” 的形式,对农产品品牌营销、研发进行补贴,对创建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大力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依托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规范开展家庭农场认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工作。支持服务湘帝酒业、睛方蜂业等4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新晃农产品品牌专卖店和利用互联网等大力宣传新晃农产品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销售范围和品牌的影响力。
(3)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质量兴农,要把增加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力度,加强对基地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着力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对农资市场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要进行高压打击,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和使用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数据化等现代技术,提升农产品监管能力,确保广大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2.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龙头带动,促进农企合作,鼓励以“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企业十合作社(协会)十农户”、“企业十合作社(协会)十基地十农户”、“企业十农户”等模式建设养殖基地,扩大订单农业规模,促进产销一体化发展。另外,要引导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企业,实现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老蔡食品、小肥牛公司、湘帝酒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产品的档次,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支持老蔡食品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润泽农业、汇丰凉伞花猪、清源药业等企业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以旅游业理念推动现代农业
一是农业与休闲观光相融合。依托“三农”资源和民俗文化,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重点以梅子坪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体验园、黄牛文化产业园为龙头,以平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培育休闲农业景区和休闲农庄两大抓手,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力争创建1个省级休闲农庄。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l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如:八江口—梅子坪—夜郎大峡谷的线路。
二是农业与节庆活动相融合。通过“新晃黄牛”、“侗藏红米”、“龙脑樟”等特色品牌,结合侗乡风情、节庆活动等,宣传新晃特色农产品。例如通过举办黄牛文化节、新晃黄牛肉美食节,让大家了解新晃黄牛,促进新晃肉牛市场的扩大;通过举办“农事文化节”、“民俗文化节”“葡萄节”、“西瓜节”等活动,宣传新晃新产品,最终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三是农业与创意理念相融合。将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等与农业生产相融合,形成通过创意来促进消费、从而拓展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增加值。如在鲜花蔬菜丛中建立酒吧、茶吧、书吧等、水果上刻字、奇形怪状的水果、牲猪代养、黄牛代养、山鸡代养等形式。
(3)以互联网思维经营现代农业
一是要将现代化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公众微信号或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上,建立统一的特色产品销售专店等推荐介绍新晃农产品,从而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推动农产品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鼓励社会资本,供销社等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的市场。
二是要整合三农网、广播电视网等为农服务职能,对接全国农产品营销网站,提升农业信息发布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是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扩大营销,积极利用互联网传媒和电商平台,不断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以要素保障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1)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一是深入宣传改变观念。加大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和相关服务信息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广大群众提高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识,切实增强其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认识、理解和参与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矛盾纠纷,确保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留死角,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完善的县、乡、村、农户四级土地转流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及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积极引导农户以“股份+合作”的模式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
(2)深化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改革
一是统筹整合支农项目资金。按照“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的思路和“资金性质不变、安排渠道不变、使用范围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切实做好农业项目整合工作,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业链条建设发展的刀刃上,發挥支农资金最大效益。
二是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机制。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探索PSL、BT、TOT、PPP等融资模式,建设农村金融投资平台,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建立以奖代补等鼓励机制,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巩固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作用,扩大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覆盖面,争取组建村镇银行,引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健全支农服务体系。
(3)强化人才技术培育
一是采取招考、录用、引进等方式,招录一批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农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成长氛围,让政策、待遇向一线倾斜,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促进农技指导水平的提高,提升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二是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训模式上,要针对农民兄弟文化基础低、重实践的特点,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教学大纲和课件进行教学。在培训时间上,除了常规培训外,可根据24节气适时开展不同涉农专业的培训。在培训地点上,争取就地就近培训、现场培训、田间地头培训,更加直观地传授农技知识。在培训内容上,既要联系农村当地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又要联系个体实际需要增加专业。
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水平。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技术培训和研发适合山区的小型耕地机、收割机,加强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的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机普及率。
4.以加大公共服务为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县乡村交通路网建设。特别是撤并建制村的公路硬化;着力消除公路及水运隐患,建设生命防护工程,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到组入户、安全便捷”的交通格局。
二是构建安全高效的水利设施系统。要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水利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城乡供水、水利枢纽、农田水利、河流治理和防灾减灾等水利工程建设。抓好禾滩、贡溪、扶罗、林冲等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是完善电力通信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步伐,争取2017年完成所有村的电网改造,让全部农村居民都用上稳压电、平价电;要继续推进电信、移动等通讯设施建设,确保宽带“村村通”和园区WiFi全覆盖建设。
(2)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农地制度变革成本,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才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推广。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可以考虑设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金、灾害风险补偿基金、农作物病虫保险基金以及耕地保护基金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
(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强化财务审计监督,重点开展对农民群众关心的集体重大事项、村委会换届与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切实排查农民信访反映的问题线索,大力查处侵害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典型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参考文献:
[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
[2]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财发[2015]42号.
[3]《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6]58号.
作者简介:
游红俊(1976—),女,本科,湖南省新晃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