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想象”植根“现实”

2017-05-26曾南威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探险现实生活沙漠

曾南威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26-01

让"想象"这朵"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进入孩子的作文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因为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的世界;也是对科学的一种尊重,谁也无法否认,是想象孕育了伟大的发现与发明,史蒂芬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就是一首最绚丽的想象诗。但更重要的是,想象是我们作文能力和言语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并且把文字中的内涵充分释放,滋养我们的才气和灵性。"

《50年后的家乡》、《假如……缩小了》、《假如我是市长》、《20年后的我》、《"渴"望未来》《假如记忆能够移植》、《楼兰消失之谜》……现在的作文教学都非常高兴地接纳了"想象"。《沙漠探险7日谈》的作文教学设计虽然是粗框架的,而且除了这个"图示题目",其它并没有特别让人耳目一新的构思,但它却渗透了笔者在想象作文方面的一些想法:

1.防止无根无据的"漫天空想"

"想象"往往是现实生活当中难以实现的愿望,但是,"想象"并非是毫无意义的无中生有,并非是漫天空想、瞎编乱造。周一贯老师在《作文教学"新概念":让思想冲破牢笼》中例举了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克隆小恐龙》。文章叙述了卢院长是如何从一只霸王龙的蛋化石中克隆出小恐龙的,先用喷筒向蛋化石喷洒"强行软化剂",再用一种高科技太阳能激光针向变软的蛋内发射强光,注射"细胞复活剂";两小时后,克隆进入最后一关;用特殊的耐热材料包裹克隆蛋放入200摄氏度的洪炉内,高温孵小恐龙。炉内传来"喀嚓、喀嚓"的响声,蛋壳裂缝越来越多而成为两半,一只小怪物"噢、噢"直叫,降生到了地球上。这篇假想作文之所以说它优秀是因为它处处有现实生活的投影,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很高的科学素养。观其原文,其间逼真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以及细腻的让人身同感受的心理描写,让每一个读者享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

因此,笔者在学生写沙漠探险故事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沙漠、探险的知识,以使学生的想象能基于现实生活,并且具有科学的逻辑可能性,使他们的想象作文向具有细节描写的虚实融合的《海底两万里》式的小说靠近。

【教学环节】

观察图表,共同探讨

出示一个探险队在茫茫的沙漠中7天的用水统计图,请学生根据图示充分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动人的探险故事或系列故事。

2.防止原地踏步的"自由抒写"

以前的作文教学强调示范,强调指导,鼓励和欢迎学生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头、过程、结尾",教师不辞劳苦地层层把关,甚至局部的语言,教师都要提供范例,或者循循善诱,规范到自己心目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词上來。"你写得真棒"、"你是未来的作家"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鼓励着每一个学生。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让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要求的想象文,作文"休闲"的功能是发挥了,但从写作能力的层面考察,这样的想象作文是不是成了原地踏步的重复劳动呢?

【教学环节】

拓展延伸、拓宽思路

群文阅读环节,引出相关资料:瑞典有个探险家叫斯文·赫定,在穿越中国甘肃地区的沙漠时,曾身陷段水的困境,后来又绝处逢生,再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适当加工写了一部探险小说,大家想看吗?

总结仿写:看来斯文·郝定的探险小说对大家有很大吸引力。但这是他写的探险小说,你们写的探险小说呢?请大家自由组成小组,讨论之后,列出你们的故事的小标题。

因此,当学生看到《沙漠探险7日谈》这个想象作文题后,笔者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动笔写,而是让他们收集大量的资料熟悉沙漠,熟悉探险。学生阅读有关说明文、小说、传记……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与"经典"的示范性语言接触的过程,并且这种接触自然地吸引学生主动地对其中精彩的语言进行模仿。

3.防止"自由表达"时"暗泄私愤"

由于在假想作文中允许学生自由写作,自由发挥,不可避免地有部分学生滥用自由,或胡乱交差了事;或籍文章满足自己的不良欲念;甚至籍文章侮辱谩骂同学和老师。例如,一位老师布置了"假如……缩小了"的假想作文,有学生构思将自己的父母变小后,利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戏弄、"体罚"父母。尽管这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弱势地位"的"拨乱反正"。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长期不能平等对话的一种宣泄,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但是,学生写想象作文,教师有义务引导其在作文过程中经历"真、善、美"的价值世界,领略人性的温暖。

【教学环节】

实践练笔、线上交流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1>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及时交换、共享。分头写作。<2>将自己的小说在学校BBS论坛上发布,供全校师生及家长品评,评出"最佳小说"(跟帖、点击数最多为优胜)。

笔者利用学校的BBS论坛引进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这无疑刺激了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让学生有机会领略更多不同的观点,以便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正。

笔者想,学生在写《沙漠探险7日谈》前的准备过程中,在阅读一些经典的探险故事时,必然感受到小说作者对探险精神的阐释。尤其是余纯顺的旅游日记,学生从中领略到他在探险的过程中对生命、对人生价值、对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这对学生写《沙漠探险7日谈》的"立意"方面无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探险现实生活沙漠
沙漠之旅
去探险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探险之旅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跟踪导练(四)6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