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学会独立
2017-05-26王珊珊
王珊珊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是我最近老放在床头的一本书,书中描写的内容并没有多少离奇曲折的情节,但因为这个题目,在众多的畅销书中,这本书还是脱颖而出,能被一眼看到。的确,我以前买这本书的时候,也纯粹是被它的标题所吸引。
“能够一个人旅行,是独立人格的标志”、“因为旅行的本质就在于克服恐惧心,离开熟悉安全的日常生活,而往陌生的世界迈出第一步”等观点,被作者新井一二三如此认定,似乎作者的父母早年对她的教育就采取了如此放任的态度,因而使得她在此后的生活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书中,她叙述了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铁路旅行的黄金时代,那正是她作为浪漫、伤感的文学少女行脚之旅的起点。1982年,她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北京进修汉语,此后,她又再度来中国,在飞临上海的时候,下面的万家灯火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北京,她也感受颇多:“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好比是冷淡的帅哥”——这是她以日本女性的视角对当时中国最初的一瞥。然后,她又立足于日本文化,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观察、思考,并且只身一人,纵横游历了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的旅游胜地。
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对独立旅行心生向往,在作者的启蒙下,我开始回想属于我一个人的旅行。
上大学时候,我去得最多的地方便是北京,从学校坐高铁到北京站,最快也需要几个小时,出发前做好各种攻略,算好行程时间,就这样把北京的各大景点几乎转了个遍。那时,我因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旅行而感到很骄傲。
说来也巧,刚从北京回来,我就接到朋友从烟台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在那边看海,享受徐徐的海风,言语之间,能感觉到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朋友还告诉我,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他遇见了一个即将退休的小学老师,老师告诉他很多人曾经来过他所在的那片山区,但很少有人愿意留下,其中大多数人都把来山区当成了沉淀自己的方式,也当成了日后能和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可是,这些人似乎放不下架子,就连跟孩子们一起蹲在田间吃饭都不愿意。
我问他:“那你留下来了吗?”朋友很直白地告诉我:“我也做不到。”
在我心里,朋友一直是地道的独行者,他曾经背着行囊跨过江河,探险山峰,但他说:“可是,我觉得我的心还被家人牵绊,被现实牵绊。如果有一天,我不仅做到独立旅行,甚至还能抛弃那些牵绊,做到精神上的独立,或许我才算是真正的独行者。”
我们很多人一直笃信自己是独立的,有自己喜爱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不会意气用事,也不会妄自菲薄,虽然有时在生活中会显得笨拙,会害怕麻烦,习惯依赖他人,畏惧交际,但这些只是我们性情上的不足,不会成为独立的障碍——长期以来,我们都这样安慰自己。
我们信誓旦旦地在路上独行,和别人谈论自己所经历过的那些趣事,可是终究只是做到了一个人旅行。但其实,对于旅行者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灵的独立:在众说纷纭的风景中辨识出独属于自己的美景,有自己认定的目的地,面对困难能够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唯有如此,才能是真正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