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应用
2017-05-26苏爱玲王晓妍郭玉芝
苏爱玲+王晓妍+郭玉芝
【摘要】 SPOC既融合了MOOC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以青岛工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分析教学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将SP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教学。
【关键词】 SPOC 混合教学 程序设计
一、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背景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工科相关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基本语法知识、程序实例和编程实践三大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解语法知识,然后讲解包含该语法知识的程序实例,最后学生用该知识点编写程序。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C语言程序设计更偏重于理论概念,而忽略了它的实际应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校规定的课时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采用讲授法将理论知识快速讲完,学生编程实践的时间相对偏少,对于学到的知识点难以及时消化。这样下去,学生会逐渐失去信心,甚至有的同学对程序设计存在畏惧心态,丧失学习兴趣。
二、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
SPOC是一种比MOOC更精致、更小众的在线开放课程类型,既融合了MOOC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是一种混合教学模式。与MOOC相比,SPOC的主要特点是人数少,面向某班注册的学生,除在线视频、习题、测验外,还有面对面的线下答疑。我校C语言教学团队的老师于2015年申请了哈工大苏小红教授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同步SPOC课程,進行了混合式教学试点。
在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初期,我们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提前利用课余时间观看SPOC课程中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花少量时间来回顾基本知识,更多的时间用来与学生讨论延伸。但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多数同学是“被逼”参与课堂讨论,而不是主动参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校是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二、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自制力;三、我校采用大班教学,上课班级人数通常是100人以上。鉴于以上三个原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我校显然有很大的困难,难以顺利进行。
针对我校学生及课程安排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进行了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进行,将SPOC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这样,对于自觉性较高的同学,通过视频预习更容易理解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课前即使不看视频预习,也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学习相应的知识点。SPOC的作用主要用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其在回放视频复习、在线讨论、在线作业自动评测方面的优势。
课堂教学以一节课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间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要以C语言各微小的零散知识点和独立的程序实例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追踪,并适当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例如,2016年春季学期,笔者通过查看视频观看情况发现软件专业的学生在“循环结构”这个知识点的观看率较高,于是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对该知识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按照学期初的分组情况,有3个小组分别选出代表讲解三种循环控制语句,其他5个小组每组提出一个问题让讲解的小组回答,并且每个小组要回答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每组的代表由教师课堂上随机选出,代表的讲课及回答问题成绩作为本小组全体成员的成绩,并且这个成绩占课程最终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由于该知识点多数同学提前通过视频进行了学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点的熟练程度,进行实验实践。该班绝大多数同学对“循环结构”的应用掌握很好。
三、总结
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可以免费参与各大高校知名教授的课程,并且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更容易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2、学生课前观看视频预习后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授,学习更有针对性;上课没听懂的,在课后可以带着问题去回放SPOC视频来补救,学习更有效率。3、SPOC上定期发布多样化的在线训练与自动测试作业,允许多次提交取最高分,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提交中强化所学的知识,达到 “在学中做,并在做中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