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霞客大理行

2017-05-26吴艳

大理文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徐霞客

吴艳

徐霞客,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寄情山水,东渡普陀,北履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达于祖国边陲,用一生的行走和卓绝的探险为中国乃至世界地理学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旷世游圣”,名垂青史。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出生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方志。与父亲一样,他无意功名,却志在山河,在母亲的支持下,从十八岁第一次出游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从江苏到达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各地,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徐霞客一路以探险家的精神寻幽探秘,以科学家的严谨观察地理风物,以文学家的笔触记录所见所感,写下六十多万字的旅游日记,由后人汇编成《徐霞客游记》,语言清新质朴,不但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还记录了历史典故、民族风情,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可谓明末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徐霞客游记》里有一半的篇幅记录了他在西南地区的考察经历。崇祯九年(1636年)四十九岁的徐霞客开启的这段旅程,历时四年,行经九省,路程三万余里,被他称为“万里遐征”。为了这次平生最为艰险的出游,他已经默默地准备了许多年。西南之行,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遇盗、绝粮、涉险、病痛仍矢志不移,其精神令人钦佩叹服,而这次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壮游,也使他凭借在地理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彪炳史册,光耀千古。

万里遐征中的《滇游日记》篇,详细记录了徐霞客的云南考察历程,以26万余言占据了《徐霞客游记》中五分之二的篇幅。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十徐霞客由滇南胜境关进入云南,先后游历了滇东和滇南地区,于十二月十六日从祥云普淜进入大理境内,经云南驿到达宾川鸡足山,小住月余,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离开鸡足山经鹤庆前往丽江,二月十一日离开丽江,经鹤庆、剑川、洱源、大理、下关,西去漾濞、永平,于三月二十八日抵达永昌(保山),在考察了保山、腾冲等地后,徐霞客于八月十六日回到大理进入巍山境内,经祥云到宾川再上鸡足山,结束了他伟大的万里遐征,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关于大理地区浓墨重彩的一笔。四百多年后,让我们从《徐霞客游记》中跟随他的脚步,透过他的视角,穿越历史的烟云,一览明朝末年大理地区的生动图景。

崇祯十一年(1638年),这年冬天格外寒冷,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云谲波诡。而地处偏远的西南还处在一片祥和安宁的氛围之中。十二月十六日这天,山间小道上走来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他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他身着短衣,头戴远游冠,脚踏草鞋,拄着一只手杖,背负着行囊在崎岖的山路上健步如飞。路过关帝庙时,他停下来歇脚,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开始认真地记录。他,不是一位普通的旅人,他是向着西南边疆苦行跋涉了两年多的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此时,他已一步步走过姚州,进入云南驿地界。每到一处,他总要登高望远,以地理学的角度审视山川走向,水脉分合,在他心里,有着对江河山川追根溯源的志向,而所有的考察和分析,都被他详细地记录在了日记里。在水盆铺,他远眺洱海卫城周围的山脉,对照舆图仔细观察水目山、天华山、九鼎山山形,认真推导元江、金沙江的走势,一一确认清华洞、天申堂、沙桥、沫滂、云南驿等地的方位,随即疾行数里,与先行的仆人顾行会合投宿于云南驿。

第二天黎明饭后,徐霞客便向水目寺出发。一路寻幽访古、遍览名胜也是徐霞客旅程的重要内容。游记里,行程的记录也是非常详细。去往水目山途径练场村,徐霞客在温泉等候了两个小时,沐浴的妇女们洗完了,他才美美地洗了一个澡,消除了路途中的疲劳。在水目山考察的两天,徐霞客先后参观了玉皇阁、普贤寺、灵光寺、旧寺、无影庵、观音阁,拜访了僧人无住、慧然,也受到僧人戒月、妙忍的接待。在观音阁,他还看到了天开十六年(1220年)楚州人赵祐撰写的《渊公碑》。此碑记载了大理国相国高泰明的曾孙、护法公高量成的儿子皎渊(俗名高成忠)在水目山出家为僧的经过及其生平,是大理国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物,如今只遗留残片,徐霞客有幸得见完整的碑刻,证明明末此碑还完好存在。

到水目山的第三天,雨雪交加,僧人无住苦苦挽留,直到中午天晴后,徐霞客才又继续上路。他不顾雨雪后的寒冷和道路的泥泞,一路疾行前往清华洞考察。探洞,也是徐霞客地理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萬里遐征以来,他对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溶洞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对不同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考察完清华洞,徐霞客进入洱海卫城。洱海卫城由明军指挥赖镇、都督冯城及千百户等官督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明军在祥云(当时的云南县)境内设置而得名。

第二天,徐霞客由洱海卫城西门出发,一路经四平坡、九鼎山寺、北溪桥、梁王村、松子哨到达祥云与宾川交界处后到山岗铺住下。进入宾川地界后,徐霞客依旧步履匆匆,途经宾居、火头基(今河头基)、总府庄、宾川州城、大罗城,一边观览山川形势,一边找到了由江果村(今江股)前往鸡足山的路。他不由加快了速度,越过脚下一座又一座小山岗,终于看到了如屏风横列的山脊,他的眼睛不由湿润了,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

此次万里遐征,徐霞客不是一个人,他还带着仆人顾行和南京迎福寺僧人静闻。静闻,笃信佛法,刺血写成《法华经》,发愿供奉云南鸡足山,听其师父莲舟法师说徐霞客将往西南,遂与徐霞客结伴同行,一路谈古论今,结下深厚的友情。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十一日夜里,在湖南湘西,徐霞客一行夜泊湘江,不想却突遭盗匪的抢劫。情况危急,徐霞客与顾行等人跳水逃脱,静闻勇敢地和盗匪周旋,从火中救下了佛经和徐霞客随身携带的书籍日记,不幸被盗贼刺中两刀。对此义举,徐霞客感念不已,成就两人的生死情谊。湘西遇盗,财物尽失、身无片缕,如此险况窘境仍未拦住徐霞客和静闻前行的脚步,他们一路跋山涉水,从湖南永州进入广西,经桂林、柳州、永淳直至南宁。然而,一路旅途劳顿,加之气候恶劣带来的水土不服,徐霞客多感不适,静闻更是一病不起。不得已,徐霞客只有暂别静闻,踏上考察广西境内的旅程。然而,待他结束行程折回南宁时,静闻却已于他走后的第二日与世永诀。徐霞客怀着悲痛的心情,为静闻料理了后事。为完成静闻的遗愿,他毅然携其骨灰,更加坚定地向鸡足山走来。如今,鸡足山已近在眼前,回首与静闻的生死情谊和一路艰辛,徐霞客怎能不感慨万千,泪湿衣襟。

翌日,在匆匆观览“金牛溢井” 、“广甸流芳”和“炼法龙潭”胜地标志后,徐霞客经炼洞向西登岭。饥肠辘辘的徐霞客在拈花寺吃过饭后,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终于到达鸡足山“灵山一会”坊,顺着山间淙淙溪水和密林掩映的小道,踏入了这片令他痴迷的佛国圣境。

鸡足山,因山势“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传说它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入灭禅定之所,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等佛教圣地齐名,响誉南亚、东南亚。徐霞客自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山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二十二日离开,在鸡足山驻留了整整一个月,主要落脚于悉檀寺。悉檀寺,为丽江土司木增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为母求寿捐银所建,是明末鸡足山规模宏丽的主要寺院之一。徐霞客在这里受到了住持弘辨和安仁热情周到的接待,静闻血书的《法华经》也被供奉于此。十二月二十六日,徐霞客在众僧人的帮助下,将静闻安葬于鸡足山文笔峰下。静闻的墓志铭成为这段传奇友情的最佳诠释:孰驱之来,迁此皮囊。孰负之去,霞客侠肠。志葬名山,骨且不死。千古传之,佳话臻此!

此后,徐霞客开始了对鸡足山的考察和探索,所到之处也受到鸡足山僧人的热情款待。这年除夕,徐霞客宿于莘野静室,于万籁俱静的群山之巅俯瞰人间灯火,真有“一宵胜人间千百宵”的感受!

崇祯十二年正月,徐霞客在鸡足山尽情观览,遍游各处胜景、寻访高僧大德,亲自踏勘鸡足山的奇峰秀石、泉林崖瀑,遍寻山中寺庵、静室、清泉、悬瀑、陡崖、奇树,鸡足山的一山一峰、一泉一瀑乃至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他脑海中,通过他的记录为我们还原了一幅明末鸡足山寺宇繁盛、香火兴旺的生动画卷。《徐霞客游记》中,提及鸡足山有名有姓的僧侣五六十人,涉及寺庵静室七八十座,成为研究明末鸡足山佛教乃至中国佛教的详细史料。在这里,他与僧人们谈佛议禅、观书论画、品茗赏花,更多的时间则是外出考察,登山吟诗,观瀑放歌,瞰景慨叹,为睹胜景攀山涉水,不惧履危蹈险。鸡足山的雄奇壮丽令他嘆为观止,在鸡足山留下诗作二十三首,高度概括总结出鸡足山绝顶“东观日出,西望苍洱,南睹祥云,北眺玉龙”和“华首重门、罗汉绝壁、狮林灵泉、放光瑞影、华首绾胜、瀑布腾空、传衣古松和古洞别天”十景。

匆匆一月,徐霞客意犹未尽,然而,丽江木增土司派来的使者已等候多时,徐霞客便于正月二十二日暂别鸡足山,随使者前往丽江。走前,徐霞客特意将大件行李寄放在寺中,打算从丽江回来再上鸡足山。

作为丽江土司的贵客,徐霞客极力推辞备好的马匹,坚持以步行丈量一路的山水美景。沿鸡足山西麓下山,出宾川界向邓川走去,一路经过白沙嘴、和光桥、罗武城、千户营、百户营和新厂,到达邓川州和鹤庆府的分界处中所屯。第二天,继续北行,顾仆和丽江使者走大路,徐霞客一人独自探访沿途的腰龙洞。却无意找到了鸡鸣寺龙洞,洞不深,有僧人伴洞而居,吃斋念佛。徐霞客光着脚爬到洞上方的青莲界,继续寻找腰龙洞,却已走错,无路折返,只有怅然不快地继续向前。经过鹤庆南衙北衙时,徐霞客对两地的银矿业进行了考察和记录。随后,经过西邑、金井(今金井坝)匆匆赶到了松桧。一路上,徐霞客兴致不减,路边的桃花,水里的荷花都让他惊叹,日暮时分,他还欣赏到了鹤庆府日光倒影群山具有“石宝之异”的奇景。

从松桧出发经波罗庄到达桃李掩映的三底河庄,徐霞客攀山涉水,认真细致地探寻了漾共江的水流走向,及与枫密河、金沙江的关系,在日记里还记录了赞陀崛多将一片汪洋的鹤庆坝子变为良田的传说。这天下午,徐霞客经甸尾村、长康铺坊的鹤川桥进入了鹤庆府城南门。鹤庆府给徐霞客的印象是“城墙虽然不高,但城内文庙宏伟整齐”,他还提到了鹤庆府署、鼓楼、新城、旧城、守御所、演武场的具体方位,成为研究明代鹤庆府城的一手资料。

离开鹤庆,徐霞客由冯密(今逢密)、七和一带,进入邱塘关到达丽江。在丽江,徐霞客受到了丽江土司木增的盛情款待。怀着对中原文化的钦慕与向往,木增对徐霞客礼遇有加,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然而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木增没有同意徐霞客继续北上藏区考察,但是面对木增文化交流的请求,徐霞客不遗余力、挑灯夜战,出色地完成了一位中原文化使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对汉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逗留月余,二月十一日,徐霞客离开丽江,由邱塘关折返鹤庆,投宿于冯密。第二天,徐霞客得以游览了上次经过却没有时间游览的青玄洞。徐霞客探洞后认为,清玄洞幽远深邃,洞外有陡崖,山下有碧水,可谓绝妙的胜景。随后,徐霞客还探访了香米龙潭、士庄龙潭,经过鹤鸣寺来到了石寨村(今新华村),一路对鹤庆的水源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最终投宿到鹤庆府城。来回两次行经鹤庆,水土肥美的田园景象给徐霞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鹤庆的山川形势进行了总结概括,认为鹤庆坝子“田禾丰美,甲于诸郡”。

二月十三日一早,徐霞客离开鹤庆府城,经过旗鼓山观山览势,沿峡谷行进,翻山越岭,过汝南哨后,在险峻的道路间迂回前行,跋山涉水,地势渐渐开阔,远望水光掩映的剑湖和白雪皑皑的老君山,徐霞客终于到达下一站目的地——剑川!

二月十四日,徐霞客冒着霏霏细雨,从离剑川州治约十里的山塍塘出发,一路走一路对剑川周边的水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徐霞客从东街入城,把行李寄放到北街的杨贡士家,到集市上买鱼的途中还祭拜了一下段公祠堂。据徐霞客记载,段公名高选,剑川州人,万历年末以进士身份出任重庆巴县县令,后死于四川永宁(今叙永县)彝族酋长奢崇明的叛乱中,朝廷嘉奖其高尚气节特许建祠纪念。回到北街杨贡士家后,徐霞客便迫不及待地与杨贡士之子去游剑川金华山。一路行来,徐霞客对山脉走向了然于胸,实事求是地驳斥了明《一统志》关于金华山山脉的错误记载。从金华山山麓两座寺庙处上山,一路经过桃花坞、万松庵、段氏墓,到何氏书馆小歇后继续登山。何姓公子希望能将徐霞客介绍给父亲,然而,徐霞客忆起何父是因为阉党魏忠贤被剥夺的身份,便心生鄙夷,没有去拜访,徐霞客政治操守,可见一斑。在金华山,徐霞客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土主庙、三清阁、玉虚亭,登高揽胜意犹未尽时,一个僧人带着他踩着悬崖上的一条小径攀至峡谷内侧,到另一“洞天之绝胜”饱览山间美景。徐霞客还想深入悬崖峭壁下探寻,却被僧人和杨贡士的儿子苦苦劝阻,只好下山到罗尤邑温泉后经水寨村回到剑川城内住所。

第二天,在杨氏父子的推荐下,徐霞客推迟行程,再留一日去游莽歇岭(今满贤林)。徐霞客从金华山北峰下的崖场(今岩场)进山,却不走寻常路,而由山涧溯溪而上,来到昨天金华山桃花坞下的谷底,寻见一番别有天地的景致。凭着超强的探险精神,徐霞客在人迹罕至,乱石回环的山里一路前行,在砍柴人的指引下,翻越岭脊,来到莽歇岭的危崖下,攀崖而上,登高眺望。徐霞客时时不忘观山览势,也身体力行,四处探查。寂静山谷中的木鱼声吸引了他,循声而去,居然在“天作高山”的摩崖石刻边找到了山箐里的玉皇阁。一位南京僧人在此吃斋念佛,徐霞客爱这幽境,便在此休息写日记。饭后,徐霞客游性更浓,不顾僧人劝阻决意从这里攀岩至金华山,引得在玉皇阁的游人惊呼“危险”。徐霞客一路向东攀山越岭,终于登上金华山峰顶,此时的他尽情纵览绝顶四方风景,如他游记中述:“天际真人下辨九州,俱如一黍也!”徐霞客沿着山脊南行,以超强的方向感在山箐密林中寻找出山的路径,甚至攀着树枝藤蔓凌空而行。徐霞客不畏艰险,还找到了在碧海中遨游的感觉。最终顺着一条羊肠小径,来到昨天游览的三清阁后,一路可谓有惊无险。

二月十六日,徐霞客离开剑川城,经罗尤邑、海门桥去往石宝山。一路将印鹤山、观音山、石宝山的山形走势和剑湖、驼强江的水脉流向观察分析得十分透彻。徐霞客渡过驼强江(今羊岑河、桃园河),经驼强村从脊岭开始登山。徐霞客进入石宝寺山门到达石宝寺,发现这里荒凉冷落,只有一个老和尚漠然相对。他毫不介意,自顾考察,一层层登上陡崖下的玉皇阁参观。徐霞客认真的态度打动了老和尚,煮好黄米饭招待他。遗憾的是,徐霞客石宝山之行没有向导的指引,他只参观了宝相寺,没有到宝相寺以南五公里的石钟寺参观,第二天便匆匆下山了,一路绽放的马缨花仿佛在无言地挽留他。越过山脊,望见沙溪所在的山坞,徐霞客才蓦然发现石钟山的奇峰异石,想返回参观却已经来不及。到达山麓的沙腿村(今沙登),徐霞客遇到了石宝山的住持僧人,极力挽留徐霞客返回石钟寺参观并建议徐霞客由这里到五盐井(今诺邓)经云龙直接前往永昌。然而念及要见浪穹(今洱源)何巢阿和参观大理府的心愿,两相权衡,徐霞客只有放弃返回,与石钟寺的石窟群失之交臂。

徐霞客继续赶路,走过繁荣的小村四屯(今寺登),走过横跨沙溪的木桥,走过深邃的峡谷和马缨花映照的松林,终于走入地势平整的田野间,这里就是洱源北边的罗木哨(今龙门哨),此处景色又与先前不同,徐霞客一路观赏,一直走到天黑,才在观音铺村住下。天明继续赶路,挑夫已经不堪劳累,悄悄逃跑了,徐霞客无奈,只有出资请店家将行李送至洱源县。徐霞客沿东山南行,经过牛街子、热水塘一带的小路,来到一浩然平湖边,湖中有堤,一片山光水色,徐霞客感慨,这里像极了西湖苏堤,四周群山环绕,湖中小岛似珠玉,却又是西湖所不能及。湖中渔舟漂荡,茸茸水草翠色飞舞,如此水光潋滟“茈碧湖”之名确实名副其实。西行两里,徐霞客路过九炁台,据他描述,在形似龟蛇的石头交错盘踞的一小土山之间,有九个沸腾外溢的泉眼,泉水热得不可以洗脚!这里的一位僧人热情地招待了徐霞客,饭后,终于到达浪穹县城。

入城后,徐霞客將行李暂寄在护明寺,随即前往拜访何巢阿。何鸣凤,字巢阿,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经魁,崇祯年间出任四川郫县县令,后升任浙江盐运判官、六安州知州。离任回乡后置书万卷,以奖掖后生为己任,对徐霞客的壮行赞赏不已,曾作诗“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表达钦羡之情。而从朋友那里,徐霞客对何巢阿也是仰慕已久,至今才有缘相见,难怪徐霞客会放弃石钟寺直奔洱源而来。

在何巢阿的热情接待下,徐霞客在洱源停留了半月,遗憾的是,游记有缺,不能完整地再现徐霞客在洱源的游踪和所见见闻。然而,通过留存的五天日记,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徐霞客在洱源观览的轻松惬意。与何巢阿相见的第二天,徐霞客便在何公及四个儿子的陪同下乘船畅游了茈碧湖,不但记载了茈碧湖周边的地理情况,还以清丽的词藻记述了茈碧湖的美景,成为《徐霞客游记》中写景的名篇。翌日,何巢阿让两个儿子陪同徐霞客再游九炁台,虽然因为街天人多没有在温泉洗浴,但在蛇口吐出的温泉边休息玩赏了很久,用温泉煮的鸡蛋作午饭也是别有风味,徐霞客认为这比开水煮的鸡蛋更美味!何巢阿的大儿子不但擅长文章辞藻,还精通音乐,博得徐霞客的赞赏。回去的路上,西风很急,何大公子抱琴迎风而行,让风拨动琴弦,自然鸣奏,如此随心的意境,怎能不令徐霞客心生无比安然惬意?此后两日,徐霞客在何家受到盛情款待,与何巢阿品评文章,鉴赏书画。二月二十三日,徐霞客在何巢阿大公子的陪同下一同骑马前往佛光寨游览。佛光寨是洱源东山最高最险要的地方,山崖如削,壁立千仞,素来被称为“天险”。明初,元军残部普颜笃盘踞在此很长时间,平定后在此修建了灵光寺,寺后峡谷之中有一女关,取“一女当关万夫莫开”之意。徐霞客对此处胜景非常期待,第二天一早便和灵光寺的僧人从寺后向佛光寨遗址攀登……到此,游记戛然而止,佛光寨的景致给徐霞客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洱源的后几天是怎样度过的都已经不得而知,现在的人们,只有无奈地接受这段残缺的美了!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一日,徐霞客辞别何巢阿再次出发,顺着凤羽溪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峡谷之间,一路观察记录山势水脉,经过山关、闷江门哨、新生邑到达凤羽县。在这里,徐霞客受到凤羽巡检司土官尹忠的接待,他的妻子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待尹土司回来后,又再次准备了酒宴,还安排了乐队演奏伴餐,可见招待规格之高。

第二天,徐霞客在尹忠的陪同下前往西山游览,到达凤羽山的绝顶关坪。徐霞客记录了凤羽山又名鸟吊山,每年九月成千上万的鸟类成群飞来聚集在山间坪地,当地人燃起篝火,鸟儿们就纷纷投入火中的奇观,可惜时节不对,没有见到。三月初三日,尹忠备好坐骑,安排四人带路陪徐霞客游览清源洞。清源洞,位于凤羽天马山南麓的山崖间,上有邓川御史杨南金所题“清源洞”三字,是当地一处名胜。在两名向导的带领下,徐霞客进入了曲折回环的洞穴。洞内低矮狭窄,在松明的映照下,徐霞客发现洞内有洞,四处遍布莹白的钟乳石,可惜都被入洞游玩的人们所点的松烟熏得油腻发黑。蜷缩着身体在洞内四处来来回回探查了一番,徐霞客满身都染了乌漆漆的油烟,出洞后便在水边清洗,溪水清澈寒冷刺骨。在洞外等候的向导煮好黄粱小米饭,大家就着酒和肉干,随意地吃着,此情此景,让徐霞客倍感惬意,探幽兴致更加浓厚了。这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三天后,徐霞客又陪同尹忠的岳父吕梦熊再一次游览了清源洞。

三月初四,徐霞客在尹忠的陪同下,沿西山一带走村串寨,先后到了波大邑(今包大邑)、铁甲场(今铁甲)等地,体验了钩藤饮酒的习俗,微火加热酒樽里的酒后再用钩藤吸取酒水,多次添水酒味也不会减淡的现象让徐霞客感到惊异,在这里徐霞客还品尝到了茶水像胭脂一样红的孩儿茶(即儿茶)。

三月初五,适逢清明,在尹忠的挽留下,徐霞客随其到坟间祭祀。看到人们纷纷杀猪宰鸡祭祀先人的场景,徐霞客回想起自己已离家三载而未祭拜祖先坟茔,不免感到悲哀惆怅,回去后早早睡下了。后来两天,徐霞客等到尹忠的岳父吕梦熊到来,一起游览了清源洞,欣赏了“紧急鼓”(即八角鼓)后,于三月初八辞别尹忠,和吕梦熊一起回到洱源。而此时,何巢阿因久等徐霞客不至,先于一天出发去大理了。

第二天,徐霞客匆匆上路,沿天马山东麓经练城(今炼城)进入普陀崆峡谷。此时风雨交加,徐霞客着急赶路只有冒雨前行,普陀崆中岩石高耸,怪石嶙峋,河流湍急,山河险峻令人精神为之振奋。此时,徐霞客还发现了普陀崆下的热水洞,听说可以把肉煮烂,虽然很冷,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下去仔细观察了。经过下山口到达中所时,徐霞客全身都湿透了,找好住所就前去拜访刘陶石。刘陶石的父亲曾任涿州州官后死于任上,与徐霞客有点交情,便顺路探访一下他的儿子。刘陶石拿出热酒给徐霞客驱寒,还拿出杨太史的《二十四节气歌》给徐霞客观赏。

第二天,雨终于停了,四面群山雪光照人。经徐霞客一路的观察,探明了弥苴佉江(今弥苴河)、闷地江(今永安江)、罗莳江(今罗时江)与中流所、东流所、西流所三处地名所指。徐霞客和刘陶石泛舟在西山脚下的湖上,岸边蒲草蒙蒙,柳枝连绵,湖中水波潋滟,菱角漂浮,绿洲港湾相间,曲曲折折,如五彩的风景画,悠悠然有了些江南的韵味。湖中小洲上种的蒜头大如拳头,连片的罂粟花在翠柳与水波间摇曳,景色优美,自成情趣。徐霞客感慨,还好没有走大路,否则就要错过这个优美的地方了!

上岸后,告别刘陶石,徐霞客继续赶路。途经德源城遗址,不免凭吊了一番,在日记中也记录下了志书中慈善夫人的故事。过了邓川驿便渐渐靠近了洱海,在南边山崖下一座突出到海中的龙王庙下有个油鱼洞,每逢八月十五,洞中聚集了大如手指却周身是油的小鱼,是这个地方的第一美味。徐霞客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油鱼洞的地理构造,又直奔三家村寻找“十里香”奇树,可惜花瓣已谢,徐霞客未能一闻其香,但找到大理四景“苍山雪,洱海月、下关风、上关花”的上关花,也了无遗憾了。

三月十一日,徐霞客从沙坪出发到龙首关,从城关北门进入后,半里走出南门,沿苍山东麓南行到波罗村慕名探访蝴蝶泉之异。徐霞客顺着山间淙淙流淌的泉水向山上走去,寻见一棵一抱粗的大树下一股泉水从石窍中流出,东边不远处也有一棵小树下有泉水流出,两股泉水汇合成一丈深的池水,清冽可鉴。听说泉水上大树四月初开花形似蝴蝶,触须翅膀栩栩如生,引得千万只蝴蝶前来,触须相连腿部相勾倒挂在树梢上,直垂自水面,成为缤纷络绎、五彩焕然的奇特景观,引得游人成群观赏。在广西的时候,徐霞客就听说这一奇景,虽然没有能够看到,但如今身临其境,也算不虚此行了。

离开蝴蝶泉,徐霞客在一位老人的热心指引下登山寻找古佛洞。行走在积雪皑皑的悬崖绝壁间,俯瞰峡谷内幽深杳渺,一路艰险。终于到了古佛洞前,却过不去了,徐霞客不惧险阻,抓住树枝下坠观察,果然有洞朝向南方,洞口高而不宽,内分三层,每一层都引人入胜,无奈形势奇绝,只能远望而无法入洞。据老人介绍,曾经有位僧人在此修行,洞内多置佛像,故名古佛洞。徐霞客不甘,仍冒险向上攀岩,得以进入另一石崖崩开的缝隙里考察,很久才下山。山下牧羊的人们惊异于徐霞客孤身从山中来,以为奇异,争相探望,得知大理城离这里还有六十里,徐霞客赶紧走上大道,急急忙忙地赶路,经过二铺、头铺终于来到三塔寺,老朋友何巢阿和他的小儿子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饭后,趁着夜色,徐霞客与何巢阿徘徊在三塔下,松荫塔影隐约出现在雪影月色间,一路旅途劳顿的徐霞客,精神思绪终于得到了放松。

第二天,三塔寺的僧人觉宗为徐霞客备好了坐骑,一行人前往清碧溪游览。出寺南行,经小纸房、大纸房、石马泉、一塔寺,又往南经过中和、玉局两座山峰,由西边的小径进入群峰掩映的峡谷。峡中溪水潺潺不绝于耳,有清泉向东奔流,这就是苍山十八溪之中的清碧溪了。徐霞客与何巢阿父子溯溪而上,两边高山夹谷,壁立万仞,溪水一路奔腾流泻,冲捣在巖石之间,水花激荡,晶莹剔透。水中的石头颜色光洁细腻,花纹灿烂,颇有烟云的意态。移步换景,来到一高崖边,溪水倾泻至碧波深潭,波光晶莹映照,徐霞客一时忘我,不小心滑倒落入水潭,水深及颈,幸而他一跃而起,有惊无险,却已浑身湿透。爬上岩石,拧干湿衣晾晒,就着溪水浣洗双足,溪水清冷,足以洗去烦恼,日光热烈,暖得好像怀抱着棉丝被。徐霞客尽情欣赏着眼前波光荡漾,碧玉浮动的水潭,任凭山影荡空人心的一切杂念,每根汗毛和毛孔都晶莹透彻的舒爽。休息良久晒干衣服后,徐霞客一人撇下众人继续向山里走去,远望前方危崖高耸,笔直相夹,更加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他停不下脚步,一鼓作气登上山崖走进浓密的竹林,直至无路可走,而此时夕阳西下,徐霞客肚饿难耐,只有沿路返回,弯弯绕绕找到了到感通寺的路与何巢阿等会合,夜宿感通寺。

翌日,徐霞客借机周游周边寺院,盛放的杜鹃、高大的苍松、修长的翠竹,还有掺杂其间的茶树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徐霞客笔下,感通寺山门宏伟宽敞,正殿前有座石砌的亭子,亭子中立有高祖皇帝朱元璋赠给感通寺僧人无极的十八首归云南诗石碑,前后都有皇帝的跋文。无极远赴京城,敬献白马山茶,皇帝接见时,白马嘶鸣茶花开放,龙颜大悦而得到厚爱。返回时,皇帝亲自抛撒鲜花,根据沿江要走过的地方,各赋诗一首给他,又令翰林院诸位大臣都作诗送他回归。《大理府志》因为是帝王的诗文而不敢辑录,只有这些诗碑成为此事的实物见证。饭后,徐霞客由寺后向西登岭,寻找波罗岩。波罗岩以念佛修行的僧人赵波罗在方形岩石上留下两个方形脚印而得名。这块岩石后被移到大殿中用作跪拜的石台。徐霞客继续骑马进山,拜访北山岩洞西边的僧舍,品尝了僧人烤的面饼和茶后,回到感通寺。经过大云堂,专门到昨天经过的写韵楼寻古访幽。写韵楼因被贬云南的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才子杨慎(字升庵)曾在此校注《六书》并转注千字音韵而得名。徐霞客仰慕杨升庵学识人品,也深知此楼亦非彼时之楼,打听到的杨升庵墨迹也被僧人收藏不肯轻易示人。饭后,寺前的龙女树吸引了徐霞客的注意,徐霞客记述:树从根部分出三四枝挺拔的大树枝,各枝高三四丈,树叶长有二寸半,碧绿润泽,可惜树上白色的花朵已经凋谢所剩无几,高高的摘不到了。下山走上大路,经上睦(今上末),过七里桥、五里桥后进入大理府南门,顺着大街往北,路过鼓楼,出北门,过吊桥折向西北行二里,回到三塔寺大空山房住下。

三月十四日,徐霞客用一天的时间仔细观览了三塔寺,为后人留下了1639年三塔的相关资料。徐霞客记述,三塔所在的寺院在苍山第十座山峰(应乐峰)下,唐代开元年间建造,名叫崇圣寺。寺前的三塔像鼎足一样耸立,中间的塔最高,方形,重叠十二层,所以也称为三塔寺。塔的四旁全是高耸入云的松树。寺西由山门进去,有钟楼与三塔相对,气势极其雄伟壮丽,但四面的墙壁已经坍塌,屋檐上的瓦片有一半脱落,岌岌可危。钟楼里的铜钟非常大,直径一丈多,壁厚一尺,为南诏国蒙氏所铸,洪亮的钟声在八十里外都能听到。钟楼后是正殿,殿后罗列着许多碑,李元阳刻黄华老人王庭筠的四块碑也在其中。碑后的雨珠观音殿,有高三丈的铜像。传说铜像还未铸完,铜就已经用完,这时天上忽然落下如珠子一样的铜雨,众人一道用手把铜珠捧来熔化,恰好完成了铜像的头部,所以得名雨珠观音。殿左右回廊中的众神像也十分整齐,但回廊倒塌已经不能遮蔽风雨了。

从后边沿石阶上去的净土庵,是方丈的住所。正殿的庭院中有一棵白山茶,花朵大小如红山茶,而且花瓣成簇也像红山茶,花还没有开完。净土庵北边的寺庵佛殿内,庭院石阶,全是用方砖大小的大理石铺成,与此类似的还有大理城南门外的清真寺,那里是用大理石来作栏杆墙壁。这座寺庵前边是玉皇阁道院,有殿宇三层,后边就是楼阁,但是居然没有一个道士留守,庙中空空,门户倒塌,冷冷清清,徐霞客只有怅然而归。倒是净土庵大殿佛座后的两方大理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方大理石有七尺,厚一寸,北边的大理石花纹有着远山阔水的气势,石头上的流水波涛潆洄曲折,极尽变化的妙趣,还有半条船停靠在烟波绿洲之间。南边的大理石则表现的是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景观,石间的氤氲之气深浅相宜,各自接近出神入化的境界。徐霞客认为,这两幅大理石山水画与大理城南门外清真寺中的古梅花紋碑座都是大理石中最老的东西。而新开采的大理石中最奇妙的,则没有比得过顺宁府张知府寄放在三塔寺大空山房的那些,直径有二尺,约有五十块,块块都很奇特,全是绝妙的着色山水画,高峻的山峰下临绝壑,飞瀑追逐云雾,积雪的山崖倒映水中,层层叠叠,远近疏朗有致,笔笔画得灵妙奇异,云气都能活,流水如有声,不仅仅是五彩灿烂而已。这些神妙的大理石让人越发感到造物的神奇,徐霞客高度评价大理石:“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徐霞客如此喜爱大理石,与何巢阿在崇圣寺南大理石工匠家里观赏时,两人各用一百文钱买了一小方大理石。何巢阿选的大理石花纹有着形似峰峦的美妙,而徐霞客选的,却有着黑白分明的意趣。这块大理石一直跟随徐霞客回到江阴,成为他最为珍爱的为数不多的“旅游纪念品”。

第二天,是三月十五日,是为“观音街子”之始。不早不晚,徐霞客赶上了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三月街”。徐霞客记述,三月街设在城西演武场,由来已久,从三月十五日开始到十九日结束,不但有十三省物资,还有滇中各少数民族的特产,只是当年道路险阻,商品减少了大半。早饭后,徐霞客随何巢阿到祖坟祭奠,经过三塔寺东边的石户村,因为开采大理石的繁重劳役,村民纷纷流亡迁徙,人去屋空,只剩下数十圈环绕的墙壁。徐霞客关注民生,在日记里专门记述:原来在三塔寺的南北都有几十家石匠,现在只有寺南的匠户还在。采石的地方,由无为寺上去,点苍山的第八座山峰(兰峰),凿去上层,才能得到好的石料。这些记录为我们留下了明末关于大理石开采的重要信息。

祭拜完何氏祖坟,徐霞客返回的途中在三塔寺后的荒烟蔓草间偶然寻见李中溪的墓,于是下马祭拜。李中溪即大理明代文化名人李元阳(1497-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监察御史、知荆州府事等职,为官清廉,政声卓著,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嘉靖二十年为父奔丧弃官回乡,闲居四十余年,寄情山水,热心桑梓,致力文化发展,造福百姓,诗文著作有《艳雪台诗》《中溪漫稿》、理学著作《心性图说》等。其晚年编纂的《云南通志》和《大理府志》成为徐霞客游访云南的重要参考书籍。徐霞客感慨,中溪无子,七十多岁时在三塔寺后营建墓穴,表示皈依佛教,可谁知时移世易,寺院也渐渐冷清成为沧海桑田了呢!

这一天,徐霞客本也打算到观音街子上逛逛,谁知中途碰上一阵细雨还夹着雪珠,街上人们纷纷躲避,徐霞客也只有顺着人群回去了。幸而,第二天,徐霞客便有机会到演武场一览观音街子的盛况。他看到四处搭了棚子作为市场,环绕错杂,熙熙攘攘。集市北边是赛马场,成千的骑手聚集在一起,几个人骑马奔驰在场中,分为几队轮番出赛以比试高低。此时男女交杂,交臂擦肩不能分辨。在市场上四处走走,看到各种货物,药材很多,还有许多毡布及铜器、木制器具,徐霞客发现家乡刻印的乡村私塾中用书籍和几种应景的图书也有售卖,没有旧书。徐霞客一直逛到天黑才返回三塔寺。

随后三日,徐霞客在大理城略做休整,访朋会友,购置装备,打算由大理西行至腾越一带,继续考察云南西部的怒江和澜沧江水系。徐霞客的家乡地处长江入海门户,地处长江之南而得名,面对滚滚东逝去浩浩汤汤的长江水,徐霞客自小萌生探明长江水源的心愿,也是此次万里遐征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云南,徐霞客的脚步一直追随着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明代已知的重要水系,从大理向西考察,势在必行。

三月二十日,徐霞客从南门离开大理府城,沿苍山往南走,过了五里桥、七里桥由感通寺前走上大道。一路向南,苍山巍峨的山势渐低,洱海弯曲环绕的地形渐渐合拢成河,穿过西面的峡谷流去。溪水两侧的山崖上城墙高筑,中间有一座石桥,以通行人往来,徐霞客已经到下关了,又称龙尾关。城关的南面是大道,东边起自赵州,往西通向漾濞。徐霞客未作停留,过桥后出关向西。越向西行,南北两面的山势越发逼仄险峻,山谷间有溪水流淌,弯曲环绕,景色奇异。徐霞客此时已进入了苍山的西面,从背面看苍山的一座北峰,形如口渴的雌犀牛扑下来,两面的山崖互相粘在一起,中间只通着一条线宽的地方,岩石剖开,山崖倒立,怪石嶙峋。越走峡谷越窄,两山之间相距不满四尺,有座石桥横架西边,长有一丈五尺,窄处仅有一尺多,形如天险。徐霞客从南边的山崖上,俯身下瞰峡底,不禁毛骨悚然。路上遇到风雨猛烈来临,加快速度赶到潭子铺,从核桃箐渡过山中溪流,到达茅草房避雨投宿。

第二天,徐霞客继续上路,云气依旧浓郁,沿着溪流西岸行经四十里桥、合江铺,一路走来徐霞客依旧仔细观察地势山形,分析水脉流向。到达金牛屯北面,与“天开石门”的胜景不期而遇。面对“插天拔地,骈立对峙”如青芙蓉般的山崖和其内“重峦叠映、云影出没”的景致,徐霞客禁不住欢呼雀跃!幸得巧遇石门旁药师寺的僧人性严,安顿下来后便迫不及待地奔向石门。一条溪水从石门中奔流而来,溪中巨石林立,流水湍急。前方危崖陡峭,如屏风矗立,眼看近在咫尺,却又无路可寻。徐霞客四下探寻,终于找到一条小路,慢慢靠近石门一睹真容。登上溪边好像一艘能装万石粮食大船的巨石上,四周波涛潆洄激荡,远眺石门两侧的石崖“劈云削翠、高骈逼凑”的奇观,无奈前路岩石崩塌,溪水奔涌,路断不通,虽“猿攀鸟翥”而不能入,徐霞客只有到此止步,折返药师寺。然而,探险之心却并未停止。翌日,徐霞客在性严的陪同下,再探石门秘境,到达玉峰寺遗址和玉皇阁。俯瞰石崖崩裂,静听山涧溪流轰鸣种种令人精神焕发的奇观,徐霞客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再次以身犯险,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攀树登顶,终于一览石门雄奇,探查到了苍山的重峦叠嶂及四方山峦的地脉走向。折返的路上,徐霞客险些迷路,幸而有人呼叫,循声而去,渐渐找到来路,在倾盆大雨中回到玉皇阁。继续观览了玉皇阁边的山洞和花椒庵石洞后,徐霞客惭愧因为云游四方的志向而不能在此仙境清修,郁郁而归。

二十三日,性严送徐霞客到漾濞驿,依依惜别后,徐霞客沿博南古道继续西行,经过矶头村到漾濞街,房屋夹水临街十分兴盛。一座铁索桥在漾濞街北面上游一里处,还有一座木架的长桥在街道西边横跨下游,江水浩浩荡荡是洱水的一倍。徐霞客买菜买米补给后过桥向西,经过白木铺“秀嶺连云”的牌坊,顺着山路逶迤而上,由横岭铺到达太平铺住宿。一路上,徐霞客还对胜备水、碧溪江、九渡河等水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随后两天,徐霞客匆匆赶路,先后经过打牛坪、胜备村、黄连堡,越过宝藏山观音山脊,经过白土铺、松坡民哨、天顶铺、梅花哨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永平县城东街。徐霞客对永平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认真考察和描述,东西两山相对,南北群山环绕,怀抱着永平县城,一条银龙江(今银江大河)蜿蜒在平川之中。县治东边有银龙桥横跨江水之上,街市在城墙之外,西边有座普济桥。徐霞客慕名前往石洞村(今曲硐)温泉洗澡,记录下了明代曲硐温泉 “前门后阁,西厢为官房,东厢则浴池在焉。池二方,各为一舍,南男北女”的格局。门口还有卖酒水的,徐霞客买了酒喝,还用豌豆煮豆烧饭。一番舒爽的沐浴后,留下“温泉有酒情抒倦,芳草留人意在闲”的诗句后继续向西去往闻名已久的宝台山。徐霞客取道炉塘,一路观赏银龙江风光,行走在溪崖间,幽深窈窕,水木阴闷,正是奇绝的风景,忽然雷雨大作,徐霞客只有冒雨前行至门槛村(今门槛桥)投宿。

第二天,徐霞客沿着银龙江岸继续赶路,穿过稻场(今稻田)的片片稻田,走进峡谷深处。虽然山路崎岖难行,徐霞客在樵夫牧人的指引下还是找到了前往炉塘的大路,见到驼着木炭的马帮前后相连,一路同行。经过上厂下厂时,徐霞客还观察到了山间挖矿的旧矿井,此处出产红铜,客商云集,店铺林立,多卖酒肉。怀着将要上宝台山参禅的心,徐霞客还是选择了素食。饭后,继续沿峡谷行进,不一会又遇狂风骤雨,淋得浑身湿透,行路之艰可见一斑。慢慢走上陡峭的山路,徐霞客惊奇地遇到一个农夫,拿手杖穿着能装三斗的瓦瓮般粗的大树根,向他打听才知道这是本地用来喂猪的芭蕉根。向前走去,果然见到一片茂密的芭蕉林。山高路僻,徐霞客只有遥望着宝台山的峰顶顺水而行,山环水绕,几欲迷路,终于找到宝台山的门户阿枯寨(今阿古寨),上山到达慧光寺。据徐霞客所述,宝台大寺由僧人立禅创建,盛况空前,在省城昆明即有所闻。三年前,立禅东游至今未归,宝台大寺不幸失火后名僧都宿居慧光寺了。翌日,徐霞客便登山观览,将山形水势一一捋清。在宝台大寺前院万佛堂,徐霞客观赏了木莲花和涌石塔,留下“树极高大、花开如莲,有黄白蓝紫诸色,瓣凡二十片,每二月则未叶而花,三月则花落而叶生矣”的描述,对绝顶涌石塔则描述为“高二丈,云自地涌出,乃石笋也”。在宝台大寺的旧址上,徐霞客纵观山势,认为宝台山幽僻隐秘却也不输天下名山大寺。随后,徐霞客随僧人翠峰、一苇拜会了精通佛学经论的山中名僧了凡禅师才回慧光寺。二十八日,徐霞客离开宝台山,从阿枯寨越过山坡,拉着树枝藤蔓坠下悬崖,顺着溪流到达三汊溪后继续沿北崖行进,来到沙木河(今倒流河)的上游竹沥寨(今竹林祠)。这里的田地左右环绕,民居东西对峙,徐霞客沿山崖越过马鞍岭,下山顺着溪水一直来到凤鸣桥边。徐霞客没有过桥,而是在桥边吃过饭后便继续向西赶路。从湾子村沿峡谷南行,登上山岭东望,山形水势尽收眼底,五十里外的瓦窑山就是永平与云龙分界之处,西边层层山崖重重峡谷前路漫漫。行至江坡顶俯瞰峡谷,澜沧江蜿蜒流向东南,隔江的高山危崖险峻,罗岷山巍峨高耸截断云雾。亲自用脚步丈量之后,徐霞客对澜沧江诸水系走向在不断地完善,关于明《一统志》和李元阳《大理府志》中的错误记载也了然于胸。顺着陡峭曲折的“之”字形道路下到峡谷底的江边,一座铁索桥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飞跨两岸,这是连通两座大山,由大理通往永昌的唯一通道——霁虹桥。霁虹桥建于西汉南津古渡,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通道,东汉永平初年始建藤篾桥,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架木桥,得名霁虹桥,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铁索桥。据徐霞客描述,霁虹桥桥头建有城关和祭祀建桥人的楼台,桥北是高险的石崖,桥南是陡峭的土山,桥下流水缓慢地流动,浑浊却深不可测。徐霞客将此桥与贵州北盘江上的铁索桥进行了比较,无疑,霁虹桥上像织布机一样经纬交织的铁链使桥身更为坚固。徐霞客回顾历史,“兰津古渡”建桥始于武侯诸葛亮南征之时,万历和崇祯年间,因为叛军作乱几毁几建,徐霞客所见之霁虹桥建于1629年,其控扼山河的形制实为“迤西之咽喉,千百载不能改也”!过桥出关,徐霞客就离开了大理境,进入今保山地界,开始了他在永昌府、腾越州诸地为期近半年的极边之旅。

茶房寺,位于巍山牛街乡黑潓江江东岸高耸入云的蜢璞岩突出的岩壁上,茶马古道从寺下经过。1639年八月十六日,一队马帮从林间的古道不紧不慢地走来,徐霞客随着这队马帮由顺宁府(今凤庆)北渡澜沧江和黑潓江进入蒙化府(今巍山)回到大理州境内。这座靠山崖的三层飞檐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毅然离开队伍沿着曲折回绕的石阶穿过岩石关隘登到阁上,整座寺悬挂于悬崖峭壁上,屋架用大铁环紧紧扣在峭壁的岩孔中,凌空霄汉,奇险万状。饱览此处风景,徐霞客突生“恨不留被襆于此,倚崖而卧明月”的感想。虽然寺中僧人隐庵热情挽留,徐霞客为追赶马帮还是只有匆匆上路,终于在一片茂密的桫松林中赶上了在此吃饭的队伍。饭后,徐霞客顺着山脊到达旧牛街(今老牛街),向北远眺漾濞方向,点苍山雄伟笔直地直插入云,群峰横亘,令人爽心悦目。下山后,经旧巡检司到瓦葫芦(今瓦铺路)住宿。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明月高悬夜色温柔,思乡情浓,徐霞客却因没有共饮的酒伴而闷闷不乐怅然而眠。

第二天,徐霞客继续上路,跨过广济桥到鼠街子,经过猪矢河哨(今猪食河)一路探查地形去往蒙化府城。经过三拱石桥进入蒙化府城西门,穿过城中到东门,到等觉寺北边妙乐禅师静修的冷泉庵住宿。冷泉庵以庵中一眼甘甜清凉的井水而得名。蒙化府城给徐霞客留下了非常整齐的印象,城中居民房屋稠密,北门外是街市相连的居民区。徐霞客听说城中有三四家进士,可见文风蔚然,比大理城的进士还要多呢!北门外三四家卖饼的人家,制作的饼酷似徐霞客家乡的“眉公饼”,其味道连省城里的饼都赶不上。徐霞客还记录,蒙化土知府为左氏,世代奉公守法,反倒是流官同知独擅重权不受当地土官制约,不像景东府土司专横,也不像永昌府各自为政。虽然,蒙化府在徐霞客眼中疆域紧促,但却有定西岭作为主脉,还有“天姥、竹扫、降龙、伏虎”四座著名寺院,徐霞客来不及一一遍访,决定先到最著名的“天姥寺”。翌日,徐霞客匆匆策马去游天姥寺,一路向北走进西面的山湾,经过左氏土司世代居住的地方,便望见天姥崖上的天姥寺,实为云隐寺,殿宇整齐华丽,前临阳瓜江,后依蒙舍王城龙于图山,地势险要,云遮雾绕故名云隐。只是,随着左氏土司势微,庙宇也显得冷清了不少。徐霞客游完折返天色已昏黑,幸有妙樂燃灯等待。

八月十九日,徐霞客离开蒙化府,妙乐赠其称为乳线的美食,送出北门,依依惜别。徐霞客随马帮进入东边的峡谷翻山越岭,去往迷度(今弥渡)和洱海卫,经过阿儿村、沙滩哨(今沙塘哨)到达龙庆关(今隆庆关),顺峡东下到石佛哨吃饭。饭后经桃园哨在峡谷中顺水而行。峡口向东通往平川,白色的磨坊层层叠叠,自成景观。徐霞客才知弥渡平川中的稻田高产,小麦更高产。走出峡谷,背面白崖站(今红岩)如屏矗立,西北的定西岭有通往下关的道路。徐霞客在礼社江上游跋涉游览弥渡的景观,走到礼社江源头的木桥处,整个弥渡的山形水势都尽收眼底。由弥渡西门入城买米,出北门,到山坞中一个叫海子的地方投宿。第二天,徐霞客继续赶路,经过药酒村、饭店村向北翻越山岗,在峡谷中溯溪北行,登上乌龙坝向南延伸的山脊,山脊平坦如头盔一样。行至此地徐霞客心生感慨,自二月二十三日从鹤庆府向西越过大山脊,盘旋在西南方向的崇山峻岭间已半年有余,离家已三年,如今再次翻山往北,自己的行程好像织布机一样在大地间来回穿梭啊!

徐霞客走到清华洞,再次入洞,洞内黄色浑浊的积水淹到了洞口,无法深入,只有抱憾而归。向北越过山岭,放弃大路往北走,经过一处龙潭和村落到达洱海卫城西南角,从西门入城不远就见到从前投宿的地方,在城里找客店吃饭,把之前从遇见的牧童手中买下的一朵巨大而洁白的鸡葼(即鸡枞)拿了煮汤喝,味道非常好。饭后,为了验证关于水系的推断,徐霞客不走原来的道路,从梁王山东面的道路经般若寺,品甸、周官、海子(今浑水海),详细考察了梁王山的山脉走势,揭开了心中诸多的疑问。因为天气太热,徐霞客只有在马夫家休息了。

八月二十一日,徐霞客沿着西山山麓向北,经海子、冯翊村绕山崖走在壑谷中,又遇山雨倾盆而来,登上岗头后找到去往宾川的道路。从西北下山,见铁城遗址,像佛光寨一样地势险要,徐霞客误把此处当做铁锁箐,以为土人曾在此据险叛乱,感慨道:要不是有邹应龙讨平,哪里有现在的天下太平呢!徐霞客一路追寻荞甸河,到达周官营,向北经过牌坊终于望见了宾川州城,走过南薰桥,进入宾川州城南门,经过城中出北门买肉来吃。饭后,往西北下坡抵达平川中的山涧,一座五孔拱桥(今知政桥)横跨水上。由于水浅,徐霞客干脆从桥下走过,又经过上次吃饭的红帽村,顺着西山北行,登上山岗,望见群山环绕,山形水势都那么亲切而熟悉,徐霞客不由加快了脚步,依旧到上次住过的干果桥投宿。

八月二十二日,徐霞客一早出发,再次经过“金牛溢井”和“广甸流芳”的牌坊,过公馆街,到中溪庄,走过炼洞街上“炼法龙潭”的牌坊,终于到达拈花寺。徐霞客在“佛台仰止”的牌坊前远眺鸡足山全貌,觉得它雄峙眼前又高悬天际,令人神往!他越过岭脊,从登山的官修大道,经过洗心桥登上“灵山一会”坊。对于鸡足山的路徐霞客已了然于胸,再次归来更是:“巨松夹陇,翠荫飞流,不复知有登陟之艰也!”徐霞客归心似箭,足下生风,进入悉檀寺,四位长老不在,纯白出门迎接,回顾年初离开之时,不觉已经半年多了!

回到鸡足山悉檀寺后,连日阴雨,徐霞客多以休憩为主,间或与僧众谈古论今,散步赏花,心情颇为闲适。只是长期跋涉在瘴病之地,徐霞客的头脸四肢全引发了块状的疹子,密密麻麻成丛聚在皮肤纹理之间,左耳左脚,时时有蠕动的症状,徐霞客担心是中风,但苦于无药。所幸上次在悉檀寺洗浴的热水池很深,还可放药草烧煮,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薰蒸后汗出如雨,可以治疗中风,令徐霞客深感庆幸疾病有痊愈的机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徐霞客自觉身体舒健了许多。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徐霞客打算再到大理府“以了苍山洱海未了之兴”,顺便取回寄存在三塔寺的行李衣物,然而体极禅师却劝他等丽江木增土司的信到后再去,徐霞客只有听从,留在鸡足山与和光禅师深入探访大觉寺山势的来龙去脉,观览到了瀑布胜景,让徐霞客惊叹:“几失山中第一胜矣!”徐霞客又在兰宗禅师的陪同下观赏了“水帘、翠壁、侧树、灵泉”四奇。是夜,徐霞客留宿在兰宗禅师的静室,明月正当中峰之上,徐霞客恍惚身在群玉山头。然而,第二天,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陪伴徐霞客历尽艰险的仆人顾行,终于难以忍受思乡之情,悄悄地走了,还带走了徐霞客所有的行李。徐霞客阻止了僧人的追寻,哀叹说追也可能追不上,追到了也不能强迫他必须回来,就随他去吧!然而,离乡三年来,形影相伴,现在却丢弃徐霞客一人在万里之外的异乡,何其狠心啊!

受此打击,徐霞客内心忧伤不已,鸡足山的僧人们纷纷陪伴劝慰他。纯白拿出象黄念珠给他玩赏,妙行为他烹茶布果,还带他到华严寺拜访高僧野池。幸而徐霞客遇到了从鹤庆府到省城应试落第归来、登山排遣的史仲文,长谈后才知他也留心山川,喜欢搜寻探访山脉,但因屡屡被人讥笑而不敢说起,史仲文如今得见徐霞客,可谓高山流水遇知音!遇此同好,徐霞客不被最亲近的人理解的怅然不快烟消云散,深感“夜月甚明,碧宇如洗,心骨俱彻”!第二天,徐霞客与史仲文相约同游九重崖,再登绝顶。在九重崖,徐霞客不惧险阻,攀着树枝,从陡峭的崖壁攀岩而上,只为进入一个山洞考察。随后到慧心的静室拜访,在月光下品茶,十分惬意。最后,徐霞客摸黑赶到西来寺下榻,喝到了好久没有喝的粥,在明亮的月光下,美食如同仙掌金茎。第二天的早餐丰盛而颇具风味……正在意犹未尽之时,徐霞客的日记却到此戛然而止,只给后人无尽的猜测和想象。可以肯定的是徐霞客开始振作精神,为编纂《鸡山志》而积极准备,这是一份对丽江土司木增的承诺,更是一份激荡在内心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感。

根据保存至今的《鸡山志目》和《鸡山志略》一二,可以知道,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重回鸡足山,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离开,徐霞客一边调养身体,一边搜集资料,考察地形,开始了第一部《鸡山志》的纂修。现存的《鸡山志目》分“真形统汇”、“名胜分标”、“化宇随友”(三卷)、“神迹原始”、“宰官护法”、“艺苑集成”八卷,《鸡山志略》一、二则收“灵异十则”、“景致十则”、“诸寺原始”、“各刹碑记”四类,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归属得体,提纲挈领,对后世编纂《鸡山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徐霞客在此期间写就的《溯江纪源》(又作《江源考》),根据徐霞客的实地考察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儒家经典《禹贡》“岷山导江”的结论,而这一论断的提出,直至清代才逐渐被学者们接受,直到1978年我国的地理考察队才真正探明长江的源头,在338年后终于证明了徐霞客推断的正确性,也使其攀上了地理学的高峰!

在鸡足山又度过了一个除夕之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徐霞客因病情日益严重,不得不返回故乡。在丽江土司木增的安排下,八名纳西壮汉用滑竿抬着病弱的徐霞客踏上了归途,日夜兼程,由湖北黄冈乘船沿江而下,于六月回到家乡江阴。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缠绵病榻的徐霞客在离开云南一年之后与世长辞。

徐霞客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旅游探险和地理考察,成为我国国土考察的先驱。他用一生的行走和卓绝的探索精神书写了“勇于实践,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东方传奇。伴随着对他在大理的游历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细致入微地贴近他艰苦卓绝的旅程,感受他伟大的精神。面对蝴蝶泉公园内的徐霞客塑像,能深深地感悟到,徐霞客不但将自己的足迹留在祖国山川大地,也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和意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编辑手记:

徐霞客是我们谈及地理、旅游和文化都不能绕开的一个人物,记录他游览足迹的《徐霞客游记》涉及了古代中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得到毛主席和古今中外专家学者盛赞,其记录的开始之日被定为我国的旅游日,被学术界列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本著作之一,本文中提到的徐霞客对溶洞的考察也提前于西方社会一百到二百年,徐霞客因此与马可·波罗并称为“游圣”。本文讲述了徐霞客从1638年末至1640年初在大理、丽江的游览经历。不同于以往关于徐霞客的文章,本文在细节处的讲述更为详细,让我们看到了他经歷的艰难波折和坚韧心态,看到了大理山川险峻、雄伟、奇妙,看到了庙宇寺院的庄严美丽。

猜你喜欢

徐霞客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贵州的醉人之意不仅在酒,更在山水之间
只相信行动
寻踪徐霞客 大美彩云南
徐霞客志在四方
徐霞客的“公款消费”
为徐霞客正名
徐霞客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