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外语课堂的语言修养

2017-05-26张美珍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

张美珍

摘 要:本文从加强外语课堂教学用语“柔”度的角度,就“柔”度缺乏的典型表现,展开其背后隐藏的教师教学理念的分析。特别针对外语类课堂的特点,阐明了课堂教学用语加强“柔”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外语课堂;教学用语;“柔”度;教学理念

针对笔者在实际外语教学中感受到的课堂用语风格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本文尝试做出探讨,希冀能从课堂软环境层面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契合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上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语言美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语言类教学的课堂,教师的用语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更是直观可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而夸美纽斯的说法就更为生动了:“一个能运用动听的、明晰的教学语言的教师,他的声音会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带进去。”受到这些教育大家的启发,结合笔者的实践认知,再联想到周围的所见所感,笔者决定从语言美这一大的话题中提炼出一个点来进行探讨——语言的“柔”度。

笔者是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作为一位已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在早些年闭门造车的教学工作中,一直自以为专业地进行着日常教学工作。可是慢慢地,随着教龄增长的,还有笔者对于课堂风格和教学效果的困扰,于是闲暇时或是通过书籍向大师们求助,或是抓住一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留心捕捉心中的那处“不对劲”。终于,在一次参加市级赛课的活动中,专家点醒了笔者心头的困惑:“课堂用语可再柔和些。”再联想到之前有学生用崇拜的口吻评价笔者的教学风格为“霸气”,瞬间茅塞顿开。一直以为这样的评价是一种表扬,现在想来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压制。之后,笔者在听课活动中留心着别的老师课堂的风格表现,发现“霸气”的课堂和“霸气”的老师不在少数,隐約感觉到这个问题不是“点”的问题,而是“面”的问题,需要大家的关注以使之回归正理。本文节选了笔者在一节公开课中所见,并以此例为平台,分析课堂教学语言“柔度”缺乏背后的潜在原因及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课堂语言“霸气”有余、“温柔”不足的表现

一位老师走在学生中间,和学生就“What do you do during your spare time?”话题开始谈论。一位男生站起来说:“I like movements.”其他学生还没反应过来,老师听后就已豪爽地大笑,矫正说:“You must be wrong!You cant use‘movements.It must be‘exercises! Remember?”别的学生也跟着笑了开来。这位男生本来兴致勃勃地准备展开话题,结果却面红耳赤地忙不迭坐下了。老师开始寻找下一位发言者,可是,目光所及之处大多是学生黑压压的头顶和躲闪的眼神。

二、“柔度”缺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为什么有的老师的课堂风格会如此“硬朗”?就以上的案例而言,学生本来打算就这个简单的问题来找找自己的自信,结果却在老师的强烈反应中弄了个灰头土脸,信心大受打击。老师第一反应就是强化学生的错误,接着对学生下禁令,最后以反问式的命令结束这段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即时评价。在这样霸气的老师面前,学生除了抿紧双唇,实在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案例中的这位老师除了缺乏课堂用语的“柔度”之外,背后更为缺乏的是对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的认知。当代的教师更为强调扮演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要去帮助学生、引领学生,而不是兴奋地找到学生的错误加以强化,强烈展示自身的专业性。以轻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来树立自己的专业课威信,这样的老师虽然会达到自己眼前的目标,但却会从情感上被学生疏远甚至是删除。西塞罗说:“很难说人们的思想能从友好的举止和温柔的言谈中得到多少安抚。”

《圣经》上有说:“一句温和的回答可以打消别人的愤怒。”在课堂上,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老师温和的话语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信心,最终,也会赢得学生的真心。

“如果一个人说话像开枪一样,他的声音会把你的脑壳打碎。”这句话可以稍加改动地用在案例的情境中:如果一个老师说话语气像开枪一样,他/她的声音会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打消——至少一半。在更为强调情商的当代人际交往中,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往往比内容更重要。

三、外语类课堂教学用语更需要体现“柔度”

其实,课堂教学语言上的“柔度”的主要内涵就是和学生好好说话,语气上少用祈使句和降音,内容上以鼓励和欣赏为主。尤其是在外语类课堂上,学生没有真实的语境和相匹配的外国文化认知,平时除了外语课堂也没有合适的场合练习,对于外语,他们是生疏的,对于说外语,他们更是忐忑的。在中国大多数的中学,外语学习如同空中楼阁,悬浮在半空,学生没有可以依靠的支点。严格来说,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符号,它是表象的,语言学习者如果先接触、融入某种文化氛围,再模仿复制其语言,由内而外,深入浅出,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相对轻松和有效的。可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外语的学习者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当他们被要求应用外语时,内心是纠缠的——想要表现可又心里发虚,如果又是在一种干硬的环境中去做,一旦受挫,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习者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懒怠的方式去隐藏好自己的那份脆弱,外语学习实际上也就搁浅了。可是如果教师能够把握用语的“柔”度,去启发、安慰内心发怵的学生,以温和的方式保护学生愿意尝试用外语说话、用外语做事的勇气,这对于走在外语学习道路上的学生而言不可谓不是件幸事。放远了看,无助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教师如沐春风般的引领和扶持,这对于学生性格的养成不可谓不是件幸事。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学生可以变得沉闷闭锁,也可以变得好奇乐学;可以变得自卑懦弱,也可以变得勇敢大方;可以是遇到困难就逃避遮掩,也可以是面对挑战欣然尝试……教师的课堂用语风格在这些极点之间发挥着不易察觉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用心感受、及时调整。

(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