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脑中风的诸多因素
2017-05-26孙焕林
孙焕林
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作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消息,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因这种病导致永久性残废。另据医学统计,脑中风发病后首日死亡率为10%~20%;3周内死亡率为25%~33%;5年内存活率仅为15%~40%,存活者中75%留有永久性残疾。
我国是全球脑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发病人数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发病例250~300万,165万多人死亡。脑中风并非老年人专属,年过四十者应关注自己的脑中风风险。
诱发脑中风的疾病因素
高血压病我国有80%的脑血管病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的脑出血和71%的脑血栓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均呈直线上升关系。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会增加49%,而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会增加46%;收缩压每下降5~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每下降2~5毫米汞柱,脑中风发生危险将减少30%~40%。这里要强调两点:降压不能过快、过度,应缓慢进行;切不可睡前服降压药,以免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血脂异常目前相关检查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四项,任何一项不正常都属于血脂异常。血液中“坏胆固醇”过高,可以沉淀在动脉血管壁,逐渐形成斑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狭窄,造成血流不畅。血脂异常也可促使血液黏稠度增大,使血液凝固倾向增加。这些都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引起脑中风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的5倍。据国内报道,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7.3%。在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中,脑中风约占10%。临床观察表明,60%~80%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糖基化而损伤动脉内皮细胞,造成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形成,易引起血管狭窄。另外,长期糖尿病使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受损,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血小板黏附力增强,促使血小板凝聚,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及聚集性增强,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脑中风发病。
心房纤颤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肌丧失了有规律的舒缩运动,变成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颤动,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规律、有效收缩,导致心房内膜损伤,使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元等在左心耳表面沉积,形成附壁血栓;附壁血栓一旦脱落,会随动脉血流进入脑内,依血块大小不同会堵塞脑内相应动脉,引起脑中风(脑栓塞)。下列人群要高度重视:①年龄在75岁以上者;②血液凝固性增高者;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者;④患心肌梗死者;⑤颈动脉狭窄者;⑥存在风心病二尖瓣病变者;⑦持续性房颤或未用药物预防者;⑧做过心脏瓣膜修补术者。
心脏病许多心脏病都可能引起脑中风,称为心源性脑中风,约占缺血性脑中风的20%。如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与脑中风的共同致病基础是动脉硬化,可使脑中风的发病风险增加5~10倍。
狹窄性颈动脉疾病这是脑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即“病在颅内,祸起颈部”。临床上20%~30%的缺血性中风是由颈部病变引起的。如颈动脉内膜溃疡形成、粥样斑块增大或出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等。调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的患者,一年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10.5%,5年内风险增至30%~75%。做颈部超声检查,约有95%的病人可以筛查出来。
生活方式
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会直接导致小血管收缩,使血管痉挛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可使红细胞降低或丧失运输氧气功能。长期大量吸烟可造成低氧、缺氧、代谢性酸性产物增加,造成血管壁损坏,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和血小板黏附性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度升高,是促成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及脑血流量减少等;酗酒会增加脑中风危险;急性酒精中毒近期脑中风的发病率高达65.3%。
运动量不足运动能有效控制脑中风的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凝聚功能等。
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盐、脂肪易导致高血压;饮食中缺乏叶酸、维生素的摄入。
总之,年过四十者都应评估一下自己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引起脑中风的可能就越大。一些疾病(如颅内血管发育异常、血液病、颈椎病、恶性肿瘤等)和大量出汗、严重腹泻、用力过猛、气温变化大,都应引起注意。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发现有关疾病及时有效治疗,这才是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