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探究
2017-05-26马国云
马国云
【摘 要】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实现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可忽视。在实施这一模式时,我们需要抓住课堂实施的每个细节,构建高效课堂。
【關键词】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必要性;细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92-02
高效课堂,是指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课堂。笔者探究的40分钟高效英语课堂,教师占用的时间应不多于10分钟,包括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如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分配任务、点拨提示以及组织评价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以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学生相互交流、质疑讨论、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英语素养的稳步提升。它是把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高效的小组合作,要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擅长、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因素之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科学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语言的本质来讲。语言是什么?“韦氏新世界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给出了一种最简单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即语言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毫无疑问,言语交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实用性的,是要完成言语者的意图的。因此,语言的学习应该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而不是背诵与做题的简单操练。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为学生营造真实使用语言的机会,无论是讨论话题、解决问题还是共同完成项目,学生都需要用英语来进行思维与交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其次,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和英语高考改革来讲。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和协调发展。高中英语课程要为学生营造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形式来主动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潜能,突出英语的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完成任务。同样的,英语高考改革趋势也更加强调和突出英语的实用性。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学生之间思想、情感及语言等方面的交流频繁而真实,为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高效的方法。章兼中教授也在其著作《外语教育学》中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相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重要。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教授,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学习任务明确之后,应该让他们最大程度去思考、探究和互动,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年龄、认识水平、情感经验等,更愿意也更容易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最后,从小组合作的特点来讲。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与以往教学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是教学主体不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交流只限于形式,语言的实用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成为组织者、观察者、协调者、引导者和评论员。学生可以发挥其主体作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探究和一起进步,获取更多的学习乐趣与成功体会。
二是学习任务不同。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总是过多地讲解词法和语法,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也以背诵和做题为主,脱离了英语的实用性。而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要通过使用英语来完成各项任务,比如共同完成学校活动的公告,或者探究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即使是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也可以交给小组,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三是课堂组织形式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按排按列的座次,改为学习小组集中坐的方法,更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评价体制不同。以前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只负责自己的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之下的评价是针对整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
1. 学习小组的组建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以6人为宜。人数过多,不利于组内纪律与交流;人数过少,会造成组数太多,降低组间交流效率。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科学分组。“组内异质”即一个小组要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说,六名学生的小组,最好包括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和两名后进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带动、互助与制约效果。“组间同质”即小组间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要尽量持平。这样能够保障学习活动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使每个小组都有兴趣参与活动,有信心完成任务。学习小组是否合理组建,不仅关乎一堂课的效率高低,而且决定着一堂课是否可以顺利进行。
(2)合理安排组员座位。座位安排最好是两个差生坐中间,两个优等生和中等生分别以对角线坐,这样就避免了组内“阶级划分”,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
(3)树立醒目的组牌。醒目的组牌使我们在给小组评价、加减分的时候一目了然,同时组牌的设计会对组内成员起到团结和凝聚的作用。
2. 关于课堂的细节
(1)课堂内容多样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如果只采取了这一形式,而不考虑学习内容的合理搭配,那么高效率也无从谈起。英语这一学科,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可以从学习、背诵、运用等几个方面来安排课堂内容,降低因为单一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通过变化内容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走神、犯困现象的出现。而要做到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就要善于对教材内容有取有舍,抓住重点,这样课堂上才会有时间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使学生真正有所得。
(2)活动形式多样性,活动环节紧紧相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是 “谁最快”。笔者会设置五六个问题写在独立的纸条上,每组1个学生到讲台领取问题,然后回到组内讨论问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只有答案正确才能够领到下一道问题,这样越早回答完问题的组得分越多,并且会越早领到语言点学习的学案,越早进入下一步比赛环节。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迫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形式多变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这些教学形式適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还给了他们自由发挥、自我创新的机会,课堂教学质量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3. 检查形式多样性
检查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抢答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好操作,但是很容易形成好学生“包场”、“差生”搭便车的局面。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笔者特别推荐的是抽签提问的这个形式,每个组员都可能代表小组展示活动成果,每个组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得分,这促使每个组员认真投入小组活动。
4. 小组评价制度化、公开化
学生对于小组得分非常重视,如果我们不注意细节,就会出现一些课堂上的小矛盾,降低课堂效率。为了让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可以使小组评价制度化,让学生自觉遵守。
(1)常规活动分值固定化。比如,前面提到的阅读任务中“谁最快”的那个活动,如果有7个学习小组,那么最快回答完问题的小组会得到7分,最后回答完问题的小组会得到1分。这样的给分体制,既能拉开档次,又简单明了,好操作。
(2)根据问题难度不同设置分值。问题设置要有层次。一是能够发挥组内互助的优势,二是调动学生钻研问题的热情。
(3)建立严格合作学习的纪律制度。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更容易出现说话、嬉笑等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为了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惩罚进行了明确规定,每堂课上第一次违反课堂纪律,小组扣5分,第二次扣10分,以此类推。
(4)突击抽查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上课爱走神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突击检查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比如,笔者经常在某个知识点学完之后,突击检查某个学生,如果能够回答上问题就能得1分,如果不能,就扣1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中是否有效,需要教师对每个课堂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每个疑难问题和每一分钟的任务安排都做到细致入微,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用细节来打败惰性,通过细节彰显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4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美)约翰逊(Johnson,D.W.)等著.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刘春红,孙海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