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临床观察
2017-05-25杨万松
杨万松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
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临床观察
杨万松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
目的:观察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150例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用侧卧牵压复位法,对照组用寰枢端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整复1次59例、整复2次11例、整复3次及以上5例,治愈64例(85.3%)、好转10例(13.4%)、未愈1例(1.3%)。对照组整复1次31例、整复2次29例、整复3次及以上15例,治愈39例(52.0%)、好转34例(45.3%)、未愈2例(2.7%)。结论: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症效果较佳。
寰枢关节错位;侧卧牵压法复位法;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男30例,女4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8±12.9)岁;病程3天~7年,平均(2.3±1.1)年。对照组男29例,女46例;年龄21~47岁,平均(32.0±13.1)岁;病程1天~5年,平均(2.2±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及分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中“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标准执行。头后枕部胀痛不适感,头晕头痛、方位性眩晕,头晕、头痛可单侧出现,也可同时存在,遇劳加重,休息减轻,方位性眩晕可以在起、卧或转头时发作,眩晕严重时可出现跌扑,头痛多为偏头痛或枕后痛,疼痛多可以忍受,往往早晨较轻、下午加重,休息减轻、遇劳加重或伴有胸闷、心悸、咽喉不适、失眠、健忘,或血压波动,或视力下降、耳鸣、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颈项僵直,活动障碍,触诊可摸到侧偏之寰椎(双乳突下寰椎不对称),局部可有压痛,桡动脉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张口位摄片可见齿状突偏歪或前倾,颈椎侧位摄片颈2~3有成角变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加大,正位摄片可见颈椎侧弯并有椎体旋转。CT、MRI检查寰枢椎可协助诊断。
诊断分型:侧偏型X线摄片张口位提示齿状突偏移,寰椎旋转;侧位片示颈2~3向后成角,颈曲改变。前倾型X线摄片张口位提示齿状突前倾,寰椎后倾,出现双边征;侧位片示颈曲增大,颈2~3呈阶梯状改变。混合型指前倾与侧偏同时存在。
纳入标准:①符合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中医正骨手法复位。
排除标准:①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②排除寰枢关节先天性畸形,寰枢关节骨性结构不完整。寰椎骨折、骨肿瘤,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巨大椎间盘脱出,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症等不适宜使用拔伸牵顶;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肺、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侧卧牵压复位法。沟通交流信任后,仔细检查寰枢关节错位情况,判断错位方向,选择治疗床,以齿状突偏向右侧,寰椎侧块偏向左侧,左侧压痛为例,颈部软枕,患者取右侧卧位,左侧在上,施术医生凳子坐位于患者头顶部,保持患者头部维持前倾位,施术者右手手心托住患者接触床面的耳面部,手指扣牵住下颌及乳突部,左手手掌、拇指,食指,环指合抱氏牵住左侧下颌及乳突部,左右手同时牵引颈椎,在牵引状态下,右手中指压推偏向左侧的寰椎侧块,同时左右旋转颈椎,右手中指快速闪压移位寰椎。如出现复位困难,在保持右侧卧位牵引状态下,患者配合逐渐向左侧侧方侧屈颈椎,拔伸侧屈时右手中指压住偏向左侧的寰椎侧块突然用力,感觉指尖部有移动,即可复位。复位指下回纳感明显,往往伴有声响,术后限制颈椎活动。
对照组:用寰枢端提法[1]。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min,作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脱位矫正,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无后遗症发生。好转:脱位矫正,症状明显减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脱位未矫正,症状无改善,功能未恢复。
4 治疗结果
两组整复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整复次数比较 例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寰枢关节错位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颈椎枢椎出现旋转、倾斜改变,导致与寰椎组成的关节正常位置出现偏移。头部疼痛症状为寰枢关节移位时使其周围的枕下神经、枕大神经受累引起;眩晕或视力障碍症状往往因为寰枢关节移位时第1~3颈神经后支受压使颈上神经节位受累或由于持续的压迫椎动脉造引起。另外,寰枢关节错位可出现颈脊髓压迫性病变可引起肢体麻木、四肢力弱、颈肌萎缩、手指精细动作障碍、行路不稳及踩棉花感等,所以应仔细检查,注意鉴别诊断[3]。
寰枢关节错位的治疗最直接的方法是复位,常用的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等,常用的方法是寰枢端提法,术者用一肘托起患者下颌,另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 同时牵引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0以内,稍旋即放下, 反复后再反向端转即可复位。复位过程中发现,坐位下复位松解患部肌肉效果差,如表现为眩晕症状,坐位复位时患者头颈旋转则会出现加重眩晕,故治疗中往往不好掌握。术者肘托起患者下颌,术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上提同时牵引,在操作时拇指、食指提压患椎力度及方向不好控制,如果出现反复复位不成功时则非常不好掌握,容易出现损伤。
侧卧位时,患者放松,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手法更容易松解颈项部,枕颈部肌肉痉挛,特别是第2颈椎横突部肌肉痉挛,左右手合抱氏同时牵引颈椎,牵引力度更均匀、持久、有力,牵引时头颈部容易维持前倾位,牵引力度容易控制,以齿状突偏向右侧,寰椎侧块偏向左侧,左侧压痛为例,在牵引状态下,指压推偏向左侧寰椎操作更方便,更容易掌握方向及力度。如出现复位困难,在保持右侧卧位牵引状态下,患者配合逐渐向左侧侧方侧侧屈颈椎,在拔伸及侧屈时右手中指推压住偏向左侧的寰椎侧块更容易发力,从而容易复位。侧卧牵压复位法在临床中容易操作,可反复运用,更安全有效。寰枢关节错位的复位的关键是的颈部前倾位拔伸及对移位寰椎侧块的推压,在拔伸状态下进行推压快速复位,复位强调“稳、准、快”,一气呵成,能有效的拔伸颈椎,容易掌握好推压的方向及力度,操作容易,复位效果较好且安全。
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排除脑血管疾病,骨折、肿瘤,游离齿状突、发育异常等情况,选择适合复位的患者,术前详细检查病情,根据年龄、体质、疾病病程的长短、病变程度、移位的情况,针对合并的基础疾病及影像检查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估,谨慎对待,保证复位安全。另外,应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肉训练,选择适合训练方法,纠正不良姿势及习惯,防止复发。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
[2] 国家中医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5.
[3] 杨万松,仰卧位拔伸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6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31):201.
R244.984.7
B
1004-2814(2017)04-0420-02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