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的航空梦插上“金翅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航空教育记事

2017-05-25实习生董高宇王玲玲

教育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模航空

实习生|董高宇 本刊记者|王玲玲

为孩子的航空梦插上“金翅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航空教育记事

实习生|董高宇 本刊记者|王玲玲

1983年前,这里的孩子课余时间最喜欢玩的是小飞机;如今,除了小飞机,固定翼飞机、多轴飞行器、简易无人机等时髦的飞行器都在孩子们的手里玩出了“花”;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出现一架歼10战斗机的模型……这座从一出生就和航空结下不解之缘的学校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大半个世纪以来,这所由周至柔将军创办的“民国空军子弟学校”,几易校址,几易校名,但一直没有改变的是航空教育的底色。今天的南航附中不仅有航模“梦之队”,有航空科技馆,还形成了初高中相衔接的特色航模课程,为有着航空梦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金翅膀”。

传承历史的“梦之队”

跳水“梦之队”、乒乓“梦之队”,这些都是中国享誉世界体坛的运动队,在六朝古都南京也有一支享誉省内外的“梦之队”,这就是南航附中的航模“梦之队”。

从杭州到成都再到南京,从民国空军子弟学校到航空委员会直属子弟学校,南京市第七中学,铁心桥中学,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如今,广义上的南航附中其实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两所学校,也就是两校师生习惯性简称的“航高”和“航初”。(2000年,初高中分设,南航附中的初中部成了今天的“航初”)。

近年来,不管是2004年就成立了“携梦飞翔”航空模型社团的航高,还是2009年成立航模兴趣小组的航初都成了各类省级航模赛事的“超级大赢家”。用航初航模队负责老师王生军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参加,基本都是冠军”。于是,航模“梦之队”的名字也就渐渐变得家喻户晓。

“梦之队”的成功无疑是南航附中航空科技教育成功的最佳注解。这一成功的背后有学校传承的历史优势,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十师等得天独厚的外部资源优势,但更多的则是“南航人”对航空科技教育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创新。

建设设施设备一流的航模制作教室、航空模型电脑模拟飞行训练室、航空模型科技馆;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的航模培训;聘请校外航模教练员作技术指导,请教授讲师团进校开讲座;利用航空科技节和创造节开展系列航空科技教育活动……南航人对航空教育的执着与探寻从不曾因为一任校长的改变而改变,也不曾因为学校组织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在航高现任校长蒋国和看来,南航附中和航空科技之间有着不可隔断的联系,学校自始至终都刻着航空(航天)科技的烙印。而航初的校长唐红对此也有共识,这也正是航初从航高剥离出去之后仍然不改航空科技教育特色的原因所在。

课程建设的新方向

起飞,穿越障碍物,完美着落……10岁的航初学生王恭澳通过电脑内置的软件系统演示了一场堪称完美的模拟飞行。记者注意到,王恭澳所有的动作指令都是通过控制台上的一个黑色的控制手柄发出的。他的指导老师王生军告诉记者,王恭澳看似随机的前后左右的操作动作背后是对航迹、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的精准把控。

据王生军介绍,如今在航初,航模兴趣课程已作为一门普及性的课程面向全体初一学生开设。这一课程将航空特色与技术课、物理课、地理课等各学科有机整合。不仅如此,学校还自主编写了《航空史话》《航空空气动力学》《简易模型飞机的制作》等同历史、物理、通用技术学科相融合的航空读物,让学生将多元的知识和思想整合,围绕航空科技建立起相对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到了初二年级,对航模感兴趣的孩子可以选择加入校级航模社团,参加学校组织的常规培训以及不少于40天的暑期集训等活动,最终可以往航模特长生的方向发展。等到初三的时候,这些孩子就有机会通过特长生的渠道被航高等名牌高中录取。与此同时,学校颇具特色的“蓝天课程”还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同航高课程的对接。

在唐红看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无论是了解航空知识,还是动手制作航模,参加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学生都是非常喜欢、非常感兴趣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素养、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浸润其中。从这个层面来看,航空科技教育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课程建设与融合的方向。实践也证明,有航模特长的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强,文化成绩也很优异,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唐红表示,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学校正在着手打造以航空科技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力求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以及参加竞赛等多个层面实现航空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这样的观念也与蒋国和不谋而合。在蒋国和看来,学校航空教育要走向“深水区”必须聚焦教学,关注课堂。因此,近年来,航高在航空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研发等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多门课程的跨界和融合,使得航高的航空科技教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梦想飞翔的“金翅膀”

如果说设施设备的投入以及课程的建构都是南航附中航空科技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的话,无处不在的航空文化氛围的营造则是润物无声的“软件”。

把世界航空史和中国航空史里面最典型的大事件、大人物镌刻在学校的围墙上,让抽象的航空科技教育通过可观可触的浮雕展示出来;利用走廊、过道、橱窗和展台展示学生优秀航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筹划引进歼10战斗机模型,让学校成为全国第一个有飞机的中学校园……南航人每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背后都蕴藏着教育的艺术。“我们就是要让人更多的了解航空,了解航天,了解航空科技教育,在孩子的心里面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若干年以后,在土壤、空气、水分都适宜的情况下,它就会发芽,它可能会长成一棵小草,也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蒋国和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飞行员,都能成为航模专家,都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让他们了解、掌握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就足够了。所以我们现在开展的航空科技教育,重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他的人生中抹上航空科技的色彩,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如今,每年南航附中都有为数不少的学子因为航模特长进入名牌高中或名牌大学,“携梦飞翔”的理想真正为孩子的成长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猜你喜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模航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飞走的航模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他是如何脱险的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扩散制造组织中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