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型茶叶企业的贸易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7-05-25曾文治蒋慧颖安品弟马玉仙雷郑延杨江帆
曾文治 蒋慧颖 安品弟 马玉仙 雷郑延 周 欢 杨江帆
外贸型茶叶企业的贸易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曾文治 蒋慧颖 安品弟 马玉仙 雷郑延 周 欢 杨江帆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总值相对不高,其内因主要在于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模式落后、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与此同时,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外因也给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的发展带来困境。该文分析了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并结合福建凯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外贸型茶叶企业 茶叶出口 贸易困境
茶叶是健康的饮品,具有减肥、抗氧化等保健功效。随着近些年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深入,茶叶行业日渐兴盛。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4316.2万亩,茶叶总产量227.8万吨,同比增长4.2%和8.9%[1]。我国现拥有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类,茶叶品种众多,随着新品种数量、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已拥有充足的茶叶资源可进行对外贸易。
1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2015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为32.5万吨,贸易总金额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8%和8.6%。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其占出口总量的83.7%,红茶和乌龙茶紧随其后,分别占出口总量的8.7%和4.7%。中国茶叶主要出口至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塞内加尔、美国与阿尔及利亚五个国家,其中,出口至摩洛哥的茶叶数量最多,为6.44万吨。与中国大陆茶叶贸易往来金额前五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摩洛哥、中国香港、美国、塞内加尔、多哥。其中,摩洛哥的贸易金额最高,为2.27亿美元。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总量逐年上涨且涨幅较大,茶叶贸易金额创历史新高。这是由于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家的茶叶需求量依旧较大,与此同时,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也给茶叶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我国进口茶叶总量为8.2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从我国进口的茶叶数量较上一年增长了63.5%,茶叶贸易额较上一年增长了32.6%。茶叶出口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长,说明我国茶叶出口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我国茶叶出口量只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14.5%,只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18%。这说明我国茶叶的出口也面临着诸多贸易困境[1]。
2 中国外贸型茶企面临的贸易困境
2.1 中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发展模式落后
2.1.1品牌意识薄弱
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多是以原料的形式将茶叶出口至国外,再由国外的企业加工成为饮料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种经营模式使我国茶叶企业无法在国外的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传播自己的品牌文化。福建凯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日本三得利公司最大的乌龙茶供应商,每年对日出口近3000吨乌龙茶,日本三得利公司将其加工为饮料产品在日本市场销售。三得利公司在日本乌龙茶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大,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但在日本,很少有人知道三得利公司乌龙茶饮料的原料来源。
2.1.2出口茶叶附加值低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依靠出口量大,价格低廉,大多数外贸型茶叶企业只能依靠这种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获得微薄的利润,它们很少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提升本公司出口茶叶的附加值。
我国茶叶的使用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对外出口时,若能融入我国特色传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则能够提高我国茶产品的附加值。但由于我国出口的茶叶主要应用于茶饮料的制备,很难与我国茶文化有效结合。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外贸型茶叶企业对自主研发重视不够,缺乏有效办法去提升本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直接导致新产品研发困难且深加工产品少,这给企业迅速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变化带来了制约。
2.1.3 外贸型茶叶企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
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各自分散生产、销售,缺乏龙头企业,且未形成规模效益,更未能实现产业化。在缺乏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的情况下,诸多小型的外贸型茶叶企业无法与国际茶叶进口市场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每个企业对茶树施用的肥料和农药种类、施用程度不一,国内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管制度,使得茶叶出口受到阻碍。
2.2 我国出口茶类不符合主流市场需求,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茶叶出口量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仅有3个为经济发达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我国出口到这三个国家的茶叶总量为4.2万吨,仅占我国总出口量的13%。说明我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且大部分销往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在茶叶进口大国中的市场份额低,这不利于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的发展。
我国茶叶生产中以绿茶为主,而在世界茶叶贸易之中,主流是红茶,其交易量占总量的88%以上[2]。2015年,我国绿茶和红茶的产量分别为149.5万吨和20.3万吨,分别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6.5%和 9%。在出口方面,2015年,我国绿茶和红茶的出口量分别为27.2万吨和2.8万吨,其分别占我国茶叶总出口量的83.7%和8.7%[1]。由此可知,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以绿茶为主,但国际市场的绿茶需求量较红茶低,且绿茶需求国较为集中,一般为非洲和日本等地。这种出口现状给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的茶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容易受到进口国茶叶产量、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3 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拥有世界上23%的茶叶品种,茶园面积及产量均远超其他国家[3]。但由表1可知,我国2015年的茶叶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出口量仅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18.2%,且茶叶出口产值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相当。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其生态环境良好,茶叶品质高、农残少,在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日渐加重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出口。所以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茶叶市场上将面临更多挑战。
表1 茶叶主要出口国家2015年出口量、出口占比、出口值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网。
2.4 技术性贸易壁垒严峻
目前,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各国日益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统计,2013年,由于各国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茶叶出口量降低8%,茶叶出口价格下降了20%,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对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4]。
1999年,欧盟针对茶叶农药的MRL标准仅为7项,而截止到2014年4月,这一标准已增至454项。在2014年欧盟农药的MRL标准中,变化幅度较大的是十三吗啉,其残留量要求由20mg/kg降至0.05mg/kg,下降幅度高达400倍[5]。欧盟对进口茶叶的抽检方法也日益严格,要求抽检进口茶叶总量的10%,若其中发现有农药残留,则对整批茶叶进行检测。在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的同时,日本等一些国家紧随其后,日本在2006年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这一新制度将进口茶叶检测项由71项增加至276项。欧盟、日本等国频繁改变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甚至达到“一年一变”。我国茶叶在栽培过程中所施用的肥料与农药只能根据之前国际上所公布的检测标准来决定施用种类和施用量,多数茶农和茶叶企业难以适应这种贸易要求,给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的栽培、加工、包装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保证出口茶叶的品质
国外企业从我国进口茶叶并将其进行再加工,最终形成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为保持口感一致,国外饮料企业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茶叶农残低,还要求每批茶叶的品质要保持相对一致,不能有较大差异,便于国外饮料厂商对茶饮料的再加工。在农药残留低和品质一致的高要求下,福建凯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仍能保持大量出口,每年出口近3000吨茶叶给日本三得利公司作为其生产茶饮料的原料,这主要源于该公司拥有8000多亩的茶园基地,其中有500多亩的茶园基地位于福建武夷山的正岩产区,充足的鲜叶原料可保持出口茶叶品质的相对统一。在生产方面,该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使用相同的工艺,在相近的加工环境中进行茶叶加工,这也有助于茶叶品质的相对统一。在农药残留把控方面,该公司提出以下举措:第一,从2002年开始成立农残专职小组,对所有茶园基地使用的农药进行评估推选,并送专业机构分析,以确保安全。第二,对所有茶园基地制成的成品茶进行抽样分析,农药残留超标的一律禁止进厂。第三,对出口的精制级别原料批批送检,对日本特殊要求的个别项目(例如氟虫氰)单独送平行样,抽样基数为2%,一个样重约200克。第四,成品茶出口装箱包装过程中,该公司会再次将茶叶扦样、送检,每25件抽一件。从源头到出口包装前,一系列的农药残留把控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出口的茶叶被退回。相应的,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在鲜叶原料方面应当自主种植或者收购充足的原料用于生产加工,在生产出口茶叶时应当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以保持出口茶叶的品质,最后可在公司内部设立农残检测部门或者提前送入相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有助于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对外出口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发展茶叶保健和茶叶深加工产业
随着茶叶深加工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已发现,L-茶氨酸能够抗抑郁、茶黄素能够降低血脂等一系列保健功效。日本三得利公司在日本茶饮料市场的主要策略就是宣传茶叶具有保健功效,能够减肥。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可对茶叶保健功效进行研究,从而增加本公司产品的宣传方式。除了茶叶保健产业之外,我国已开始对茶叶深加工中的茶汤提取技术、茶饮料加工技术、速溶茶粉干燥技术等九个方面进行探索。越来越多的深加工产品进入市场,例如速溶茶粉、茶牙膏、茶爽等。如今,国际市场中的茶叶产品已趋于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泡饮模式,且由于国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日益严峻,我国以原料形式出口的茶叶容易遭拒,而深加工产品既是国际上的热门产品,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的影响。福建凯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出口茶叶稳步发展的同时,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其在深加工领域涉足了速溶茶粉和浓缩液提取等产品的研究。所以外贸型茶叶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建科研团队或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共同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
3.3 明确企业自我定位和目标市场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茶叶的需求不同,非洲地区终年酷热,绿茶需求量大,欧美地区喜爱红茶饮料,日本、韩国则喜爱绿茶和乌龙茶。我国的外贸型茶叶企业应当明确自我定位,了解市场需求、找准目标市场,这样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众多,分散在全国各地,每个地区盛产的茶叶种类也不同,企业应当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找准目标市场重点发展。福建凯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福建,乌龙茶资源丰富,其自我定位为外贸型茶叶企业,目标市场是日本。因为日本每年乌龙茶饮料市场需求量大,且日本国内种植和生产绿茶较多,乌龙茶产量较绿茶低,所以需要大量进口乌龙茶。
3.4 拓展国内市场和电商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茶叶这一传统饮品,所以国内的茶叶市场日益广袤。由于我国茶叶的出口形式单一且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所以我国茶叶的出口价格较低,但国内市场的部分茶叶则价格昂贵,可高达每斤数万元。这说明国内市场利润丰厚,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可出口、内销兼顾,通过国内市场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也有利于茶叶的出口,二者需相互促进。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商产业的兴起,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可借助国家政策,积极响应“互联网+”,将传统的茶叶生产与电商产业融合。与此同时,也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企业文化,赋予茶叶产业新的活力。
3.5了解并合理应用我国和其他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
准确了解并应用我国和其他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为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对外出口和对内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应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的前提下,积极与我国政府相关机构沟通,合理制定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和相应政策法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WTO公平贸易原则的应用,保护本公司利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要求相关部门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6]。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应深入了解一号文件所提的政策措施,开展茶叶产业标准化生产,推进企业茶叶品牌的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在茶叶的生产加工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引入现代要素,从而改造和提升传统茶产业。
4 结束语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如今,我国茶叶资源日益丰富,且全世界对茶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外贸型茶叶企业应把握机遇,善用相应政策法规,开展深加工等方面研究,稳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外贸型茶叶企业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梅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式分析[J].茶世界,2016 (4):21-30.
[2] 王晓林.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食品,2015(7): 11-13.
[3] 张晓青.关于解决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的产业化思考[J].农业考古,2007 (6):329-331.
[4] 李静.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壁垒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福建茶叶,2016(5): 44-45.
[5] 周力,陈宗懋.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MRL的新变化[J].中国茶叶, 2014(7):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2017-02-05). 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 2017-02/05/c_1120413568.htm.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通讯作者:杨江帆,E-mail:yjf3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