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承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017-05-25曹敏
曹敏
第二十四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4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联合秘书长普拉萨德, 巴西外交部环境、能源、科学和技术事物副秘书长卡瓦略大使,以及南非环境部副部长汤普森出席会议。各国的部长就当前气候变化国际形势下,就如何推进气候多边进程进行了沟通、协调,重点就《巴黎协定》的后续谈判、强化2020年前的行动、各国国内的行动和务实合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的联合声明,部长们敦促所有签约国从全人类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发,一如既往地支持《巴黎协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出席第二十四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基础四国”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发展中大国,是加强沟通、增强互信、协调立场的一个重要合作机制。自2009年建立以后,“基础四国”的机制在推动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共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础四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是“77国集团”的一部分,所以主要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同时,又推动多边的进程,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个合作机制对《巴黎协定》的成功達成和提前生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就当前气候变化的进程,非常明确地表明,《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的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承担的责任。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地承担自己的义务。中国已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在“十三五”规划当中,中国已经把2020年的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并作了部署。
针对记者提出的美国特朗普的第一能源计划是否会使路线图的制定更加充满艰辛,针对特朗普和美方可能出现的态度变化,“基础四国”会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得今年年底的气候大会能有所进展的问题。
解振华表示,第一,美国新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国内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国际政策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过去美国政府的清洁电力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是为了实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5年要降低减排26%—28%的目标,如果美国国内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对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要造成一些影响。另外,美国国际政策现在还没有明确,据了解,正在进一步评估,然后加以明确。在这一点上,各个国家也都很关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对全人类负责的行动,而且,实行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潮流,各个国家都不会逆历史潮流而动,在这一点上,作为“基础四国”之一,中国愿意和美国进一步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和沟通,共同推动这个进程。
第二,最近,中国不仅接待了欧洲多个国家的部长,还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举行了双边合作。目前,各国对气候变化进程的热情并没有减少,但是都有一些疑虑。因此,在今年5月份要开始的谈判之前,“基础四国”的部长聚在一起,就整个进程进一步发出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就是要坚持这个进程,并且要坚定地兑现我们的承诺,落实我们的自主贡献,通过我们的行动向国际社会来表明“基础四国”的热情并没有降低,我们会继续推动这个进程,中方相信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关于资金问题,欧盟承诺拿出100多亿美元以应对气候变化,但提出全世界仍有大概400亿美元的缺口。
解振华强调,要落实《巴黎协定》,继续这个进程,发展中国家急需提高能力。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要兑现《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中的规定和承诺,每年要提供1000亿美金的资金支持。现在看,离2020年还有4年的时间,还差400亿,按照在马拉喀什会议上发达国家公布的筹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5年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每年600多亿美金的资金支持,计划以后每年增加100亿,到2020年达到1000亿,甚至超过1000亿,这是发达国家给了发展中国家这么一个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认这个账,因为在发达国家所报告的资金总量中有很多是发展援助资金,不符合《公约》新的额外资金的原则要求。所以,希望发达国家要继续落实《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要求,履行自己的义务,兑现自己的承诺。至于有些国家可能不愿意出这个钱,为此,我和欧盟气候委员交换了意见,任务是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内部要很好地协调,要兑现这个承诺,把资金拿出来,这是我们建立政治互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光靠这些资金显然还不够。“基础四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在通过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这与发达国家的出资性质不一样,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内部合作。发达国家每年1000亿的资金应该要落实。
最后,解振华提出,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是对全人类的一个挑战,需要所有缔约方、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个挑战。如果有一个国家,或者是有国家不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就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变成是一个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那无疑将给加快转型升级的国家带来低碳发展的机遇。据了解,如果要实现2030年各国自主贡献的目标,现在大体上每年需要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投资是1.5万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据全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估算,估计到2030年,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要90万亿美金。也就是说,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给各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而且,它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是对中国,对所有国家,都是机遇,带来市场,带来转型升级的动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四国”会和其他国家一起,面对挑战,把挑战变成机遇,变成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基础四国”和更多的国家会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也愿意和所有的国家一起加强合作,通过努力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