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25张振伟
张振伟
广西岑溪市岑溪中学
【摘 要】高中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枯燥感,体味不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从而影响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在优秀的诗词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古诗词 情境教学 类型 特征 过程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观念的形成对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们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其汉语言的运用。因此,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感,体味不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从而影响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高中阶段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和现状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诗词大家,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正如王国维指出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也莫能继焉者也。”诗词家们挥动手中的如椽大笔,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又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词,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古代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重铸民族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诗词因其“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在整个高中的古诗词教学中,受高考指挥棒的指向而导致了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在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以高考为中心,重解题技巧,以所谓的答题模式和术语对学生进行应考训练,完全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情境教学因其独特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去,日益显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功能与魅力。
二、情境教学、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定义
“情境”一词在我国古代的刘勰著的《文心雕龙》和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就有记载,意为“意境”。情境教学就是“将情感、境地与实际教学相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创设与其相适应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有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特征
(一)直观形象性
由于古诗词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练性,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教师必须根据古诗词文本提供的信息中虚拟出一个形象的情境。通过形象的情境,使诗词语言直观化、形象化,弱化语言本身的抽象性,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用李吉林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能达到‘可意会,可想见就行。”
(二)情感性
诗词与情的关系最为密切。古诗词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活图景,诗词家们的感情也寄托于这些丰富的意象中,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些意象植根于诗词文本中,借助诸如春花秋月、山川大泽、鱼虫鸟兽等形象,融入个人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参与主体性、发展主动性
课程标准强调自我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诗词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参与情境创设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类型
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再现其中的实体情景会有比较大的困难,因此,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直观情景
主要依靠现代信息传媒来构建,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操作方便灵活,图文并茂。诗画不分家。因此,借助图画再现古诗词的情境,可以把古诗词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学生对诗中描绘的秋天的山的傍晚的景色的想象可能就会与文本情境有区别,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一幅秋天傍晚山的图景,引导学生入“景”,并学习到“暝”字在本诗中的意思是“傍晚”。
(二)模拟情景
古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活场景,富于生活气息,学生可以想象其中的生活情景,通过角色的扮演、分组配合,让诗词生活再现课堂。如教师在上《孔雀东南飞》时,针对刘兰芝与焦仲卿分别时的场景,让学生来设计其剧情与场景,通过表演来演绎刘、焦的爱情。
(三)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
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从而体验情境。这种类型适合于篇幅较短,易诵读,感情比较深沉的诗词教学。
五、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
(一)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时的基调决定了新课的一般基调,在教授新课的古诗词时,可以在导入部分就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上《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等富于音乐感的诗词时,教师在导入时通过播放一段旋律悠扬或铿锵有力的音乐,对即将要上的课进行情境渲染,把音乐与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根据音乐的语言、旋律、节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把学生带进一个音乐世界,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上,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起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从而诱发学习的动机。
(二)在理解古诗词过程中创设情境
由于古诗词是用文言创作的,而学生的日常用语却是现代汉语,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造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尤其是在对词、字的古今意义的区别上,对虚词的学习运用上,对特殊句式的理解上。这些都是学习的难点,也是重要的语言知识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主要是运用专业的教学语言描绘情境,根据文本的感情基调选择教学语言的声调、节奏和肢体语言。在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时,声音要有力度,教师的表情要严肃,对那些抽象的、重要的知识点还要着重讲、重复讲,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通过朗读感悟情境
古诗词形神兼备,富于音乐美,善于用丰富的意象写诗,某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诵读和记忆,通过朗读来强化理解。读书要融入诗词中画龙点睛之处,敏锐领悟文章神韵,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元素,融情入景,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描绘了长江“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波澜壮阔的景象,以及抒發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仰慕与追思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年华消逝之感。
(四)通过想象创设情境
诗词是抒情的语言艺术,意蕴深厚,形象鲜明,经过了作者一定的艺术加工而承载了具体生动的生活图像。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心中图景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生活片段、社会场景等。姜夔的《扬州慢》,开篇便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图景:满眼凋敝的荞麦,四周一片萧条,只有寒冷的水流默然地放出冷冷的青光。夜色下的城镇经过战争的浩劫后只留下一片片的残垣断墙,与昔日热闹繁华的扬州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伤悼家国残破的感慨之情。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述他们心中扬州城的往昔,把词中的视角、听角、远景、近景形象转化为自己的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来感悟作者“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伤痛之感。
六、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一)画面的展示要与诗词的内容、格调相符合,切不可为了追求形象性而忽视文本的真实性。错误的“境”就会导致错“情”,产生与教学目标相反的结果。
(二)音乐渲染要与诗词的情境一致。
(三)教师、学生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进入情境,切不可为情境而情境。
(四)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情境创设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学习、体验的主体。
(五)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语文教育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引入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优秀的诗词篇章的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田珍粮.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58-60.
[4]王先海,王树华.古代诗文鉴赏指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