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APP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运行方法的研究
2017-05-25刘德玉段蓉蓉
刘德玉+段蓉蓉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积极寻求和探索的特点,以移动互联“育树成才”APP管理为基础,在第二课堂运行管理中,建立起以工作岗位能力和创新项目为导向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了学院的整体学风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育人成才”APP 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运行机制
一、前言
在高职教育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二课堂”活动作为高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引起社会和教育部门广泛关注和重视。而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快了工业自动化的进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人数也在增加,但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技术人员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从职业发展的需求来分析,高职院校除需要培养学生相关的技术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其很好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一课堂是培养专业技术的主要根据地,以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训等为主;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有效开展二课堂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得“自我”,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1]。
本文根据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第二课堂的运行情况,分析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借助移动互联APP,解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矛盾问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灵活性优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第二课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第二课堂的团体主要由学生会、电气兴趣小组、单片机兴趣小组、科协等文艺体育类社团和专业社团组成。电类专业第二課堂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创新性、针对性
对于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但在参与的面上,还是局限在少部分人。学院内的社团活动大多以文艺活动为主,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对第一课堂的辅助作用有限,造成很多学生除认真上好专业课以外,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2]。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
学校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与管理措施相对滞后。指导教师受主体工作量、家庭等因素影响,在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时间、指导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存在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偏少或没有,指导不及时、不到位等情况。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虽然形式很新颖,但是没有深度,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参与面窄,实效性很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无法组织。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硬件基础不够
电气类的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活动或专业性质的社团活动,需要的硬件基础高,材料费用相对贵,场地要求高,导致社团活动量不够。这几年学校在场地、材料方面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不能完全满足第二课堂专业社团的活动开展,不能很好地开展专业社团活动,严重影响了第二课堂的整体运行效率与效果[3]。
(四)学生的个性差异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目前,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对职业教学环境的不适应,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妨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更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和职业生涯。如何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何在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能力和特长各有不同的情况下,实现人人成才,已成为我院乃至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4]。
三、“育树成才”APP的第二课堂运行管理设计
根据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运行情况的分析,我们开发运行了基于移动互联的“育树成才”APP第二课堂管理体系。
(一)总体思路
“育树成才”是一套师生交互的学习管理平台,采用APP推送形式,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个学习指导的交互通道,用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指挥、监督、能力监控、创新人才培养等。其运作方式是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蓝本,结合企业中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开发了项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仓储管理岗位、文件处理岗位和商务销售岗位等五个工作岗位,依托学生手机终端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岗位细化和岗位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课堂的活动以创新科研活动为主,文娱活动为辅。每次项目活动会根据五个岗位确定岗位人数,并在系统中公布,以APP手机推送的形式,发送到全体成员的手机终端。在“育树成才”的手机终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提出主要完成的任务和岗位申请。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手机APP或PC客服端填写进度表、完成情况表、材料使用和调度情况表,上传整理的文档资料、图纸、图片、视频等资料,从而记录每个成员的任务、实施情况、成果等情况。需要指导时,学生向系统申请,自动把问题推送给多位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各位指导教师可以在课余时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线上、线下快速解决并引导。项目活动的参与成员需对责任感、心理适应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合作、交际能力等十大能力进行定期网络互评,为岗位能力评价提供实时评价数据。
如图1所示,此系统由用户模块、任务管理模块、仓储管理模块、项目监控模块、互动模块、评价模块和荣誉展示模块组成。用户模块与互动模块形成全体人员的实时交互学习平台,仓储管理模块、项目监控模块和互动模块形成项目实施的实时跟踪和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调度,荣誉展示模块与评价模块形成项目活动过程的实时评价[5]。
(二)工作岗位能力细化下的评价体系
“育树成才”APP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块,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设定评价指标,对工作岗位能力进行细化,从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的效率、创新项目活动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岗位能力的过程监控等方面,确立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
工作岗位能力的强与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工作岗位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责任感、心理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其能力覆盖面广,涵盖能力多。第一课堂以理论教学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其他的心理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需要第二课堂的补充。在第二课堂管理系统的评价体系设计中,我们参考了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晓琳博士的论文调研数据《细分就业岗位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第二课堂培养体系》[5]。其调研了德国博世汽车(长沙)有限公司、上海大众(长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能力细化。结合参考数据和调研数据,引入了责任感、心理适应能力等十大能力。如表1所示,每个岗位对应的能力大小用权重数值来体现。可以从表中看出一定规律:责任心、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权重值比较高,在第二课堂项目活动评价中,处于重点关注培养的对象。
“育树成才”管理系统会根据项目活动的表现和记录情况得出一个参与“活力值”,乘上对应的岗位能力权重值,得到一定的学习能力分数;并对分数进行曲线分析,实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指导教师,以对学生进行能力引导,配以实时互动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第二课堂的参与性和执行效率。
四、运行平台的成效分析
基于“育树成才”APP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此推广工作岗位能力提升的第二课堂创新项目活动,实现了有效的“三实时”互动跟踪体系:实时交流互动;实时工作岗位的能力激发;实时的第二课堂过程监控和评价。如图3所示,创新项目的过程监控图。良性的交互指导与监测,促进了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
图3 创新项目活动的实时过程监控框图
(一)良性的互动交流,打破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交流壁垒
依托于“育树成才”APP交流互动平台,经手机终端APP发送需要交流的知识点,经平台把相关内容推送给各位教师、学生等不同的人群,一位指导教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但其他教师可以及时跟踪解答、引导、创新。这就解决了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引导不及时,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解决了第二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矛盾问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局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而是点与面之间的交流。第二课堂一系列问题的快速解答与引导,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促进了第二课堂的快速发展。
(二)以创新项目为引导,工作岗位能力为舞台,引导和培养不同個性的人才,为实现人人成才做好了铺垫
以各类兴趣小组或专业社团为载体,依托第二课堂的五个工作岗位,搭接兴趣小组或专业社团之间的互动桥梁,规范了第二课堂的活动,强调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各类兴趣小组或专业社团的活动以创新项目为主体,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第一,社团活动打破了以文艺体育类为主的活动形式,而以创新项目的设计为主体。创新内容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由浅入深,从普遍性基础创新到工业自动化模拟设计,整体内容逐步深化。
第二,创新项目依托APP推送给手机终端,扩大了参与的面与人员结构,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项目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在“育树成才”APP系统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过程监控、交互,学生自身的自我评价和能力提升,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成就感与信心都得到了增强,激活了学生的强项。
第三,创新项目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育树成才”APP管理系统对五个工作岗位活动的工作进行了量化,注重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设置的挑战性、目标任务的完成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创新的锻炼,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活动过程量化考核评价,体现了学生能力、展示团队结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工作岗位细化,分为十大能力,从管理到技术,从维护到文档整理,贯穿了整个工作流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多元化发展需求,积极进行能力细化下的数据供给分析,实时显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四)实时的沟通与数字化管理,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
对第二课堂的所有资源进行了二维码的数字化仓储管理,通过手机终端的扫一扫功能,对资源的使用人、使用时间、项目名称、项目进度、实时使用情况等进行数字化管理操作。通过互动交流,同一资源使用紧张情况下,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有效调度与实时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资源不够和资源使用不清等问题,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资源的共享。
五、结论
本文以创新二课堂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建立起以移动互联APP为基础,工作岗位能力和创新项目为导向的“育树成才”模式的第二课堂运行方法,实现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使二课堂运行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同时也为高职学生二课堂的开展和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为实现人人成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晨凌.构建基于就业力提升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 2016(24):164.
[2]吴地花.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6(04):120-123.
[3]白鹤龙.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吗,2016(01):66-68.
[4]张玉萍.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6(04):100-102.
[5]翁宗琮.移动协同教育APP功能需求分析[J].软件导刊,2013,12(0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