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7-05-25张君��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居民智慧社区

张君��

摘要:智慧社区建设在缓慢前行的过程中面临着顶层设计缺乏,技术和制度保障缺失、居民认可度不高、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建设的步伐。加速智慧社区建设,必须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实施统筹规划,多方协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建设基础设施

智慧社区是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是实现共享经济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完善社区服务、提升管理能力、增进居民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智慧社区也是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的有效途径。2014年5月,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建设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并且规定了智慧社区的评价标准,对推动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时间,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在建设理念、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缺乏,规划考虑不周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形式和建设项目,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具有明确可行的战略目标,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规划一个清晰地建设方向,这是社区建设在规划阶段必须进行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而顶层设计和社区规划的主体在现阶段只能是各级政府,这就需要政府在社区建设规划界的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的指导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区建设的进程。

首先是在社会建设规划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智慧社区建设应从人本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方面着手,要把居民实际需要和外部条件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但在目前的实践中,有关部门在对社区项目进行规划时在空间划分方面往往只考虑设施的内部配套,没有把社区内部空间建设和外部基础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社区建设智慧化工作在后期难以深入进行。

其次是在社区规划的模式选择方面存在问题。从当前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选用社区规划模式时,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量,未能从项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过多的照搬照抄引用国外的規划模式,但由于国内有关政策法律规范未能与之完全配套,结果造成智慧社区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第三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指导大多限于技术层面缺乏实用性,造成社区建设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内卷化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整体推进态势。

(二)开发建设缺乏技术和制度保障

首先是缺乏技术支撑。目前物联网技术正在我国快速推进,但全国各地不同社区的物联网条件和技术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系统间融通障碍,妨碍了用户之间的互通互联,无法社区用户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由于未能形成共享程度较高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结果是导致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普遍较低。

其次是社区建设主体之间关系不协调。由于分工不同,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存在多个建设主体,这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建设主体之间互相分割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关联,结果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引起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与此同时,虽然占据智慧社区建设主导地位的是政府部门在,但其未能在其中展演好自己的角色,导致政府职能和角色严重错位。政府部门过分集权,社区缺乏应有的权和利,缺乏开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持续性。

第三是个人素质能力和智慧社区建设差距过大。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巨大,但高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也需要使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就对有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形成挑战。现实情况是,不仅社区管理人员无法很好地掌控信息技术,许多社区居民也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制约着智慧社区信息工具与服务质量的使用和提升。

第四是建设制度不完善。建设智慧社区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内容比较复杂的工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社会规范,是建设智慧社区建设必备的条件。但目前智慧社区建设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制度,无法调节不同主体的利益纠纷,不同的行为主体各行其是,风险与责任不能对等缺乏刚性约束,影响了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

(三)居民认可度低,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于信息化的高效服务,以便社区居民能够充分享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借工作便利生活。从已经建成的智慧社区来况来看,虽然已经建成较高水平的软硬件设施,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下面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智慧社区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主要是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限于自身能力,无法充分使用已经建成的现代化的信息设施,面对这些便捷的工具却难以享受新技术带来的福利,其结果就是新技术虽然先进可靠用途广泛,但却无法得到社区居民的充分认可,这种现象导致智慧社区的推广和应用受到极大的挑战。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推广和应用。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现代信息技术大面积的进入居民家中,智慧社区的建设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联系和融合越来越紧密,然而由于监管缺乏和使用不当,导致虚假信息、诈骗信息、黄色、非法信息等垃圾信息一定程度上在社区网络节点中不断滋生和蔓延,导致智慧社区的用户对使用互联网产生忧虑和强烈的不安全感,降低了智慧社区建设的信心。

二、完善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加强协调

首先是重视制度建设。建设智慧社区必须把顶层设计作为重点,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条件下实行统一规划,畅通沟通渠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其次是建立协调机制。围绕社区规划建设各部门应分工明确,理清权责,提高各类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彻底杜绝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第三是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战略。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确定智慧社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明确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第四是建立智慧社区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和部门众多,建设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从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第五是提高社区管理能力。一是要对社区管理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基础素质和服务能力。二是建立一个管理人员评价系统,通过系统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量化测评,建立管理人员业务档案,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与退出机制,全面加强对管理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社区需要现规划、管理和服务等不同方面的高度配合,只有这些技术体系实现耦合互通和无缝对接才能达到促进社区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的目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挖掘,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部不同来源的各种信息,通过深度分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促进社区中人和人的交流,物与物的交易,实现信息共享实时交互。运用各种网络技术为社区管理搭建便捷的路线和合理的网络构架,为将来降低社区网络系统的升级和运营成本、保证网络安全提供条件。通过大数据对社区居民在不同时空的行为和习惯,以及对周边设施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能够迅速整合信息并制定出社区居民更加满意的服务方案。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在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和培养居民使用互联网的习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互联的巨大作用。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行为可以有效提高他们之间的和谐感、信赖感和归属感,迸发出人人感知的强烈的社区精神。社区各方广泛参与,则使社区治理更加科学,能够真正承担利益协调任务,实现社区建设的新高度。同时,智慧社区建设还应结合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实现智慧社区品牌建设,从而提升社区的宣传效应和社区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邹凯,向尚等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7):19—24

[2]周宇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蒋俊杰从传统到智慧: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困境与重构[J].浙江学刊,2014(4):117—123

[4]秦萧,甄峰,熊丽芳,等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3(9):1352—1361

(张君,青海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居民智慧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