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八路军游击战术的发展

2017-05-25郑皓予郑立柱

党史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化装军分区碉堡

郑皓予 郑立柱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抗日根据地遭受了严重损失,部队减员达46.8%,地方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地方干部被捕、牺牲的数目也很大。敌人的点线剧增,点碉增加到1635处,公路增加到6000余公里,封锁沟增加到3000余公里。各村普遍成立了伪保甲、伪自卫团。各县、区的游击队仅能在本县本区内少数村庄活动,各军分区留下的少量部队也仅能在本区很少几小块地区活动。冀中平原游击战进入了更加困难的阶段。

“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形势的变化,要求冀中八路军在战术方面,必须有更大的机动性、灵活性、巧妙性和出其不意的突然性,同时还要考虑每次战斗的政治影响、打击对象、战后如何转移等诸多问题。冀中八路军从实际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打法,逐步形成一套新的游击战术。本文从伏击、袭击、防御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八路军游击战术的发展。

伏击战术的变化

伏击战是游击战争中常用的战斗方式,是我主动采取的隐蔽、突然的攻击方式。“五一”大“扫荡”后,村落伏击、院落伏击、野外伏击、夜间伏击与诱敌伏击等五种伏击战术在冀中区得到了较大发展。

村落伏击

村落伏击是在点碉林立、沟墙纵横、敌人活动猖獗的环境下,依托村落房屋,打击小股敌人的一种战术手段。这种战术可打击敌伪的嚣张气焰,制止敌伪疯狂活动,减轻对人民群众的危害。1942年9月,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带领警卫连和第四十三区队一部深入安次县永定河南岸的瑚琏店隐蔽宿营,第二天上午突然发现敌号称快速“讨伐队”(自行车队)的20余人进了村,趁敌不备当即予以伏击,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1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自行车10余辆,未进村的日军和跟在后面的百余名伪军掉头逃窜。这是冀中八路军村落伏击战的一个成功战例。

冀中八路军的村落伏击战,使日伪军遭受一定损失。为此,侵华日军也改变战术,出动时采取梯次队形、多路并进或在我战后转移可能走的路上预先设伏。为了对付敌人的这种变化,冀中八路军将村落伏击战发展为村落连环伏击战,即将部队分散配置于邻近各村,隐蔽宿营,有时暴露其一部分,诱敌来攻,被敌攻击的分队阻击杀伤敌人,其他分队突然从侧后攻击敌人。在晋(州)深(泽)(无)极县中央、苦水两村的战斗就是由县大队有意暴露,深泽之敌来攻,地区二连从侧后出击,歼敌30余人。该地区队先后打了5次村落连环战,歼敌120余人。第九軍分区第二十四团三连、第三十四地区队一连一排、高阳县大队五小队、肃宁县大队在高阳县南归还、大兴庄村落连环战中互相支援,轮番战斗,将敌击溃。其他部队也都采用这一战法,争取主动,赢得了胜利。

院落伏击

院落伏击战术,是随着“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八路军宿营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情况突然,战斗准备时间短,不易做得十分周密,但容易保密。在战斗决心已下,战斗还未打响的短促时间内,最主要的是对周围敌人的各方面情况,要做出正确判断,可能有多少敌人,在多长时间内会有增援等,指挥员心中要有数。这种战斗要求全体军政干部,首先要以自己的坚决勇敢的模范作用来影响下级,真正做到“短兵战不放枪,白刃战拼搏,迅速消灭敌人解决战斗”。高阳县陈庄官大妈家的院落伏击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一次,一个班的伪军来陈庄抓丁抢粮,官大妈巧妙地布置住在她家的子弟兵分头埋伏好后,佯装在院子里切菜,待伪军进入院内,她一挥菜刀,战士们一跃而起,雪亮的刺刀直逼伪军胸膛,吓得伪军一齐跪地求饶,乖乖地缴了枪。”

野外伏击

自“五一”大“扫荡”以后,冀中大部分地区点碉公路相连,敌人大摇大摆来往,单辆汽车也肆无忌惮地行驶。到1943年夏,青纱帐起来以后,我各部队主动组织野外伏击战,并连连取胜。第六军分区第三十一地区队队长乾云清带1个连和深南县大队1个中队,在北黄龙伏击并全歼从护驾池去深县的伪军1个中队。第八军分区第三十三地区队和第四十一地区队各一部,在建国县大队配合下,于6月间在相各庄伏击载有日军数十人的汽车3辆,将敌全部消灭,缴获全部武器。第九军分区第二十四团三连和任丘县六区小队在任(丘)大(城)公路上的石村设伏,全歼伪军50余人,缴步枪50支、手枪1支、自行车50辆,我无一伤亡。第七军分区第三十二地区队在正(定)无(极)公路上驿头附近设伏,击毁敌汽车2辆,歼敌10余人。第十军分区文新县大队在霸县王疙瘩、任庄子伏击大清河上包运船10艘,将伪军击溃,缴机枪1挺、掷弹筒1个、步枪2支和大批军用物资,我无一伤亡。

野外伏击战适宜于青纱帐生长期间,或天气变化(大风或大雾)时或夜间进行。它的特点是不易观察,指挥联络困难,容易发生错觉和误会,便于我军隐蔽,也便于敌人逃走。因此野外伏击战强调观察与指挥密切联系,强调火力运用与冲击运动协同配合好,对战斗动作要求“近开火,短突击,枪一响,炸弹到,刺刀到”。在迅速解决战斗后,不穷追,保持本部队相互之间的联络,实行有组织的撤退,按预定方向、地点,迅速撤出战场。

夜间伏击

这是“五一”大“扫荡”后,专门为了打击小股敌人的疯狂活动,特别是夜间出动的敌人,而采取的一种伏击。战斗目的,是杀伤敌人,打击其疯狂活动,不贪俘获。战斗行动是根据敌人夜间活动的规律,在其出动之前,我军秘密大胆地接近可以火力杀伤敌人的距离,隐蔽潜伏。当敌人出据点、碉堡,下吊桥整队出发,容易疏忽大意的情况下,我突然集中火力,准确猛烈开火杀伤敌人,实现我之战斗目的后即行撤走。这种伏击,最主要的是部队部署要严格肃静,消灭响声,每个战士都要胆大沉着。

诱敌伏击

诱敌伏击,即将敌引诱到预定地点予以伏击。诱敌伏击,首先要解决好“诱”的问题,把敌人“诱”进我之伏击圈,部队才有打的对象。“诱”敌多是依靠应敌员,但必须认真详细审查,进行深入动员,把我之假情报编造好,向敌人报告的态度要真实,使其相信,达到“诱”敌出动的目的。组织伏击战斗时,除一般的要求外,应预计到敌人可能组织合击的情况,我军即决心集中力量打击其一路。有时也利用伪军关系向敌报告,故意造成敌之合击,我则以小分队牵制敌主力,以我之主力打击敌人合击薄弱之一路。1943年初,第六军分区为打开栾城局面,由第四十四地区队二连和县大队在南屯村诱伏村据点和南屯碉堡的伪军,并乘胜威逼鲁家庄碉堡,结果伪军一个班缴枪投降,栾城伪军30余人乘汽车来援,又被县大队伏击,烧毁汽车1辆,接着又伏击从栾城出动的100余名伪军,毙伤俘60余人。

袭击战术的变化

袭击战也是游击战争中一个重要的作战方式。“五一”大“扫荡”后,由于敌人点碉密集,工事坚固,增援容易,情况变化快,强袭已不大可能,故能采取的袭击方式主要有远程奔袭、化装袭击、“内应”袭击三种。

远程奔袭

在敌控制的地区,敌人比较麻痹。我趁敌不备,对其远距离奔袭,往往能一举成功。1943年8月12日,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政治委员旷伏兆率第四十三区队第一、第三连和东挺支队1个连从大苇塘出发,经一夜行军,隐蔽在距离杨柳青3公里外的青纱帐内,白天封锁行人,入夜快速向杨柳青进发。当一连进入街市时,敌毫无察觉,市民正在乘凉,我军直冲伪警察署大院,俘伪警200余名,将警察署捣毁,伪警察经教育后当即释放。战斗结束,我即迅速撤出。1944年3月下旬,第九军分区第四十二区队得知河间伪军1000余名到河间东北一带“扫荡”的情报后,连夜急行军赶至河间城北三十里铺设伏。早6时,敌人大摇大摆进入我伏击圈,我迎头猛打,趁敌混乱之际,拦腰猛冲,紧接着后尾堵截,当场毙伤伪军300余人,俘30余人,缴轻机枪2挺、长短枪300余支、自行车20余辆。接着,又远程奔袭任河公路上石门桥據点,全歼伪军1个大队,缴获机枪1挺、步枪100余支。

远程奔袭,需要提前进行侦察,把敌情、地形搞清楚,做好思想、物资和战术方面的准备,选好可靠的向导,严格保密。只有如此,才能在远距离奔袭敌人中稳操胜券。远程奔袭对扰乱敌人后方,扩大我军影响,牵制敌人兵力,策应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支持友邻地区的反“扫荡”有很好的作用。

化装袭击

化装袭击,是“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八路军在被动中争取主动的巧妙的进攻战法,是积极进攻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战斗方式。

化装袭击最简单的办法是化装成伪办公人员或民夫,往碉堡里送酒、肉、粮食等,过了吊桥以后,即接应突击队进入院内歼灭敌人。第四十二区队一连用这种方法袭入博野县杨村碉堡,歼伪军30余人。有的化装成村民出殡的队伍,鼓乐手吹吹打打,“死者家属”哭天喊地,沿着大道缓缓接近碉堡。伪军毫无戒备,跑出来看热闹,待走到碉堡入口处,我军突然发起攻击。第九军分区第三十四区队二连用这种方式拿下了河头店碉堡,俘虏伪军1个班。化装袭击采用较多的方式是化装成日军、特务、警官等。挑选胆大精明的骨干,不仅服装、武器以及用具都是真的,而且说话气质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不露破绽,造成敌人错觉。如第三十四区队一连在肃宁县大队1个班的配合下,化装袭击桥城铺碉堡,事先摸透了驻守的伪警察所1个班的成员情况、活动规律和内部矛盾,挑选了机智沉着、体魄健壮的干部、战士,化装成警察局长、警官、巡警、特务,“伪警”骑自行车走在前面,其余20余人尾随,大摇大摆直奔敌碉堡。到达吊桥入口处,打着日本旗的排头兵喊话,说警察局长巡视来了,伪警急忙放下吊桥,我即进入封锁沟内,化装的警察局长命令伪警长也入列站在排头,然后下口令“稍息!放下枪!”并宣布“你们解放了”。我布置在四周的战士迅速上前收缴了伪警察全部装备,然后查收了碉堡内的武器、弹药、电话机和各种表格,点燃了碉堡,押着俘虏撤回游击根据地。这个连化装袭击有了经验,接着又在蠡县县大队的配合下,化装成蠡县县城里的伪军到王家营碉堡巡视防务,把伪小队长叫下碉堡后,让他下令缴枪。解决了王家营碉堡的伪军之后,又命令伪小队长给齐庄碉堡的伪军打电话,通知他们来王家营集合,把他们缴了枪,一举拔除两个碉堡,共缴枪50余支,我无一伤亡。该地区队还以两个连在博野县区小队配合下,化装成追击八路军的伪军至程委碉堡,要求该处伪军出来配合作战,伪军队长乃集合50多人出动,到程委村西被我军猛打,大部被歼。冀中军区司令部总结了第三十四区队化装袭击的作战经验,推广到各部队。第六军分区深南县手枪队化装袭击衡水城西孙村碉堡,第三十一地区队化装袭击小范村南滏阳河大桥碉堡和贡家台火车站,第四十四地区队第二大队化装袭击宁晋县曹谷町伪军据点,都取得了胜利。第七军分区第三十六地区队二连化装袭击定南县平谷村碉堡,歼敌12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6支。

化装袭击,需要充分利用两面政权下的应敌员,或被我俘获经过教育放回的伪军以及可靠的伪军关系,绝对秘密地把日伪军的装备、言谈、语调、举止、行动、识别记号、联络信号等调查清楚,使全体干部、战士都能熟练掌握,以保证化装和动作逼真。在战斗前一般都要进行必要的演练,化装队伍要精干,要选择适合化装、沉着勇敢、有随机应变经验的战士编入化装小队。战术上要严守敌人发觉前,越接近敌人越要响应“看准兔子再撒鹰,性子一急难成功”的口号,要注意地点的选择,防止误伤群众。战斗开始时,首先要击毙或俘获其主要指挥官,以利于能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战后要注意打扫战场,以求得到多的缴获。

“内应”袭击

摧毁敌人的据点碉堡,是消灭敌人和恢复开辟地区的主要作战手段。但“五一”大“扫荡”后,我军暂无应有的力量和手段实施强攻,于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由内线关系接应,里应外合克敌制胜。1943年3月11日,第八军分区第三十三地区队1个连和河间县大队,在内线配合下攻克兴村据点,消灭伪军1个中队,缴获机枪1挺、小炮1门。6月下旬,第七军分区晋(州)深(泽)(无)极县五区小队和民兵在内线配合下袭入位村碉堡,打死伪中队长,俘伪军80余人。第三十六地区队二连和安平县大队以翻译为内应攻克角邱据点,毙伤日伪军65人,俘伪军5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10余支。第三十二地区队在内线接应下进入藁无县马桥据点,全歼伪军1个小队。第九分区第二十四团两个连和任丘县七区小队,攻击石门桥据点,夜12点,内线发出信号,放下吊桥,主攻的第三连迅速冲进岗楼,俘伪军50余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我无一伤亡。随着形势的发展,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攻克点碉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应”袭击,是一种“里应外合的战法”,需要对敌人睡觉位置、武器放置、火力配备位置、工事结构、警备方式、吃饭睡觉时间、活动规律、内部矛盾、思想情况,内应力量大小,同情的有几人,最坏的几人等有关各种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攻袭的战斗计划,必须和内应共同商定。战斗进行的具体打法,要特别注意保密,保证部队真正执行,特别要遵守时间,掌握暗号;进行急袭部队要精干,选择沉着、勇敢、机智、灵活的党员、干部和经过战斗锻炼,战斗动作、射击技术熟练,有战斗经验的战士担任袭击任务。并根据具体任务进行不同分工,如突击队担任压顶任务,攻入碉堡后,快速解决敌碉上岗哨并进行控制;进碉的主要解决碉内之敌伪军,还有专门担任抢枪的、守门的,都要具体分配,强调“忠实任务,各负其责,反对争功放弃职责”。战斗行动务求适合时机和战术要求,如接近岗哨时要“轻如猫”,攻击信号一发要“猛如虎”,行动起来要“狠如狼”等。

防御战术的变化

“五一”大“扫荡”以后,冀中八路军的防御战术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新型村落防御战、挑帘战、单打一等战术日渐成熟。

新型村落防御战

自主力外转小分队分散活动以后,冀中八路军即尽量避免与敌打村落防御战,以免形成胶着状态,敌人越打越多,而我难以摆脱。但在白天转移难以脱身的情况下,则依托村落有利地形抗击敌人,坚持到天黑再寻机突围。1942年11月25日,河间县第五区小队28人转移到大行羊村,拂晓近千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该村,他们从容钻入地道。敌人进村后见不到游击队的踪影,四处搜索,发现了一个地道口,于是把毒气筒绑在猪身上赶进地道。战士们赶紧脱下棉衣,把地道内的卡口堵死。敌人放毒不成,便到处挖掘。区小队和地方干部坚持到晚上,从另一洞口跃出地面,刺死敌哨兵,转移到马村。敌人又跟踪而来,在马村村口、房顶布满岗哨,沿墙根一段段地挖横断沟,企图阻断我之出口,围困我于地道中,但区小队又掘开一新出口,于半夜从洞口出来,胜利突围。六分区于1943年2月召开敌工部长会议,会议选在武邑、武强等县交界处武邑县芦家口村,开会的前夜,军分区参谋长叶楚屏和政治部主任刘子英率军分区机关、特务连和各县敌工部由深南县出发,翌日拂晓到达芦家口村时,恰逢追捕我地方干部的敌人也到了该村,被敌发觉。枪一响,周围据点之敌陆续向我包围,因已是白天,我决定依托村落有利地形和村内制高点坚决固守。敌人增加到五六百人,对我屡次进攻,均被我击退,天黑后我顺利突围。此次战斗击毙日军中队长、伪军联队长各1名,毙伤日伪军100余人,我仅伤亡10余人。同年6月27日,第七军分区滹沱河南指挥部率第三十六地区队和晋深极、束晋、深北、安平4个县大队进驻束晋县小章村,准备召开干部会议总结反“清剿”斗争,被敌人发觉。敌企图白天在野外乘我运动时向我攻击,乃先以东曹据点之敌对我佯攻,企图诱我主力转移到小舟、泊庄据点之间地区,以便从各个方向向我夹击。我军指挥员分析情况后,决心以逸待劳,固守村落,诱敌来攻,结果激战1天,夜晚胜利突围。敌人先后出动3000多人,被我毙伤300多人,我仅伤亡10余人。

“五一”大“扫荡”后所形成的新型村落防御战,由于我利用村落之各种房屋(有时结合地道工事)进行防御,形式上我在暗处敌在明处,所以能给敌人造成较大伤亡。

挑帘战

挑帘战是小部队在隐蔽活动的情况下,遇到小股敌人“搜剿”时采取的一种战术。就是把部队隐蔽在一两个院落里和房间里,敌人不进院不打,不推门不打,不掀门帘不打。在敌人推门、掀帘时,突然向敌人开火,力求把门口的敌人击毙,然后投手榴弹,乘敌在门前的混乱中突围,迅速转移。1942年10月,定南县大队第二中队123人,在大队长范栋申率领下转移到沙河南岸的富村,住在村西北角一个150米长的胡同里。一分队驻进胡同尽头一个地主家,二分队驻在胡同中间一个院落,三分队驻在胡同口的一个院落。进驻后即封锁消息,三家房东也互不知情。可是那家地主却偷偷溜到邢邑据点,向敌人告密。日军中队长小野乃率日伪军百余人来到富村,进村后布设警戒,队伍停在村西口广场,派出几十人呈一路纵队直扑我一分队驻地,我二、三分队按预定作战方案将敌人放过去,1个日本兵带3个伪军进入院内大声吆喝:“八路军出来投降,不出来死了死了的有!”日本兵见没有动静,就去踢房门,一只脚刚迈进门槛就被一枪撂倒,一分队随即冲出追击,二、三分队则用手榴弹炸途经门前的敌人。而后,范栋申大队长命三分队沿街向西尾击敌人,掩护主力向东转移。当小野指挥其主力向东搜索到村东口时,我军早已无影无踪。这次虽是被动作战,却毙伤30多敌人,缴步枪20多支,安全转移。这是冀中八路军挑帘战的一个成功战例。

挑帘战的实施,使串户搜查勒索的敌人心惊胆战,不敢轻举妄动、为所欲为,也便于为我所掌握的一些伪乡长借题发挥,应付敌人。

单打一

单打一体现了中共“首恶必办”的政策,同时又不需要使用部队过分暴露自己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打击敌人的方法。打击对象多是那些作恶多端、争取无效、死不回头、群众恨之入骨的日军、特务、叛徒等。新乐县罪大恶极的叛徒樊生第原是县委机关的通信员,投敌后效忠敌人,多次带领敌人烧杀抢掠,亲手杀死我几十名干部,对我工作破坏很大,县委决定除掉他。在摸清了他常去烧饼铺吃热烧饼的规律后,在1943年夏季的一天,由我一名派遣人員将他诱到烧饼铺,我单打一小组冲了进去将其击毙。晋深极县叛徒张赞投敌后在西内碉堡当特务,经常带敌人抓捕我干部,对二区党组织破坏严重,县委决定除掉这个民族败类。张赞听说要捉他,躲在碉堡内不出来,并扬言:“不怕八路军办法多,就怕张赞不出窝。”县委根据内线提供的消息,派区小队政委和敌工干事等4人潜入西内堡村,等了3天,将张赞抓获,押到村外枪决。

实施单打一战术时,要事先掌握镇压对象的详细材料,先揭露其罪恶,把他们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然后派胆大机智、枪法好的人员组成单打一小组,根据镇压对象的活动规律,或晚上秘密进入其家中捣窝,或利用集市庙会混入群众之中趁其不备伺机下手,镇压之后散发事先写好的布告、印好的传单,以扩大影响,以收杀一儆百之效。单打一战术,不仅及时打击了敌人中的首恶分子,振奋了军心民心,而且对于争取敌人中的中间分子、瓦解敌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化装军分区碉堡
波比化装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太原近代碉堡建筑防御性功能探析★
达州军分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军分区 警备区的区别和演变
太原的碉堡
化装侦察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