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就业”是与非需要“两面看”

2017-05-25吴学安

中华儿女 2017年9期
关键词:慢就业意愿毕业

吴学安

作为大学毕业生,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意愿出发,该马上就业的就就业,

具备条件又有意愿的也不妨尝试一下“慢就业”

在当今,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有些高校毕业生因为担心工作辛苦、专业不对口等方面的原因而选择“慢就业”,他们旅游、出国或者是宅在家里,在经济上继续依靠着父母。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透露,其实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仍有提升空间,岗位仍然充裕,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选择了回家“待业”。“90后”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慢就业一族”,数量每年呈增长之势。

找一百个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来问,恐怕会得到一百个理由来解释他们的选择。“慢就业”在国内还是新鲜事,因不合传统,家庭和公众接受的程度较低。“慢就业”中既有对未来有所规划、打算创业的,也有对前途一片茫然,懒于就业,啃老的。对于一些“慢就业”的理由,听起来都很像那么回事,理智,且不随波逐流,但是仔细一分析,多数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明晰的规划与未来的自我定位。对于实现自我价值方面,他们大多表现出来的是迷茫与不自信。

不言而喻,导致“慢就业”的原因很多,既有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这种“慢”可能是自主型追求更好的“慢”,也可能是被动型漫不经心的“慢”。前者表现为有计划地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些时间,通过一些经历来进一步了解社会环境,认知自我和观察职业世界,以更好地定位职业生涯从何处开始;后者则表现为拖着不找工作,或因自我效能感低,或因各种客观的就业条件所限,抱着得过且过或者啃老的心态度过毕业季甚至更长的时间。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辨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对“啃老”做法坚决反对,而对为追求就业高质量的“慢”则应给予理解、包容和支持。

其实,就业的“快”与“慢”之所以备受关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一些大学毕业生,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走出校园时,希望给身体和心灵一定放松,认真做好职业规划,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这种“慢”是一种沉淀和积累,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慢”是为了未来就业的快、高、好;盲目就业固然不可取,但对那种基于自我价值认知不清的“慢就业”,则需要警惕。往小处说影响的是个人的发展,往大处说,会形成风气会浪费社会劳动力资源,影响社会蓬勃向上的精神气。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未来就业选择存在着一定的迷茫。一方面,现行的教育制度限制,很多的学生上大学选择了自己不愿意学的专业,面对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态势,毕业时未必能选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灵活性”就业又为学生提供了“过多”的选择,选择的迷茫又使得不少毕业生在职场门前徘徊不前。其实,“慢就业”并不可怕,“漫無目的的就业”才可怕。对于一直在学业生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学生来讲,“快”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在就业之前从事一段时间的支教、创业、游学等“尝试性就业”,可以更加理性地评判自己、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从而走向“快就业”的轨道。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慢就业”这种现象,它有它的客观必然性。作为大学毕业生,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意愿出发,该马上就业的就就业,具备条件又有意愿的也不妨尝试一下“慢就业”。

猜你喜欢

慢就业意愿毕业
毕业季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毕业歌
如果我毕业了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