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母们的微笑
2017-05-25许乐
许乐
这几年,每当监护室收进危重婴儿,罗舒元常常会想起2012年临近除夕的那个上午。
那天,罗舒元收治了一对龙凤胎,两个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胎龄只有30周,体重不足3斤。
“救救我的孩子吧!”监护室门外,孩子的父亲一脸绝望,“孩子喂不进奶,有段时间连呼吸都停了……”看到這位父亲无助的目光,罗舒元眼眶有些湿润:“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
全面静脉营养、深静脉置管术、肠内微量母乳喂养……罗舒元不分日夜泡在监护室,连续作战二十多天,每逢关键环节,更是亲力亲为。终于,两个婴儿转危为安,罗舒元却明显瘦了一圈儿。
四年过去了,罗舒元还是忘不了当时那两个孩子的父亲无助的眼神,也忘不了他们夫妻俩抱着孩子出院时的喜悦。罗舒元跟护士闲聊时感慨:“对医院来说,这俩孩子可能就是一对普通的危重婴儿;可对孩子的父母来说,那是他们的一切啊!”
像这样,经罗舒元的手抢救过来的婴儿早已不计其数。孩子们的父母对她心存感激,更从心里把她当作最亲密的朋友。有的家长称罗舒元为孩子的“二妈妈”,时常发给她一些孩子的近照;有的孩子周末会跟着父母来到医院,只想跟当初救助自己的“罗妈妈”打声招呼……是啊,罗舒元是孩子们的“妈妈”。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在医院是出了名的累,护士们不仅要完成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还要照顾新生儿所有的吃穿用度。工作量大,琐事又多,经常吃不上饭、下不了班。有的护士累了、倦了,要求调换科室,而罗舒元却从未抱怨过,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没有舒元,监护室绝不会有如今的规模。”院领导如此评价罗舒元。
重症监护室成立之初,整个黑龙江省在这方面都没有太成熟的经验,可就是凭着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儿,罗舒元一手把监护室带了起来。缺技术,她一次次联系省外医院,前往取经;缺实践,她组织科室骨干力量,不断潜心尝试。20年来,监护室从最初只有4张床位、2名护士,发展到如今的床位20张、护士17名,共成功抢救新生儿危重症3000余例。此外,由罗舒元带头开发的多项技术还填补了省内空白。
“看到那么小的孩子遭受病痛折磨,我的心里就不好受。”从成为护士的那天起,监护室就成了罗舒元最大的牵挂,即便是正常轮休、节假日,只要遇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她便会赶到医院。
同室护士冯磊对此感触很深:“护士长对每个患儿的治疗进展情况都了如指掌,每次收到需要换血的新生儿,无论晚上几点,她都全程跟着,这些年来一直如此。”
工作中,罗舒元看起来就像邻家大姐,满脸笑容让人备感亲切。然而,同事张茂颖却说:“舒元是个要强的人,别看她总是乐呵呵的,但她的不易我们心里都清楚。”
2004年,罗舒元的丈夫因意外不幸离世,那时才29岁的罗舒元擦干泪水,依旧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并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撑起这个家。
3年后,她的母亲重病卧床,她整日奔波于家庭、医院两点一线间,仍丝毫没有放松对工作的严格要求。直至2010年母亲去世,她未请过一天假。
2013年,罗舒元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乳腺肿瘤,这才请了参加工作以来唯一的一次假,前往天津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本该卧床静养,但仅仅15天之后,她就重返工作岗位。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肿瘤再次复发,她不得不又经历了两次大手术。
“舒元就是记挂监护室里的孩子。”同科室的同事们说,“即便是去天津治病的那段时间,她每天还打电话问监护室孩子的情况,指导解决问题。”
正是凭着这一份坚持、这一缕牵挂,20年来,罗舒元无视命运的冷漠,把自己的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新生儿护理事业,拯救生命,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