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安倍再造“可战之国”

2017-05-25刘秀玲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动议修宪政权

刘秀玲

“先改第九条以外的宪法条目,最后把第九条也改了,这就是他们的打算”

日本的和平宪法与安倍晋三之间注定有一场较量。

10年前,首次上台的安倍推出《国民投票法》,设计修宪公投程序;10年后,已经实质性掏空宪法第九条的安倍躁动着,要在2017年迈出修宪的历史性一步。

5月3日是日本和平宪法实施70周年。就在这一天,安倍向世人宣告,日本将告别和平宪法,力争在2020年实施新宪法。

70年来,和平宪法保障着日本远离战争,安心发展。如今,在安倍政权打造“可战之国”的鼓吹下,日本恐将与和平渐行渐远。

处心积虑培养修宪民意

5月1日,安倍前往宪政纪念馆,首次以现职首相身份出席“制定新宪法推进大会”。他说,“认为宪法不可更改的国民已经非常少了”,感慨修宪“时机终于成熟”。“为实现修宪的宏大目标,今年这个关键节点我们一定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读卖新闻》5月3日刊登了4月26日对安倍的专访。他说,要把举办东京奥运会的2020年变成新宪法的实施年,首要目标是把自卫队“合宪化”。

和平宪法自1947年施行以来已深深根植于日本社会,代表了广大日本国民的意志,修宪图谋受到了多数日本国民的质疑和抗议。为了达到修宪和摆脱战后体制的目的,自2012年重新上台以来,安倍政权处心积虑培养修宪民意,竭力渲染安保威胁,为推动修宪刻意制造摩擦和紧张。这一“努力”似乎已初见成效。

《日本经济新闻》与东京电视台4月底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赞成修宪与反对修宪的比例不相上下,分别为45%、46%。而一年前,反对修宪者的比例还比赞成者高出10个百分点。另据日本广播协会(NHK)2017年3月进行的民调,赞成修宪的民众达到43%,已经超过护宪派的34%。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随着日本国内对安倍政府强行通过新安保法的讨论日渐冷淡,加之安倍政权不断渲染所谓的“朝鲜威胁”和“中国威胁”,日本民众对修宪的态度出现了变化。

他所有的忍让,都在为最终的修宪作准备

日本现行宪法以国家最高法律形式承诺放弃战争、不保有武力,这是日本战后回归国际社会的前提,也是日本战后奉行和平主义路线的法律基石。

70年来,尽管日本右翼势力多次蠢蠢欲动,试图改变国家走向,但这部宪法及围绕其建立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成为阻遏日本国家右倾化的“定海神针”。

规定放弃战争的宪法第九条是日本和平宪法的核心,而修改第九条则是安倍的夙愿。不过现阶段,日本国内对修改第九条的抵触依然较大。在NHK開展的民调中,反对修改第九条的比例达57%,远超赞成修改的25%。鉴于此,安倍政权采取迂回战术,试图通过阶段式修宪逐步达成这一目标。

2012年底安倍再次登台初期,曾提及修改宪法第96条,欲将发动修宪动议条件由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降低为半数以上赞成,随后遭到舆论强烈批判。从那时起,安倍便不再具体提及修宪内容,在国会选举中,也尽量回避修宪问题。

《每日新闻》分析指出,安倍之所以在修宪具体内容上有所让步,目的就是让修宪早日提上政治日程,他所有的忍让,都在为最终的修宪作准备。

“先改第九条以外的宪法条目,最后把第九条也改了,这就是他们的打算。”日本一护宪团体事务局长高田健一语中的。

不过,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认为,安倍想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但修宪公投不一定能通过,而一旦通不过,安倍就得辞职,更不用说亮相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了,因此安倍颇为“纠结”。

退回战前旧时代?

根据日本法律,修宪动议需要分别得到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并在交付国民投票后得到有效投票的半数以上赞成才能通过。2016年7月参议院选举后,以自民党、公明党为首的修宪势力所获议席超过三分之二。这意味着,已在众议院掌握三分之二以上议席的安倍政权能够跨越在国会提出修宪动议的门槛。

《产经新闻》5月3日推测,安倍政府最快会在2017年秋季划定修宪项目,在2018年1月向国会提交修宪案,然后赶在明年夏天发动修宪动议。在经过最短60天的公告期后进行公民投票。在一意孤行的安倍政权面前,日本国民将成为守住和平宪法的最后一道防线。

70年前,2000万本《崭新的宪法 光明的生活》宪法普及小册子进入日本千家万户。当时的发刊词这样写道:“旧日本湮没,新日本诞生。”70年后,以修宪为终极目标的安倍叫嚣着斩断战后体制枷锁,迫不及待地想从战后历史中夺回日本。

然而,以扭曲历史观为指导恶改的宪法,很有可能让日本退回黑暗的战前旧时代。对日本来说,一旦失去和平宪法的保护,将很难避免不会滑向战争的道路;对国际社会而言,变回“可以进行战争的正常国家”的日本,是否会重蹈战争发动者的覆辙,没人敢断言。

猜你喜欢

动议修宪政权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修宪公投
韩国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与现代化模式研究
蔡英文“政权”下两岸关系的走向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