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通道芋头古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2017-05-25赵先超宋丽美张志强

关键词:侗寨芋头侗族

赵先超,宋丽美,张志强

(湖南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湖南通道芋头古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赵先超,宋丽美,张志强

(湖南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芋头侗寨享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着产品开发体系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开发模式不成熟等诸多问题,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开发经营和管理模式、打造精品和文化特色旅游路线等得力措施加以改进,以推动该地旅游开发走上新的台阶。

芋头村;乡村旅游;旅游开发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俗资源受到广大游客的热捧,原本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在生产、生活条件上都得到了改善。在当下文化资源被高度重视的环境下,发展文化旅游也成为少数民族村落寻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国家民委也印发了《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1]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杨懿等人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体系入手,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并提出三大战略;[2]龙梅赞专门对湖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探讨,分析了湖南少数民族旅游的基本特点并对其旅游资源布局与开发提出见解;[3]章昌平等对桂黔湘边区民族自治县发展民族生态旅游进行探讨提出发展策略。[4]本文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在前期对少数民族村落—芋头村社会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芋头村侗寨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旅游发展意义,根据调研资料整理其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助推其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期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并对芋头侗寨旅游开发及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一 芋头侗寨旅游开发现状

(一)村落基本情况

芋头村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离县城双江镇9公里。村落坐落于丘陵谷地之中,芋头溪自西向东流过谷地,海拔在560—1100m左右。整个芋头村分为上寨、中寨、牙上三个寨子组团,村落占地11.6平方米,183户人家,总人口816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32户150人,耕地面积503亩,其中水田500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1300元。现有民居188幢,鼓楼4座。[5]村落于2001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芋头村所在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个复合的村落形态。村落分为三个自然组团(见图1)即上寨、中寨、下寨。经村委会查阅资料发现,村落的生长过程是从芋头界向东南沿着山坡、谷地慢慢向低处发展。组成芋头村的三个村寨之间有自然形成的分界线,如下寨和中寨以之间的青石板路为界,牙上寨和前两个寨则以山脚芋头溪上的石拱桥为转折点。

图1 村落空间分布图

(二)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1.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1)传统建筑旅游资源。芋头村建筑类型为典型的湘西吊脚楼,根据功能区分有民居吊脚楼,门楼,鼓楼,戏台,古桥(风雨桥),最早建于清代,也有部分建于民国时期,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传统文化的遗存。独特的街巷空间,顺应地势,蜿蜒曲折散布连接着整个村落,巷道空间结构层次分明。(2)典型地方特色的侗寨民居。通道侗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民居。它具有以下的形式特征:底层架空,故又有“高足屋 ”“高脚楼”或“高床式”建筑之称 ;“架空之楼行于木秒”,即采用柱承重的体系 ;“人楼居,梯而上”及居住者采用“地板上起居”的人体行动方式。(3)自然生态风光旅游资源。芋头村除了具有特色的建筑旅游资源,其自然风光也十分宜人。传统村落坐落于大山深处的丘陵谷地之中,芋头溪自西向东流过谷地,两侧山地都是绿树成荫的热带雨林景观,海拔在560—1100m左右,空气清新,适合游客疗养放松。

2. 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资源。(1)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旅游资源。侗款文化是芋头村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侗族社会特有的产物,是民间组织邀集各村寨头人族众“彼此想结,歃血誓约”,处理氏族和村寨内外的重大事务,侗语称为“款”(Kuant)“合款”(abs Kuant)或“团款”(Donc Kuant)。[6](2)侗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民风古朴,保存着侗族长期形成的独特风尚和习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如图案精美雅致的侗锦,和色彩鲜丽的民族服饰文化,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还创造了独特的侗族歌曲与舞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6]

经实地调研和游客调查,将整个村落旅游资源情况整合见表1。

表1 芋头村旅游资源整合

(三)旅游开发现状

由于所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芋头村的旅游开发起步于2005年,在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开发阶段,逐渐成熟阶段。自2005年通道县万佛山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承包芋头村旅游开发,在怀化市政府的协助下开始芋头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了旅游发展的基础。目前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日接待游客最多达到9000人,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客观原因,芋头村寨发展条件较差,旅游产业还不完善,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旅游业带来的劳动力转移人口有限,只有部分妇女从事农副产品销售,增加了家庭收入。

1.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目前为止,芋头村侗寨景区修建了代表侗寨特色的景区山门、售票服务处、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路况良好,车辆可以抵达村活动中心,但是可供停车场地面积较小。剩余游览路线以步行为主,路面均为青石板路。目前已建的村内公共设施如下图1所示,已完成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如下图2所示。

图2 已建公共基础设施

图3 已建旅游服务设施

2.管理体制。芋头侗寨旅游管理体制是以双江镇政府主导,通道县万佛山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实行承包开发,旅游公司负责收取门票,联系宣传工作。村民以从事农副产品销售、开旅馆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但是在景区经营管理方面村民没有参与权、知情权和决定权。由村委会代表村民与旅游公司和政府进行交涉有关事宜。

3.经营模式。芋头侗寨旅游经营目前尚不成熟,主要是旅游公司负责接待游客负责景区内游览项目的建设开展,目前也没有形成固定的游览路线,散客大多是自行游览,公司接待旅行团会有迎宾拦门、对歌敬酒、侗族歌舞表演等旅游服务项目。

4.游客构成。芋头侗寨目前的游客主要有湖南省内来周边如万佛山旅游的散客,以考古或学术调研为主的省内外专家学者,海外游客较少。游客最多集中在五一、十一这样的黄金周,游客基本不在景区停留。通过调研当日游客数量与旅游公司提供的游客信息,发现45%的游客为短期的散客,40%为过路旅行团,只有15%的游客专门来侗寨游玩。

5.村民对旅游感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了解村民对村寨发展旅游的态度以及开发旅游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村民对于当前村寨的旅游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因年龄段不同而不同,大部分村民对村寨发展旅游的态度是支持发展,认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目前村寨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甚微。

二 芋头侗寨旅游发展的意义

1.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芋头村现已有一家外来旅游公司进行开发经营,旅游业的开发给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许多村民因此获得了销售农副产品的机会,还有村民借此机会经营起乡村旅社,农家乐餐馆等。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而且给这个偏僻落后的村落带来了新的观念与技术,随着乡村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大山里的侗寨也接通了互联网。

2.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发展使得村民意识到现有的村寨环境、建筑、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可以带来经济收入的宝贵资源,从而自觉加强对于村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主动进行民族文化包括侗语、侗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又可以反过来增加村落生态保护以及民族文化传承更新的资金投入。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文明建设。

3.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不仅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和领域,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改善,明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是惠及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对于推动农村致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地方整体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7]

三 芋头侗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不完善,造成资源浪费。旅游开发公司虽然对侗寨文化进行了大力宣传,提升了芋头村的知名度,但是却没有完善旅游路线设计。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从怀化市到芋头村交通不便,没有专门的旅游专线。其次芋头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山林景观,药材资源。但是现有的旅游开发仅涉及村寨建筑民居、饮食、民族表演等内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却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芋头村相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现在整个村寨只有入口处一个小型停车场,最多可容纳20辆车;周边的服务设备没有配套,如道路、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都比较薄弱,也没有条件稍好的宾馆,制约了当地旅游的整体发展。

3. 旅游开发由旅游公司独立承包,居民难以参与受益。虽然旅游公司的开发建设改善了村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村民从中受益,但是旅游活动一直由承保公司主导,参与居民较少,会造成旅游区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村寨居民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开发者与村民会存在隐形的矛盾,不利于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 新时期推进芋头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打造精品和文化特色旅游路线。目前旅游路线主要是以观光型为主,游客切身感受体验侗族文化的旅游活动较少,可根据不同游客爱好需求,打造不同的精品旅游路线,突出芋头村侗寨的特色。可以具体将旅游线路设计如下:(1)侗寨拦门敬酒欢迎游客仪式,参观侗寨民居,观看侗族歌舞表演。(2)游客进入侗寨人家吃侗家宴,穿侗族服装,体验侗族人民接待宾客的传统仪式。(3)专业导游带领下参观侗族文化博物馆,侗锦艺术馆,游客亲自体验制作简单的侗锦。(4)带领游客游览生态山林路线,体验养生项目,展示特色植物药材,游客自愿购买。

2.传承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实现互动。采用政府或旅游开发公司资金鼓励的形式,对村寨内掌握侗族传统技艺或者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村民进行奖励,以鼓励村民自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积极组织举办展示侗族民族文化的歌舞节庆等活动,加大宣传旅游品牌力度,借助互联网的现代经济模式,增加虚拟粉丝社群和反馈机制,构建社会化网络的旅游品牌粉丝经济模型[8]。但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当地居民,不可为了利益过度开发,从而改变了传统文化原有的价值和韵味,不可忽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针对目前芋头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旅游开发公司可增加景区内农家乐、乡村旅馆的建设,并按照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建设。修建专门的停车场地以供自驾游的游客停车,完善景区内小商铺的经营环境,增建卫生公共厕所、垃圾箱、路灯、游客休息服务中心等设施。另外,增加景区专线班车,方便散客到达景区。

4.调整开发经营模式,增加当地村民参与性。为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营建健康和谐的旅游开发环境,可以调整目前旅游公司承包开发的单一模式,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进行旅游产品销售、旅游活动管理的工作,将村民纳入旅游区综合管理体系中,并参与到旅游区收益分配,提高村民的自主性与责任意识。通过政府引导、旅游公司规划宣传、村民管理经营的合作开发模式,合理公平分配收益,共同打造特色侗寨旅游品牌。

[1] 国家民族委员会.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DB/OL].[2016-10-22].http://www.seac.gov.cn/art/2012/12/7/art_149_172616.html.

[2] 杨 懿,李柏文,班 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5-108.

[3] 龙梅赞.湖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4):28-29.

[4] 章昌平,王力峰,陈 洁等.桂黔湘边区民族自治县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探析: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2014,33(3):24-26.

[5]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0-12.

[6]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DB/OL].[2016-10-22].http://www.hunanmw.gov.cn/xxgk_71281/ghjh/201512/t20151219_2059223.html.

[7] 赵 鑫.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D].开封:河南大学环境科学与规划学院,2008.

[8] 佘高波.旅游城市品牌粉丝生成机制与重构利用:基于张家界粉丝现象的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29-35.

责任编辑:李珂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of Rural Tourism:Case Study of Yutou Dongzhai in Tongdao of Hunan Province

ZHAO Xianchao,SONG Limei,ZHANG Zhiqi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Yutou Dongzhai in Tongdao county, Huaihua City of Hunan Province, has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s a good momentum of growth. But there was also some problems:(1)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 there was not in good condition; (2)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facilities was inadequate; (3)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was not mature.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ange the modes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create high-quality tour routes with distinctive culture, improve and driv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to a new stage.

Yutou Village; rural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4-117X.2017.02.009

2016-11-1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仿真模拟与安全评估研究”(2016JJ3055);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助推旅游发展研究——以芋头村、德夯村为调研对象”

赵先超(1983-),男,山东郓城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区域低碳发展;宋丽美(1991-),女,山西朔州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

F590

A

1674-117X(2017)02-0035-04

猜你喜欢

侗寨芋头侗族
第一次种芋头
这里也有乐趣
秋食芋头正当时
肇兴侗寨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侗寨里的斗牛舞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