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

2017-05-25

中国畜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灵长类中国农业科学院内毒素

科技

基因组所联合揭示灵长类胚胎发育中DNA再甲基化过程

2月2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开展联合研究,揭示了灵长类动物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中的DNA再甲基化过程,并表明DNA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为重新认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的DNA甲基化重编程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

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所高飞研究团队优化了基于转座酶的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并基于此项技术,绘制了猕猴植入前胚胎各发育阶段的DNA甲基化图谱,首次发现猕猴早期胚胎过程中CpG位点的DNA甲基化变化存在着再甲基化的现象,特别是8细胞时期较为明显,而非CpG位点的DNA甲基化变化在合子期及桑葚胚时期也呈现出了再甲基化的特点。研究还阐明,DNA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认为DNA再甲基化机制在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中属于保守的调控机制,为人类、濒危类灵长类动物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制新型抗生素替代品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王建华研究员领衔的创新团队,成功创制出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新型抗菌抗内毒素双效肽,其安全性高、抗菌性更强,并可解内毒素,具有很好的新药临床化开发优势。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13日发表在《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上。

科研团队利用多氨基酸组合定点突变技术,从核心抗菌序列入手,对牛乳铁蛋白衍生肽3个关键位点进行替换,筛选出的2条突变体比母体肽具更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沙门氏菌活性,且溶血性更低。研究还发现,突变体抑制病原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合成的能力更强。动物实验显示,染菌小鼠注射10~15毫克/千克,可在10小时内显著降低体内病原菌量。此外,突变体可结合细菌内毒素,通过降低小鼠血清促炎因子的水平抑制炎症产生,减少内毒素对小鼠肺部的诱导损伤,显著提高因内毒素引发毒血症的小鼠存活率。

猜你喜欢

灵长类中国农业科学院内毒素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