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素质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
2017-05-24胡琼惠
胡琼惠
摘 要:“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并将体育锻炼的作用归纳为“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身心并完。”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数外等学科的学习上,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他们的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这就产生了一批“高智商低体能”的“低素质”儿童。针对这一情况,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首先要明确体育素质的重要性,积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能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素质;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能是开展体育训练的基础,学生没有良好的体能支持,任何体育训练项目的开展都是无稽之谈,一切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身体为载体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存在一定问题:学生骨质疏松、心肺等功能还未完全成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忽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盲目地开展各种训练活动,不仅不会取得有效的锻炼效果,甚至还会造成学生体能下降,身体变形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将教学活动的开展回归到学生的体能素质,重新认识体能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才能科学地开展体育体能训练活动。
一、小学生体能素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基数过大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心肝儿”,常常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这就使现在的孩子们对家长、教师有严重的依赖性,不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自理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轻言放弃。加之,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动了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都由父母车接车送,或者乘坐公交,而且孩子们经受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很容易沉溺其中,长时间地待在室内不运动,这就严重压缩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间。尽管我国从1985年就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学校还是会将教学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文化成绩上,忽视对学生开展体育锻炼训练,再加上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儿童也出现了少儿肥胖症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重新认识体能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二、發展小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耐力、力量等技能。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现阶段的体育锻炼情况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所谓的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但是,从我国频频出现的学生跑步猝死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在身体素质上显得过于脆弱。众所周知,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体统、器官的成长与发育都与体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最好的体能养成时期其实就是在小学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脏、肌肉、柔韧性等方面都在逐步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体能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一般会将竞技性的训练项目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教学主要以各种动作技巧和运动方式模仿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属于统一性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将学生的体能现实情况考虑其中。各种体育锻炼项目的技能深化与技巧细化,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隔离在具有针对性的独立进行的专项运动,这就使学生难以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均衡、和谐发展。而且,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分要求动作技巧的准确化,这造成教学本末倒置,将技巧训练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受到限制,其身体锻炼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体育锻炼活动开展中将学生的体能素质作为锻炼的目的与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锻炼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在有针对性的锻炼活动开展中提高自身的锻炼能力,使身体的各项技能达到协调发展,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不仅可以从不同层次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还可以在有效的锻炼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能,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邹广楠.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运动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