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教学法在《导游业务》课的实施与思考
2017-05-24詹娜单瑞文
詹娜+单瑞文
《导游业务》实施情境体验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导游基本知识,提高导游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帮助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方法,能够走进情境感悟体验导游工作,渗透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起导游的职业素养。本文以导游服务典型工作案例《游客走失》为例,探讨情境体验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创设“旅游事故焦点访谈” 节目情境,采用学生主持、模拟节目、追踪采访等方式,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整合,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与提升。教学实践证明,情境体验教学法在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实施上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来年,根据学生到旅游企业认知实习工作的开展与反馈,旅游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还比较满意,但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与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加强培养与教育的建议。理论知识重要,但是关键要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尤其是要渗透在学生的观念当中。
但目前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热情不高;二是中职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旅游经验,对于时事关注也少,所以对于教材内容理解很难;三是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不到学习效果。
一、《导游业务》课程分析
《导游业务》课程特点是重在引导学生认知导游服务的规范操作,掌握导游服务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导游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和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采用过去传统的讲授方法,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但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性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是很欠缺。
经教师不断实践研究,在《导游业务》课程中适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其中情境体验教学法是当中能够较好地实现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在本课程中的教学任务,能够加强培养学生以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尤其在旅游安全方面的服务规范与服务意识的提升方面,效果显著。
二、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体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效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一个情境,构建一个形象生动的工作或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或在参与情境中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素质。
在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工作或生活情境要保持统一,将学习任务融合到情境中的各种典型场景,再通过情境的体验来实现教学目标,这也是课程实施有序和有效的保证,下面将以《游客走失事故的预防》课为例对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三、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实施
(一)前期分析,创设情境
1.教学内容分析
游客走失是导游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典型案例,是常见的旅游安全事故,是学生考取导游证以及进入导游行业的必备知识。导游作为游客的引领者,在旅游过程中维护好游客的安全,避免游客的走失具有重要责任。学生必须掌握游客走失事故的预防方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旅游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个性活跃,思想创新大胆,对于生活中导游带团发生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实际带团经历,且因为接触导游专业时间较短,在导游专业素质、能力和服务意识上存在差距,故采用“情境体验”的方式,营造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像在生活中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感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以致用,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进行避免游客走失的提醒工作。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不同场景下避免游客走失的提醒工作,树立预防游客走失的意识。
4.教学情境创设
根据以上的前期分析,在校内是很难进行游客走失的仿真情境体验的,故笔者以生活化情境为线索,创设“旅游事故焦点访谈”情境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当节目主持和采访小记者,把课堂布置成一个“访谈节目”现场,主持人(学生)和观众(学生)围绕不同的旅游事故焦点,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预防提醒小贴士等仿真情境体验,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知识点。
(二)任务设置,情境实施
1.前置任务,指导学习
课前分组,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学习基础,合理均衡地分配组成三个小組,小组内有主持小队、分析小队、拍摄小队。
完成任务:在书上找出游客走失的一般情形及相应的案例-视频、文字、现场模拟示范均可,录制对应走失案例的预防方法小贴士。
2.激情开篇,广泛体验
节目环节一:各主持人激情开篇,播报本小组找到的游客走失情形1-2个。
节目环节二:各组小记者随机采访观众(其他组学生)对该事故的看法。
节目环节三:播放本组准备好的预防方法小贴士——预防游客走失温馨提示语,并由观众(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标准见表1。
节目环节四:最后安排问题抢答竞速小游戏,抽取现场观众(其他组学生)回答关于预防提醒工作要素的分析,活跃气氛的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参与面广泛化、目标明确化。
在“旅游事故焦点访谈”节目的仿真情境中,学生以学习主人翁的身份,收集社会生活时事,引入课堂,把握课堂,学会了如何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节目中穿插的互动环节,又活跃了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学习的状态。
3.“专家”点评、微课强化
各小组主持节目结束,则邀请“专家”(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旅游走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预防的方法等进行点评及发放各组学习目标达成度检测表(见表2)。
最后,教师以微课《游客走失预防示范篇》结束课程,供学生课外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作为课后学习的资源,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实施总结,完善情境
本节课“旅游事故焦点访谈”情境活动,让学生体验了主持、记者、观众等多样的身份,重点是通过不同身份的体验,都是围绕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游客走失的预防”方法与预防意识的树立,效果很显著的。而且这个“情境体验”不是一次性的情境体验活动,而且是一个旅游安全知识的系列情境体验活动手段,整个旅游安全的章节都可以应用“旅游事故焦点访谈”的节目形式,导入与知识点相结合的工作或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悟、内化,并结合反馈引导行动,自主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关于情境体验教学法运用思考
在学生学习导游服务规范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入常见的工作情境或生活化情境,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在综合素质上是一个更加全面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在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参与性高,感悟比较深入,在最后的学习目标自测表反馈中,学生对比传统授课方式,也明显有了多方面的提高:
1.学生主体,主动学习
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只是在课室里坐着被动接受教师的宣讲,而在情境体验教学法中的任务推动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社会信息,形成具有自己小组特点的焦点访谈节目,并提出自己小组的解决办法。
2.兴趣浓郁,广泛参与
相较于传统教学,情境体验教学下的学生学习兴趣浓郁,而且在节目环节上,教师加以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9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歡这样的课堂。
3.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目标达成度得到了均衡的提升。结合学生目标检测的反馈,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知识目标达成度92%,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仅有55%左右的达成度,远远不符合导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而在情境体验教学下,知识目标达成度为90%,但能力目标达成度高达88%,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也明显提升至83%。
这种情境体验教学法实施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同小组的目标达成度差异较大,分组均衡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个性也有磨合性,分配不好就会导致有些小组表现突出,有些小组表达不如理解,导致知识点理解造成阻碍;二是一小部分同学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课后都不愿意参与,太过依赖小组其他成员,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作用,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以及任务细化;三是情境教学课堂也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挑战,为了营造仿真的情境要有教学硬件的配合,需要学校更大力度的投入与支持。
总之,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导游业务》课程的实施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导游知识与导游服务实践的融合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又有效地将典型工作场景转化成教学课程的一部分,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与现实感,实现学校素质教育与社会人才需要的接轨。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