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媒体误区,培养抽象思维

2017-05-24朱少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

朱少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手段,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思维,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育;教学手段

上学期,我也有幸参加学区教学交流活动,我也做了一节课数学课,五年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备课,制作课件,熬了几夜终于完成了,上课时,由于奔走于黑板与计算机之间,特别课件制作上长方体的六个表面的在大屏幕的展示,不是那么的清楚,特别求各个面的面积由于学生对于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是一目了然,一时也反映不过来,我只好反复地讲,学生觉得烦躁,结果我讲的嘴干舌燥,学生糊里糊涂,后来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今天的课没有以前的精彩”这一节失败的课引起我反思。

一、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虽然电脑辅助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媒体手段和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或无效,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本节课让每一个小组拿一个长方体,长方体在实际生活应用很多,药盒、纸箱等等,在小组里讨论能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快的本节课的教学的教学重点被解决了。虽然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实践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我们又要注意它的工具本质,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生搬硬套,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因而代替教具、学具、磁带、投影等教学手段,它们既有本身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都不是万能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例如,几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课前可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立体或平面图形,课中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摸、看、观察来感知;复习课中的整理和复习,可让学生自主整理。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又不能完全依赖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及教材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作用,扬长补短,适当选择,不可为新而新。

二、机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某些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我们清楚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真正的主导。计算机固然有与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投影机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而定,选择合适的媒体,以最佳效果为原则。唯有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非越先进越好,用得越多越好。就如上述例子,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常规的录音机,配上合适的音乐,为学生示范,这样既清晰、直观,又便捷、省时。

三、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书中的图例,由静态转变动态,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学生们就能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但是过多地使用电脑,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低年级小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中、高年纪的小学生应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当然这也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比如说在六年级《圆柱的体积》一课中,圆柱的体积的推导过程,教师通过Flash工具软件制作动画,在屏幕上显示将一个圆柱等分成若干份后,转化成一个长方体的情境,有的教师认为这一环节实现了传统教学难以模拟的虚拟过程,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地突破了演示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过程易于理解。但也正是这一环节剥夺了学生对于极限思想的领悟机会。多媒体动画带来的是形象直观,而数学则要求严格的逻辑与抽象的思维。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固然传统教学偏重逻辑能力培养的认知构建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和学习潜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認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体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