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2017-05-24普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等问题。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使作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本人教学探索,认为引导学生积累材料、注意观察、注重指导他们的写作方法、技巧的创新,鼓励学生勤于写作,学会自我评价,尝到成功的快乐,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方法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这样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蕴美。例如,写语言文明的谚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珍惜时间和描述青春的优美句子“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阅读课内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资料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除了看到的,还可以注意积累听到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广告词、电视电影、歌词主题鲜明、脍炙人口的,都适合写进作文。广泛交流,资源共享,这个世界上只有知识是可以共享的。素材积累更需要共享,共享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见闻、趣事,也可以讲自己阅读课外读物的内容、收获、体会;还可以把学生的积累笔记展示,长期坚持,学生收获的就不只是两种思想了。

二、勤于观察,丰富生活

任何题材的文章,都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其实也就是写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积累,不断丰富生活储备,并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达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境界。学生要善于做观察的“有心人”,在观察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只有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中,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同时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写作实践时,笔者会让学生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为止的简要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写好人物,大多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抓住主要特征,写出其与众不同之处;动作描写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特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修养等特点,语言力求简洁,能反映人物的特征;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要努力写人物细致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当然,靠懂得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积累人生的底蕴,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驾驭各种技巧,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平时,也要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每次让他们明确活动目的、方法,带着目的有意识地在玩中观察体验。活动之后,让他们自主选材,自主命题。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感情坦白而直露,如果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是新鲜生动、具有个性。

三、注重教学方法、技巧的创新

一部分学生不会写文章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文章该怎样写,掌握的文体知识减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接触多种文体,各种文体交叉学习,让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并在无形中掌握这些有规律的写作技巧。

例如,在作文命题上结合一些初中生喜欢的明星的娱乐事件,或结合一些初中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网络用语等等。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框架,但若教师将抽象化的写作理论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难以把握写作的真谛,若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而难有实效。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相关命题的文章,思考文章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如常见的记事类的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些基础上再加了顺序、倒序、插序的三种叙事顺序和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文章结构就显得完整了,如果有好的主题,就能起到吸引读者的效果。学生在体悟文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常见的命题作文的大体框架,分析一般形式的命题文章的结构有哪几部分?学生在对照文本的基础上,经过交流讨论,发现有开头、事件、结尾三个部分。文章要达到引入人胜的效果,光做到结构完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思考:如何开头才能使文章出彩?如何结尾才能突出主题?怎样安排框架结构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吸引读者?如何安排过渡句,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

四、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他们找出习作中的亮点与不足,探讨习作的问题所在, 如文章的开头有新意还是平淡无奇,看立意、语言技巧是否能吸引人;中间是否重点突出、细节具体、富有条理、情感真势,是否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结尾是否能点题、照应开头,让人感到意犹未尽。通过交流达到分享优点、改正缺点的目的。在习作评价中,可以自评一文段、互评一文段,小组讨论本组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小组完成评价后,教师要予以必要的指导,让优秀文段的作者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同学们也会受益匪浅,增强了写作信心,为独立创意成文作好了心理准备。

总之,我相信,教师只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多观察,勤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华.中学生作文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普珍,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