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7-05-24聂国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聂国凤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思想性很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有助于把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的爱国热情、心理和性格都健康发展的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不再只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有语文素养,而在教学中,要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引导小学生初步建立起“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基本思想,并具有基本的是非观,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初步养成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孝敬父母、懂文明讲礼貌等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具有坚强意志、乐观向上等良好品格和性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德育教育的目标相结合进行强化,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小学德育目标的实现。

1.挖掘教材巧妙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和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强化德育教育就要从课堂教学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有意识的德育培养。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艰苦奋斗等德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开展德育教育,就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深入地研究教材,在教学中教授知识、锻炼小学生技能的同时,巧妙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愉快地成长,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小学语文中有很多文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小学生的情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如直接抒情的、借物言志的、情景交融的、托物言志的文章等,教师把这些文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地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小学生认识亲情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审美。

比如,在教授小学生《我们爱你,中国》、《黄山奇松》等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祖国河山的美丽壮观,从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授《母亲的恩情》、《师恩难忘》等文章时,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反复阅读文章,加深小学生对亲情的认识,感悟亲情母爱的伟大,感知人间真情的温暖,学会体谅母亲,用自己动手洗毛巾、袜子手套等实际的小行动关心母亲,体谅母亲的辛苦。培养小学生的团结意识、勇敢精神、奉献精神,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蚁国英雄》、《天鹅的故事》等文章,让学生从小树立起高尚的精神品质,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为今后能够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善良和爱的种子,可以带领小学生阅读和学习《掌声》这篇文章,从中让小学生体会善良,在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感知人间的真情,讓小学生在爱与善良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2.灵活教学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灵活教学是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多样化灵活教学,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吸收,而不是说教与灌输的难懂和枯燥,避免引起学生反感,从而顺利地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既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又能自然地学到新知识,同时还能渗透进德育教育,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培养小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在游戏中增加难度,使其具有挑战性,可以培养小学生刚毅顽强的品格。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让学生阅读,掌握基本的字、词和了解文章的内容后,便可以自然渗透进德育教育的内容。除此外,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不同的实践教育活动,在班级开展好人好事活动,让学生们在一周中尽量做更多的好事,在班会展示,让学生谈谈做好事后的感受和感想,让学生从小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的是自己,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德育教育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并能取得一定效果。当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自然会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上语文课,从而使学生积极地配合语文教学,使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反之,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使德育教育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赞美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在成长中树立自信,使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性格逐渐培养起来,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观察到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或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的声音真好听,这节课由你来领读课文”,“你的吐字非常清晰,再读一遍文章,给大家示范一下”,“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这些语言能够激励学生,并点燃学生的热情,增加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打下“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良好基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感知到亲情友情蕴含的温暖,懂得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1~132

[2]陈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16~117

[3]刘浩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5:63~64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