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课外阅读培养思考

2017-05-24陈耀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鼓励氛围激发

陈耀忠

【摘 要】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教师要把日常教育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从教育振兴国家的意义上讲,培养人才的部门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园地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教师;所以说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根本保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创设;氛围;鼓励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在教学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1.摘录并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3.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1.英国科学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

1.1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1.2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1.3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2.我国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名著是最好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1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

2.2鼓励学生在閱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2.3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

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4.《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重视课堂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课外书籍的阅读”——鼓励自主质疑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 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鼓励氛围激发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