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2017-05-24黎玉银
黎玉银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摘要:所谓“导学案”模式,是指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利用导学案为载体,师生之间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模式。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群体在教师的领导下,自主交流、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导学案”与“小组合作探究”两种模式的综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研究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导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21-02
近些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断加强,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越来越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由此一来,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始被广泛推广。我校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改革成效,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普遍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它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导学案”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模式。本文尝试研究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供同行参考。
一、小组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其实是“导学案”与“小组合作探究”两种模式的综合。当然,这种综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有机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最新尝试。
所谓“导学案”模式,是近些年来我国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利用导学案为载体,师生之间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学目标。在这过程中,导学案的编制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有助于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为教师编制导学案,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梳理和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专业化水平。此外,使用导学案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根据导学案,学生可以提前知道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着重听讲自己不甚了解的知识,注意教师对此问题的讲解,学生也会有意识地与同伴探讨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就不会流于形式了。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群体在教师的领导下,自主交流、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一直以来,我国教育中的精英主义教育倾向十分严重,这种教育力求智力卓越,支持学生通过残酷的竞争,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来打败学习上的对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千篇一律地开展讲授式教学,体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就是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德育理论,虽然这种做法印证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形象,但让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比较疲惫。随着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改进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其实,早在1982年,这种教学模式就已见雏形。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提出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交流、协调和讨论,以小组为单元,教师由主导者变为组织者等观点。如今,这种方式已经被我国有机利用起来。一节课上,如果只听得到教师的声音,而学生处于沉默状态,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借助导学案的力量,合理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但由于这门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代性很强,所以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小组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编制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群体中更好地定位自己,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发展出终身受用的能力,即学会认识、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当然,要合理应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要从正确编写导学案、合理组织小组讨论等几个方面入手,方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道德情操。
1.正确编写导学案
可以说,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只有导学案足够精炼、完美,才能容易使学生接受,激发他们用心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的预习工作也才能更加深入和充分。编写一份完美的导学案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教师吃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标,选取的话题是具备强烈时政特色,学生广泛关注的材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具体而言,编写导学案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领航者,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起点和归宿。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搞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紧扣教材,选出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再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体系中,使知识系统化、清晰化和条理化,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并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列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可以由一系列问题构成。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具备启发性,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到想要的答案,还要对教材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做适当提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用层次性,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要解答教师的问题,必须仔细、认真地预习教材,并用心思考,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再次,设置一定量的练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设置一定的练习是为了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练习内容要紧扣导学案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学习薄弱环节。练习题型也要合理设置,难度低的知识点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以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导学案的编写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2.合理划分小组
要成功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尤为重要。如果小组没有划分好,学生合作起来就比较有困难,合作效果也不见好。合理的分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划分小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每个小组都应该具备好、中、差三种程度的学生,这样才能实现互相帮扶、互相启发的目的。小组成员内部还要结成帮扶对子,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让帮扶对子坐在一起,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以更好的面貌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其次,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人数。目前,大多数学校仍旧沿用班级授课制,班级规模很大,教师难以将注意力放到每个学生身上。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人数,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一般而言,每个小组成员以6-8人为宜,然后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如果分为8个小组,则将全班成绩分为8个区间,第一区间1-8名,第二区间9-16名,以此类推,再从每个区间内选出一名学生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实力相当,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再次,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在小组内部,组长的作用很重要。组长是教师的帮手,是小组讨论活动的組织者,也是各个小组的代言人,向教师汇报本组成员的集体学习成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采取组内表决或个人自荐的方式,发挥小组组长的作用,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3.合理安排小组合作活动
编写导学案、划分小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集思广益,激发求知欲,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先自学。教师编写好导学案之后要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预习教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很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上网收集相关前沿资料,更好地理解知识,然后在组内相互传阅资料,相互补充,一起讨论。在预习教材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要快,节省时间;要求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要准,不可拖泥带水。为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在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统一讲解。
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学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围绕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交流。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但对于一些难点问题,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予以交流,逐步达成共识。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统一汇总,以此调整教学内容,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话题性较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要让学生讨论老掉牙的话题,这样不能达到提升他们时代意识和道德情操的目的,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合理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再次,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在小组讨论过之后,已经与教师有了共同沟通的基础。由此一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成了教师与学生围绕“导学案”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学并不是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也许学生还有心存疑惑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将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扩展,增加广度和深度,开阔学生视野,明辨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4.实施张弛有度的科学评价
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环节。一直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形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不利于真正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程度。所以教师要使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变得多元化,全面考察出学生的发展情况。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自评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比如在学习完《学会合理消费》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以3分、2分、1分为分值,围绕这几个评价标准进行自评:(1)我已经熟练掌握了消费心理,能明确消费原则的内涵;(2)我能进行小组合作,和小组成员一起分析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通过合作提升比较和鉴别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我树立了绿色消费理念和环保理念,能够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让学生结合这些标准进行评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在导学案上写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心得,然后小组成员交换导学案,让彼此评价成员是否过关,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重点。
再次,教师还应该结合导学案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这是培养学生开放视野,释放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比如学生学习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后,让他们在课后调查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以及人们在网络上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网络世界;学习完《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后,安排学生去调查身边的人对法律的认识,对依法办事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法律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发展情况,为改善教学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三、结束语
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全新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查疑反思、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小组合作下的“导学-体验-评价”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让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慢慢养成,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品质!
参考文献:
[1]康静玲.以导学案为载体, 搭建小组合作式的高效课堂[J]. 学术研究, 2013年第3期.
[2]林允修. “导学案”引领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