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入境旅游时空演化分析
2017-05-24刘玉巧杨柳青青
刘玉巧 杨柳青青
入境旅游在国际间相互推崇,中国也不例外,随着入境旅游发展入境旅游时空非均衡性也在显现,不单单在国家层面,省内的时空非均衡性也愈来突出,本文利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对浙江省整体及各地市1995-2015年入境游客量为基础分析,对浙江省整体及分区和各城市入境旅游时空进行分析,并分析各个城市的旅游竞争态。
引言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志,入境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景区景点、国际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购物等接待设施建设,促进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外汇收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业一直是我国旅游业优先发展的重点战略,截止2015年底,中国入境旅游己达到1.34亿人次,入境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伴随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浙江省凭借其优秀的旅游资源以及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接待设施,入境旅旅游业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各城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治经济条件的不同,入境旅游时空发展不均衡现象开始显现,并且这种不均衡可能不利于浙江入境旅游的长期发展。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为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的入境游客人数,时间跨度17年(1999-2015),来源于《浙江旅游统计概览》。
(二)研究方法
1.时间变化强度指数。指旅游地市场随时间变化的态势,本文研究的是年际变化强度:
(1)
其中:T代表年际变化强度,xt代表各年度入境游客的数量,n则代表总年数,表示年平均入境游客数量。T值偏大则表示客流变化较大,T值偏小表示客流变化平稳。
2.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2)
其中:Yti为t年度第i个地市的入境游客量;N为地市个数;Yt表示t年度浙江省各市的平均入境游客量。
3.变异系数。描述标准差与平均数之间的比值,反映变量之间的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3)
其中:Yt表示t年度浙江省各市的平均外汇收入,St表示标准差。
二、浙江省入境旅游年际变化分析
依据1995至2015年间入境旅游游客量年际变化,浙江省入境旅游量在过去20多年来表现出波浪形递增趋势,从发展轨迹上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2002年,浙江省入境游客人数呈稳定增长状态;第二阶段2003年——2007年,由于受SARS这一突发事件的影响,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下降,降幅达11.44%,之后入境旅游人数一路攀,入境旅游业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第三阶段2008年——2015年,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的增幅较小(分别为5.58%、5.73%),但影响有限,从2010年起迅速增长,到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都达到顶峰。
三、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目的地竞争态分析
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波士顿矩阵应用在旅游市场竞争态上,即在旅游市场占有率(αi)和市场增长率(βi)双指标作用下将象限分割,从而划分出四种不同性质的产品类型:明星类产品、瘦狗类产品、问题类产品、金牛类产品。
通过对2000-2015年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人数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分析,分别取平均值p=9.09%、q=23.51%,利用excel求得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場2015年波士顿矩阵。
1.杭州、宁波、温州位列金牛市场,这一阶段说明入境旅游发展相对成熟,接待量大,占有大量市场份额,并且保持稳定增长。
2.金华点亮明星市场,说明金华入境旅游发展处于成长期,其中义乌市购物旅游作用很大,2015年义鸟接待入境旅游者77.8万人次,占当年金华入境旅游总接待量的79.47%,金华在保持义乌入境旅游领头雁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金华其他各城市的入境旅游。
3.嘉兴、湖州、衢州、丽水是幼童市场,说明三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处于起步和萌发阶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由于市场积累较小,市场占有率相对低下,应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提高产品吸引力,从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四、结论
浙江省入境旅游时间上呈客流量稳定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入境旅游分布不均衡开始加大,并且主要集中在浙北和浙东地区;省内各城市中以杭州一家独大,其次是宁波和温州,这和经济、接待服务设施、旅游资源质量、区位质量等都有关系。
缩小这种非均衡性,除政府主导外,还应大力发展线上营销、人才引进以及融资,其中加强区域之间旅游合作是关键,浙江省应从战略制高点出发,总体上以省会杭州市为中心、“东扩西进”为两翼,构建五大旅游经济圈以遥相呼应。具体来说即以杭州西湖、西溪、运河、千岛湖等核心吸引物为龙头,着力推进东部海洋海岛旅游(海上浙江)和西部山区生态旅游业(山上浙江)两翼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