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

2017-05-24陈小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开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到阅读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主要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对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为今后学生阅读学习夯实基础。

一、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所阅读的文章,无论是理性的理解,还是感性的理解都必须通过学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完成。因此,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才能让他们真正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与感悟。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一些文学作品与记叙文进行阅读教学,必须适当的渗透课文情境,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产生一定的乐趣。此外,由于小学生具有天生好动的性格,喜欢模仿,通常喜欢被别人表扬与赞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格特点入手,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情境创设,可以刺激学生身上的各个感应器官,这样不仅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能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想法设法的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使学生主动地阅读,并能够将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各个阅读习题的完成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趣味性语言营造课堂气氛,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应激发学生对阅读探究的欲望,应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胆猜测,教师应主要围绕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提问,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此外,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就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阅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的时候,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从文章的题目中可以看出什么?胖乎乎的小手又在说谁呢”等等,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其次,让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过程中,应用笔画出不懂得词语,同时应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跳着阅读,准确阅读等等。最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满足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欲望,明白文章题目胖乎乎小手的含义。总而言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其基础上,对学生终身阅读学习也非常有利。

三、积极创造阅读机会,巩固学生学习方法

实际上,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不努力就轻而易举成功的。做任何事情都得讲究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机会,应积极指导学生将掌握的阅读方法适当的运用到相似的阅读情境中,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理解与体会阅读方法的真正的含义。例如:在学习《手捧花盆的孩子》一课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引导学生到讲台进行阅读,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让其他学生积极提出意见与想法,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不仅巩固学生学习方法,还为今后阅读学习与未来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四、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的阅读

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的阅读,这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教师的简单复制,被动的接受型的解读,而应是带有学生理性思辨或者敏锐直觉的批判性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就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一味地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是不行的。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并不是掌握了几种阅读方法就代表学会了阅读,因为真正地学会阅读,是指学生把具体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分化,成为较为完整的认知策略。在其过程中,需要教师做长期工作,教师应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抓起,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的对学生进行长久的阅读训练。因此,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长期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提出,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应有所感悟,在阅读中有所体会,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积极指导学生,注意阅读时间,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使阅读有效的开展,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阅读学习,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充分地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能让学生的视野只局限于教材中,应积极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适当的引入到课外阅读中,满足学生对阅读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与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谌泽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比较阅读课堂教学实录与思考[J].新課程(中学),.2014(01)

[2]孙惠明.试谈比较阅读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10)

[3]赵文革.《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14(11)

【作者简介】

陈小红,学历:本科,职称:小高,从教20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开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