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7-05-24李清

艺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李清

【摘要】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推动下,通过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企业项目为教学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简析高职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化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其工艺设计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高职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将岗位需求、地方经济因素以及学院本身的特色考虑在内,用科学的、发展的动态观念来构建高职陶瓷课程相关体系。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办学近三年来,学院努力将其打造成福建陶瓷行业发展的人才摇篮。在这一过程中,学院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逐步探索构建“工学结合、大师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配套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立的依据与原则

(一)依据

社会对陶瓷生产工作者有着较高职业要求,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老师与企业专家一起,深入企业开展岗位调研,构建以陶瓷设计为根基、以提高技能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表现形式的陶瓷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学院注重对实践能力的锻炼,突出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在其课程培训设计中,可适当加入新思维的培训,让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交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原则

1.差异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中曾写道:“所有大学开设的课程都是存在差异性的。”陶瓷设计与工艺课程也是如此,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对该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也不应该照搬其他学校,而必须考虑到学校本身特色,使课程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将建窑建盏的制作技艺融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使之成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2.实践性与拓展性原则。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还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鉴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独特性,它与机械、设计以及美术等相关科目存在交叉性,要求陶瓷学习者有着丰富的知识,因此,在陶瓷课程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学科拓展性。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既需要根据人才素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来构建,也需要据此来选择适应信息时代和现代生产条件的课程与内容,从而形成适合职业教育的结构合理、体系优化、内容现代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架构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架构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以及能力拓展课程。各课程的功能和定位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职业基础课程包含陶瓷基础理论知识、陶瓷工艺基础操作技能,这些基础课程的设置除了支撑着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学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外,也能很好地服务于职业核心课程。第二,职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由综合发展向专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能够为后期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职业核心课程则属于学生成长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阶段。第三,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不仅要重视核心课程,还需要认真对待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充分挖掘不同个性特长、发展方向、发展层次的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学院将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的实施全部采用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来实现,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各环节中受益,提升陶瓷设计水平。学院教授内容以陶瓷产品设计与制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让学生学会建立陶瓷设计基础知识、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与陶瓷产品设计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学院传授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符,大幅度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工学结合的目的。

在内容组织方面,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并要求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比如在进行《陶艺拉坯成型》教学时,先从“小件器物的拉制”着手,避免因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太多太杂,而给教学组织带来困难。

(二)课程设置

通识文化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职业基础课程开设《中国陶瓷史》《设计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瓷设计基础》《图案》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后期职业核心课程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陶瓷产品设计能力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陶瓷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核心课程的开设,专门邀请了陶瓷行业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该课程的设计,紧密围绕陶瓷产业的工艺与发展的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参照陶瓷领域相关标准,以社会公布的三级陶瓷产品设计师职业标准为基础,梳理出学院陶瓷专业的岗位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8门职业核心课程。分别为:1.《陶艺拉坯成型》主要讲授拉坯的基本技法及有关拉坯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根据规定的尺寸拉、修制一些器皿,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后期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開展奠定基础。2.《陶瓷泥条成型》主要明确泥条成型技法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的泥条成型方法,掌握传统泥条成型方法对陶瓷造型的影响,使学生对泥条成形技法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法知识进行创作。3.《陶艺泥板成型》主要明确泥板成型技法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的泥板成型方法,掌握传统泥板成型方法对设计陶瓷产生的效果,让学生综合掌握陶艺泥板成形技法,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4.《陶艺模具成型》主要掌握模具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利用石膏进行造型设计、制作,为装饰陶艺创作、室内外陶艺创作、综合材料构成课、建筑与陶艺等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5.《陶艺釉下彩绘装饰》主要讲授传统青花的绘画与技巧、古典绘画的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6.《陶瓷釉上彩绘装饰》主要讲授新彩装饰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工艺美术特征,熟练掌握装饰技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法,创作出艺术个性鲜明、富有东方文化特征的陶瓷作品的能力。7.《陶瓷首饰的设计与制作》主要讲授现代陶瓷服饰配件的设计基本原则,明确陶瓷服饰配件的市场价值与发展的意义;运用陶瓷材料各种成型方法,深入理解现代生活中的服饰配件对陶瓷材料的要求;了解市场需求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陶艺创作技能,以展现个性为设计要旨,结合材料工艺、材质特性进行佩饰的设计与创作。8.《陶艺创作》主要讲授培养学生对粘土特性的掌握,增强徒手制作的能力,开发富有创意的陶艺语汇。

为响应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学院在设计陶瓷相关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兴趣与特长,将其融入教学课程中。尤其是与陶瓷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艺术品鉴赏课程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能够辅助学生进行陶瓷专业的学习,还能够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对后期学生步入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全程双师、大师引领”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程双导师授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的大师共同承担课程。学院聘请国家拉坯技能大师占绍林、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许家有来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形成现代师徒制;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活学活用融于实践中,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教学方法上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设计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真实案例式教学方法带动陶瓷理论基础知识和工艺操作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加大了对专业实践的重视,在实际授课中,不单纯教授理论知识,而是围绕实际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让其在完成具体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专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注重学生发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一体,授课过程中,往往选取近期企业组织开发的项目,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立足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工学结合手段,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从而掌握本课程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型项目带动学生对设计方案制作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法的学习,通过参观市场、企业、设计公司(机构)、国内外其他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国际著名商品品牌的门户网站等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感性认识,整合教育资源,聘请知名设计师、能工巧匠参与课程教学,共同培养学生。

教师上课过程中,要重视“教”与“学”间的互动,如以典型陶瓷项目为案例,陶瓷项目既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是教师命题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陶瓷工艺制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教师上课过程中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传递出要讲授的重点。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团队,将校内与校外结合,设计与工艺结合,避免出现知识和技能传授的盲点。同时,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单独性培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诉求。

(三)教学评价、考核

对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考评方式,加大对学院实践环节的考核,综合學生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完成程度、阶段测评成果,给出全面、综合性评价。考核采取百分制形式,其中,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评价过程严格参考授课目标,设计出各阶段的合理权重。

针对学生成绩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

1.目标性评价:根据陶瓷产品设计所具有的特点选择评价项目,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结合最初制定的授课目标以及项目标准,客观给出学生的实际得分。

2.阶段性评价:依据项目实际要求,观测学生在任务阶段的表现,给出合理分值。在该阶段评分过程中,需要观测学生成长表现,认真记录学生任务开始与结束中间的表现,分析其自我调节能力、适应任务能力。

3.多元性评价: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也不能一味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性格的引导。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真正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活学活用于实践中。对于个性比较独特的学生,不能一味压制,而是应该因材施教。作业评分指的是学生个人评分,没有固定评分标准,但是,学生必须讲述评分的理由,剖析作业存在的闪光点与缺点。评分形式可以是自我评分,也可以是学生互换评分。这种评分方式的优点是让学生参与到作品中来,加大学生的积极性。

4.校企结合评价:校企结合评价指的是学校邀请社会专家与本校老师组成评审团,综合给出评价。校企结合评价的标准不仅包含学校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参照企业实际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在评价过程中,能够真实发现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结 语

近年来,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在学院专业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陶瓷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递进与贯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培养出来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受到了社会与企业的一致认可,避免了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脱轨现象的发生。当然,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成果,在探索中不断深入完善。

参考文献: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2]赵连瑞,晋秀波.关于优化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8).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王一伟.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6]许平,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装饰,2008(S1).

[7]王顺根,付娟.以人为本: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完善[J].机械职业教育,2010(8).

[8]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