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评介
2017-05-24韦彩云
韦彩云
《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的认识正在深入人心。然而,国内较少有研究者详尽而系统地就学习品质的内涵、结构、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等进行研究,《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一书为我们系统了解学习品质及其培养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书作者马里奥·希森博士围绕“积极学习品质的基本理论和培养路径”这一主题,将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层面探索学习品质的内涵、结构、价值和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则依照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从实践层面具体探讨积极学习品质的培养路径。
本书的第一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品质的结构。作者提炼了学习品质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两维度结构框架:情感/动机维度,行动/行为维度。情感/动机维度指向对学习的热情,包括兴趣、快乐和学习动机三要素;行动/行为维度指向学习中的投入,包括专注、坚持、灵活和自我调节四要素。希森博士从情感和行为两方面划分的维度,与《指南》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的表达相一致,引导我们从内部动机和外部表现两个维度更深入、清晰地认识学习品质,进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儿童的积极学习品质。第二章,作者论证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意义。首先,积极的学习品质本身便具有巨大的内在价值,当儿童带着热情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时,其所获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其次,学习品质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认知技能和学习能力,有助于促进儿童社会和情感领域的发展,并对处境不利儿童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章,作者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对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儿童的气质、学习风格、多元智能、性别等个体特征的差异会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并有目的地支持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发展。其次,儿童的年龄特点影响着学习品质的发展。作者以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说明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处理学习任务的方式是不同的。最后,儿童所处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政策等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相应地,这些外在的影响因素如果产生的是消极影响,则势必会影响积极学习品质的形成。第四章,作者以学习品质的外在影响因素为框架,从反面分析了消极学习品质的产生因素,以便做到正面提升与负面预防相结合。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论述了六大支持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养成的路径,分别构成了后续六章的内容。
1.教师应与所有儿童建立亲密关系。教师应了解班内每位儿童的相关信息,带着温暖和关怀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创建与增强师幼之间的亲密关系;教师还应积极创设关爱共同体,让儿童在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
2.选择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作者指明,支持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发展的课程具有以下特征:具备挑战性,有价值,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相联系,强调儿童的积极参与和社会交往。学前教育机构在选择课程模式时,应检核该课程是否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上都指向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培养,并依据年龄、个体和文化适宜性的原则进行调整后再实施。作者还提出了可以创设专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养成的课程的愿景。
3.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应为儿童创设高质量的环境,环境应具有引导性且能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和坚持性,工作流程和常规应清晰,多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自身应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品质以提供榜样示范,帮助儿童明确学习目标,提供适宜的教学支架,提供有价值的选择,等等。
4.教师应运用科学的学习品质评估系统。如今许多早期教育项目所使用的评估工具中的评估指标都与学习品质紧密相关,作者也例举了一些专门用来收集和评估儿童学习品质的评估系统,供教师和研究者选用。当然,评估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教师实现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儿童的手段。教师应采用“记录和评估的五段式循环模型”,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教学计划,即确定学习目标、搜集证据、描述和分析证据、结合学习目标解释结果和应用信息制定计划。
5.教师应积极调动家庭的力量。家庭对于儿童学习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家园之间应建立和保持互相尊重、关怀和赞赏的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关系的建立依赖于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并用合适的方式交流。作者也总结了使沟通更为顺利的实用技巧,有利于通过良好的家园合作更好地促进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养成。
6.教师在宏观层面可工作的方向。作者从宏观的社会环境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例如,在政策层面发挥影响力,以保障学习品质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继续深入开展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在职教育中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养成,等等。
本书既有理论阐述,为研究者深入研究儿童的学习品质提供了有益借鉴,其提供的具体的思考框架和实用的技巧又颇接地气,每一章都从典型的案例描述入手,将理论融于浅显的语言中。其极强的可操作性让《指南》中有关学习品质的描述得以具体化,有助于一线教师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