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调查研究
2017-05-24张磊玲许欢易琪仓志家陈雨
张磊玲+许欢+易琪+仓志家+陈雨
通过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业态特征,分析其发展问题,从而提出发展建议。
“业态”一词源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零售业,是流通企业经营形态的简称,是指零售店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即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中国商业分析中应用。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业态的概念也逐渐被引入和发展,并形成了“旅游业态”的概念,2005年后,国内学者对旅游业态的概念主要形成了要素综合说、经营形态说、范畴差异说等三种学说。因此,旅游业态本质是旅游业的经营活动的具体形态及其盈利形式。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形象的浓缩和代表,在开发历史文化街区过程中,旅游业态的选择尤其重要。旅游业态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业态受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区位、市场、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反之,旅游业态对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起促进或限制作用。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业态能有效吸引旅游者、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形象、宣传历史文化并提升地区旅游效益,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调查
(一)街区情况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部,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要风貌特征。自2002年苏州市政府对其进行修缮整治开始,街区环境得到改善,街巷设立了商业店铺,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引入了众多商业形态,传统街巷格局与多种旅游业态吸引了大批旅游者。逐渐演变为集水乡传统街巷、现代商业设施和江南园林混合的旅游特色街区。
(二)调查方法
笔者走访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干道和其他主要街巷,对目前经营的实体店铺进行了统计。数据来自于平江路、大儒巷、钮家巷、中张家巷等7条街巷的424实体店铺。通过对业态数据的整理,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发展问题,得出其发展建议。
(三)调查结果
调查的业态范围位于平江路主干道、钮家巷、建新巷、菉葭巷、肖家巷、大儒巷、中张家巷,业态范围包括所有店铺,再根据“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如下。
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特征
1.从业态分布来看,主干道与支巷的业态数量差距较大,50%左右的旅游业态都集中于平江路主干道,主干道在食住行游购娱六种业态占绝对优势,为233家,其余支巷的业态则呈不均衡分布。其中,大儒巷业态数量最多,为70家,中张家巷数量最少,为21家,其余五个支巷业态数量相当,整个业态分布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的情况。
2.从业态种类来看,平江路主干道和各支巷的业态都集中于饮食和购物类,在餐饮方面,除了中张家巷,其他几条街巷的餐饮类占比30%左右;购物方面,平江路主干道的购物类业态占总业态数量的50%以上,而各支巷的购物业态占比60%以上;娱乐业态方面,除了平江路有一些可以听昆曲评弹让游客体验的茶馆外,几乎无娱乐项目,而在住宿和游览方面也明显开发不足。
3.从单个业态来看,以平江路为例,调研结果显示,平江路的餐饮类业态有大型饭店、小型餐馆、饭店本地特色小吃、非本地特色小吃、饮品咖啡和酒吧等几类,其中,大型饭店3家,占比3.23%,小型餐馆15家,占比16.13%,本地特色小吃32家,占比34.41%,非本地特色小吃17家,占比18.28%,饮品点心类16家,占比17.20%,咖啡馆和酒吧类共10家,占比10%,其他支巷餐饮业态数量少,但类型与主干道情况相似;在购物业态方面,平江路有现代文创、传统手工艺、书店、珍珠店、丝绸服饰类和其他生活服务类等业态,其中现代文创21家,占比17.8%,传统手工艺品20家,占比16.95%,丝绸服饰类52家,占比44%,其他生活服务类23家,占比19%;在住宿、游览和娱乐方面,有6家住宿设施,5个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的景点和10家可听昆曲评弹的茶馆;在其他街巷,除大儒巷有24家传统手工艺店铺外,其他街巷都以生活服务类为主;游览项目、住宿设施和娱乐项目都开发较少。
三、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业态问题
(一)平江路主干道业态问题
首先,平江路主干道公共服务设施不足,1个游客咨询中心,根据走访情况,该游客咨询中心提供的服务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游客需求;其次,在餐饮类业态方面,非本地特色餐饮占比过高,且无地方特色,不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特征,饮品小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雷同,形成同质化竞争,特色不明显;第三,在购物类业态方面,丝绸服务类占比过高,一些传统手工艺品质量较差,产品基本雷同;第四,主干道的生活服务类店铺严重影响街区的旅游形象,产品质量低劣,店面环境脏乱差;第五,文创类业态数量占比小,有待提升。
(二)支巷业态问题
调查的几个主要支巷业态类型基本一样,饮食类业态也大多是非本地特色小吃类,不符合街区旅游形象;购物类业态中,生活服务类占比过高,大多为本地居民生活服务;景点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知名度不高;娱乐体验类项目基本没有。支巷的业态数量和类型表明,支巷尚未树立发展旅游的理念,业态开发明显不足,无法有效吸引旅游者,起分散主干道人流的作用。
四、平江歷史文化街区发展建议
(一)改善平江路业态类型
调整平江路旅游业态类型,对影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形象的一些非本地特色小吃和脏乱差的店面进行整治,引入符合整体旅游形象的业态;引入新兴旅游业态,提升业态档次,比如一些文创产业,对品质不高无特色的手工艺品店面进行调整;增加旅游体验类产品,符合全民休闲的旅游趋势,围绕昆曲和评弹开发更多体验产品;引入符合现代休闲趋势的咖啡酒吧,平江路的旅游活动主要集中于白天,且游客消费低,无法留住过夜游客,增加夜间旅游活动,丰富业态,从而提升效益。
(二)适度开发支巷旅游业态
目前旅游业态主要集中于平江路主干道,造成主干道人流过多、拥挤嘈杂,影响主干道环境,旅游体验糟糕。因此,应开发大儒巷、钮家巷等支巷,调查中发现,支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等旅游景点,且道路交通顺畅,具有开发优势,可考虑引进新兴旅游业态,增加体验类旅游业态,与主干道形成差异,分散人流,增加收益。中张家巷有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可考虑围绕昆曲和评弹开发游客体验项目,丰富旅游活动,让游客“有事做”,而钮家巷有名人故居,状元博物馆围绕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文创类旅游产品,形成多种多样的旅游业态。
(三)对支巷业态进行调整
支巷现有业态多为生活服务类小店,影响旅游形象,对这些餐饮和购物小店进行整治,开发新兴旅游业态,与平江路主干道形成差异,走差异化路线,整个街巷形成优势互补、功能相异的旅游街区。
(四)街区环境整治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支巷,环境问题亟待改善。主干道人流量大,垃圾处理不及时,且游客随手乱扔垃圾到平江河,严重影响旅游形象,支巷内垃圾乱扔、车辆乱放等现象随处可见,影响整个街区旅游发展。因此,在调整和引入业态的同时,需要对环境进行整治。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