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得体原则看“嘿嘿”的网络功能及其历史考察

2017-05-24李晨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拟声词现代汉语礼貌

摘 要:联系得体原则,具体分析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的得体性,得出“嘿嘿”具有礼貌、克制等语用义。用于句首表示打招呼,用在句中表示缓和语气,引出下文,以及具有拟声词、叹词的词性特征。在历史使用阶段,“嘿嘿”从先秦到明朝一直作为“默”的异体字,到了清代才开始有了表示笑声的用法。

关键词:嘿嘿 得体原则 网络特点 历史演变

引言

“嘿嘿”作为网络用词频繁出现,通过CNKI搜索,前人有关“嘿嘿”的探讨仅有一篇《“嘿!”语用义位浅析》,以语用义位的视角来研究“嘿”,语料来自于现代汉语而非网络用语。所以目前还未有有关网络义“嘿嘿”的任何文章。本文以网络用语“嘿嘿”为例,从语用中的得体原则出发,探究网络用语中“嘿嘿”的得体性以及句法位置、词性等特征并讨论其使用历史和形成来源。

一、网络用语“嘿嘿”的词性及功能

网络的普及让更多人在网络社区中交流信息,分享心情。作为出现频率很高的“嘿嘿”,不仅常用作表示各种笑声(冷笑,傻笑,狞笑……),其使用还具有隐含的得体性语用特征。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这个原则适用于直截了当的言语交际(适量、质真、相关,清楚明白、有话直说、达到最佳交际效果)(索振羽,2000)。但在实际的社会交流中,只应用合作原则并不能切实地解释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于是利奇(Leech)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一种补救策略,从而解释出为什么人们在某种语境中故意说拐弯抹角的话。在利奇的礼貌原则之下,还有六条准则,其中得体准则为第一条。我国语用学者索振羽等人则把“得体准则”作为“礼貌原则”的上位,提出了涵盖更广的“得体原则”。本文依据索书的标准来探析“嘿嘿”作为常用网络词语时,在句中表现得体性的依据。(本文网络语料均来自新浪微博)

(一)得体原则下的“嘿嘿”使用情况

1.表示礼貌:

(1)某同学:呀,七月好热嘛,你还去上课啊?我:八月想出去耍。某同学:你好能干哦,干啥子都用自己的钱。我误以为是夸我:嘿嘿,没有没有……

此处的“嘿嘿”表示谦虚,因受到别人赞美,听话人自我谦虚。加上“嘿嘿”之后,情感比原句更显得柔和谦虚。

(2)今天在地铁上又看到有人在看青云志,嘿嘿惊呆了我的凡,他真是太好看了。

此句因喜欢听话人,说话人赞誉听话人。“嘿嘿”在这里逐渐超越表示声音的拟声词,更靠近表示高兴的语气意义,

(3)你发了一张自拍照,说代表你很想我。嘿嘿,我说我想和你穿情侣装,你说好呀。每次聊天我们都会互相鼓励,为我们的未来努力着,加油。

“嘿嘿”前为听话人的动作及语言,“嘿嘿”后为说话人的语言,两者的意思一致,“嘿嘿”增加了二者情感一致的溫馨感,显得两人更加和谐。

(4)嘿嘿,各位早安,是不是看比赛都睡得比较晚,来送个小福利,转发评论这条微博,明天晚上通过抽奖平台送一台猫头鹰儿童安全座椅。

此“嘿嘿”用在语句的最前端表示打招呼。如果去掉“嘿嘿”照样能说的通,但是加上此词显得语句更加平易近人,给别人送东西,却没有高高在上之感,产生了最佳的交际效果,并且后面是抽奖的内容,同样能够显示出博主的喜悦之情。

2.表示克制

(5)嘿嘿,鲁能啊鲁能,你可真行!撑到最后,竟然会被人绝杀!让广大山东球迷情何以堪!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如不便之言或不愿之言或不能之言)不直言不讳地训斥他人,而是采用克制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或责备。这里的“嘿嘿”表示讽刺挖苦,本可以用程度更深的词来表示无奈,但这里却婉曲地使用了“嘿嘿”来代替。

(二)“嘿嘿”的句法位置

1.用在句首:发起话题,打招呼之意

(6)嘿嘿,其实明天基本就可以开始试营业啦,但是还有东西没弄好,所以还得沉淀几天。不过没事的朋友想喝咖啡还是可以来,我请客。

在这里“嘿嘿”可以看做打招呼,如果替换为“大家好”也很符合。此句是向大家说明自己的咖啡店明天开始试营业,开头作为打招呼的话很合适。

2.用在句中:缓和语气,转移话题

(7)观看电影垫底辣妹,励志学渣逆袭,沙耶加元气满满!努力的样子改变了大家的人生!还是喜欢沙耶加短发的样子咯。嘿嘿,大家都是不想输的人。

从本句可以看出“嘿嘿”前面大致介绍了影片内容,后面一句表示原因。此句中间加上“嘿嘿”,可以避免因突然转换话题给对方造成毫无准备的冲击,过渡到下一个话题。

(三)“嘿嘿”的词性

现代汉语中,拟声词可做不同的句法成分,如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叹词常作独立成分或单独成句,不与句子中任何成分发生关系,也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现代汉语词典》把“嘿”看做叹词;而把“嘿嘿”看做形容笑声的拟声词。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将“嘿嘿”直接视为高兴、欢乐的叹词。那么网络“嘿嘿”的词性是什么,通过搜集网络上的例子,可以发现在大部分是模拟笑声,作为拟声词。但通过搜集语料分析来看,网络意义上“嘿嘿”也能做叹词,表示高兴,应答或其他特殊感情。

(8)人家是微微一笑很倾城,你是嘿嘿一笑很猥琐。

本例子中“嘿嘿”为状语,可见是作为拟声词用。网络中也还有很多例子是作为拟声词用。

(9)坐坐大北京的地铁6号线。 真希望家门口就能坐地铁,不要兜兜转转的饶了这么远。人少,有座。嘿嘿,我喜欢!

这里的“嘿嘿”表示笑声,高兴的意思,作为独立成分,当作叹词来使用。

(四)“嘿嘿”的其他特点

通过搜集例句,发现“嘿嘿”在网络语言中为了省时省力,也往往省去了前后的标点。

(10)大家都给我那位女同学开玩笑说,你可要看紧喽,这么好的老公,千万别让月婵抢了去。我那女同学嘿嘿一乐,有本事尽管抢吧。

(11)终于把头发剪短了!大不了为自己留一次头发。我自己的短发嘿嘿。虽然真实的比照片丑好几百倍,毕竟是照骗嘛。

此外,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大于三且没有特定个数)也常常出现在网络语言中,用于表达高兴之情。与“哈哈”相比,个数大于三个的“嘿“有的表示特别的高兴,还有的在高兴之外带有骄傲感。

(五)“嘿嘿”含义的变异原因

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分别产生了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首先,在网络语言中使用“嘿嘿”作为积极策略。积极策略是说适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用于需要明白地说出客气的话或敬重的话的场合。这时是意在向对方或第三方表示敬重或客气,话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常用的言语手段包括:敬语、礼貌套语、吉利话、谦语、赞颂语等。嘿嘿就类似于谦语,表示客气。

其次,作为消极策略使用,说适度中和的话。消极策略主要以间接的言语行为来实施,在交际关系出现紧急状况时避免使用激化矛盾词语而使其表达的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从而避开正面冲突,维持客气气氛。“嘿嘿”的使用活泼了说话人语句,营造轻松的语境,可以使整段话更加柔和,没有强势的意味,促使着会话的进一步发展。

二、“嘿嘿”的历史考察

(1)鸣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先秦《六韬·文师》)

(2)衡嘿嘿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汉《汉书·匡张马孔传》)

(3)昔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事盖有不可嘿嘿也。接舆行且歌,论家以光篇;渔父咏沧浪,贤者以耀章。(晋《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

(4)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南北朝《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上》)

(5)发心疑转大乘经,总未排比不要明。会得经中真经路,无过嘿嘿学修行。(唐《敦煌变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

(6)一更之后,店主张善听得屋上瓦响,他是个做经纪的人,常是提心吊胆的,睡也睡得惺忪,口不做声,嘿嘿静听。(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以上六个例子,表面上看用了“嘿嘿”两个字,但是其意思和本文探讨的作为拟声词的意义大相径庭。《说文解字注》:“默:犬暫逐人也。叚借爲人靜穆之偁。亦作嘿。从犬。黑聲。讀若墨。莫北切。一部。”可见,“嘿”是“默”的异体字。上面的例子都是用作默,表不说话、不出声的意思。

(7)两人嘿嘿相对,没甚消遣。琪官隔着前面玻璃窗,赏玩那一笠湖中月色。(清《海上花列传》)

(8)叔宝嘿嘿冷笑,叫声:陛下如何?眼见尉迟老将军无能,这不多重东西就不能够绕三回。(清《说唐后传·第十六回》)

(9)李彩秋听了嘿嘿一笑,说:“噢!难得,说你还是道学先生呢!我父已丧,我兄长不是好人,我一个闺中弱女也不能管兄长之事……”(清《续济公传·第二十三回》)

(10)谢洪亮抬头一看,“嘿嘿!”不由冷笑两声:“你乃三太小儿,黄口孺子,先杀孺子,后杀胜英。”(清《三侠剑》)

例(8)《说唐后传》在民间流传颇广,没有具体的作者,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可见为下层民众所写。而民间作者的口语性更加突出,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嘿嘿”在这里既可看成笑声也可解释为默默,但是作为拟声词更加妥当。原因有二:一是冷笑总归是有声音的,如果当默默讲语句意义不太连贯。二是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秦叔宝与尉迟恭有说话,有搬狮子,通篇都是动作,此时默然冷笑比较突兀,像是突然把行文节奏卡了一下。结合这两点,笔者认为此句中的“嘿嘿”作为拟声词的用法比较合适。例(9)和(10)两篇小说均大约成书于光绪年间,特别是例(10),明显“嘿嘿”已经开始单独使用,和现代汉语、网络用语的用法一样。

如果说乾隆年间“嘿嘿”作为拟声词的用法还有争议,那么在清光绪年间书面语“嘿嘿”作为拟声词的用法已经成熟,以后在民国及新中国大量使用。

(历史考察语料来自CNKI古籍数据库、北京大学古代汉语数据库(CCL))

“嘿嘿”作为网络新兴词语,其影响不可忽视。讨论“嘿嘿”在网络语言中的得体性的语用特点,有助于网民在网络言语社区交流中恰当使用“嘿嘿”, 推动会话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汪奎.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吉海韵.“嘿!”的语用义位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

[7]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1992,(2):1-7.

(李晨曦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学文学院 030006)

猜你喜欢

拟声词现代汉语礼貌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汉韩拟声拟态词对照分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汉英拟声词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英文里的拟声词与重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