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网络俏皮话的幽默理解与构建

2017-05-24杨军昌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4期

摘 要:运用Fauconnier & Tun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网络俏皮话的幽默理解与构建,并选取《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经典语录”进行了个案分析,一方面进一步说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创新的认知解释力,另一方面也阐释了网络俏皮话幽默构建的主要机制。分析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解释在线构建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颖意义的特性,能够为网络俏皮话的幽默构建、创新和理解提供有力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网络俏皮话 概念整合 幽默理解 幽默构建

一、引言

网络俏皮话是一种网上普遍流行的幽默性的言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另类、创造性、充满幽默的看法和心态。网络俏皮话的构建者从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现象以及个人体验中取材,通过对常用言语进行重组或改造,借以表达个人心情和情感或个人对生活、社会的观点和看法。例如:

(1)间歇性郁闷症发作期间,生人勿扰,熟人勿找。

这句话反映了说话者郁闷的心情,想自己一个人清净一下。然而说话者却利用了一个严肃的医学术语(间歇性……症)来表达自己简单的郁闷心情,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小题大做”的效果,自然引人一笑。又如:

(2)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在这句话中,话语构建者借助“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对话语进行了改造,对“木杵”进行“铁杵”的心理模拟,“铁杵”磨细了能变成“针”,而“木杵”磨细了自然就成了生活中常见的“牙签”,又利用“针”和“牙签”在功能上的不同,表达了个人对社会中一些虽然努力而不能实现目标的无奈和消极情绪,让人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赞叹话语构建者的聪明才智。

这些俏皮话在网络上的普遍流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幽默性言语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多从双关、同音异义、夸张等语言形式角度,以及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角度进行研究(如吕光旦,1988;叶文玉,1994;李兰萍,2002等),但是很少有人将人们在交际中理解和构建幽默性言语的动态的过程反映出来。

Fauconnier&Turner(1998,2002)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该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利用四大心理空间的相互映像和整合,将幽默效果的形成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网络俏皮话的幽默理解过程及其幽默构建的机制进行探讨。

二、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Fauconnier,1994)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心理空间是我们说话、行动或思考时所建立起来的小概念包(Fauconnier&Turner,1998),说话者建立心理空间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语所引起的信息分割成一系列简单的认知模式,并通过空间之间的联系突出不同空间中对应成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复杂的场景就可以由一系列的心理空间及其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张跃伟,2005)。

概念整合是一种潜意识的、普遍的认知活动。Fauconnier&Turner(2002)指出,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称为后台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的东西,它为研究各个层次的意义构建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苏晓军、张爱玲,2001)。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以及一个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类属空间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基础上,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如图1所示:

图1: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Turner,1998:143)

Fauconnier&Turner(1998,2002)指出,认知运作主要在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中进行。层创结构是一个其他空间所没有的新结构,它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概念的结构。这种层创结构不是从输入空间直接复制而来的,它涉及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余渭深、董平荣,2003)。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主要进行三种整合运作,即: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组合是指获取输入空间经过投射而组成的原有输入空间所没有的关系结构;而完善则指在背景知识、认知、文化模式等作用下,被启动的模式在合成空间中不断完善,得到最大化的完善模式;最后这些新启动的模式对合成空间进行运演,根据其自身新创的逻辑在合成空间中进行认知运作,运用人的想象力可依据新创结构对细节进行扩展。

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认知过程,因此又被看作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Coulson(2001)又指出整合是幽默的一个内在特征。因此,作为一种创造性和幽默性共存的语言形式,网络俏皮话的理解和構建也必然涉及到概念整合。

三、概念整合与网络俏皮话的幽默理解

对于幽默的理解,传统的不和谐论认为当我们接收的言语信息和我们的心理预期发生冲突时幽默就会产生。后来研究(王朝培、刘世英,2004)表明,这种不和谐只是幽默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完全解释幽默产生的原因。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认知语言学将幽默的研究带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幽默的语义模块理论和言语幽默一般性理论认为每一个幽默都含有两个语义模块,这两个模块在特定的语境中互相抵触,因而产生了幽默(Attardo&Raskin,1991)。虽然模块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这些理论都没能将人们在交际中幽默的理解和构建动态的过程反映出来。Coulson(2000)指出概念整合主要把熟悉的概念化成分合并成新奇有意义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动态实时意义构建过程。概念整合网络运用心理空间模式,通过心理空间的选择性投射,再经过组合、完善和发展等一系列运行规则,能有力解释网络俏皮话的幽默理解和构建过程。下面本文选取《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经典语录”为例进行分析:

(3)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这个句子可以使讀者建立两个心理空间:一个是“不开心的事”引发的“不开心”的心理空间,另一个为“开心的心情”构成的“开心”的心理空间。而不开心和开心的“心情”使这两个输入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了类属空间。在本例中,“不开心的事”和“开心的心情”两种冲突被“组合”在同一个合成空间中。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不开心和开心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它们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在合成空间中它们不仅同时出现了,而且还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不开心的事可以引发开心的心情。在“完善”阶段,通过我们个人生活体验,一些隐性的信息被自动开启。例如,我们知道有人会拿别人的不开心作为茶余饭后的开心话题,而某个不开心的尴尬瞬间也会创造一种滑稽、好笑的场景。这些隐性的信息被激活以后,整个画面变得完整起来,即开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事都可以引发开心的心情。虽然不开心的事可以拿来寻开心,但在日常正式交流中,我们通常会对发生不开心事的人进行安慰、劝解,而当面说出如例(3)的话就显得有失妥当。但是在一些不严肃的场合,说出这样的话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嘲弄别人,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愉快的氛围。这样,新意义的构建完成了概念整合的最后一步——“扩展”,也是在这一步,幽默效果通过一般经验和特殊场合的碰撞而展现了出来。对这一网络俏皮话的认知理解的分析可用表1进行归纳:

四、概念整合与网络俏皮话的幽默构建

概念整合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两个理论基础之上的:1.结构映现(structure mapping)和隐喻投射(metaphorical projection)无处不在;2.人具有心理模仿(mental simulation)能力(苏晓军,张爱玲,2001:32)。对概念和意义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家摈弃了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是转向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该认识论认为意义即人的思维模式,而社会、文化、语言及人类各种活动皆是一种思维模式。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它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房红梅、严世清,2004)。认知语言学采用的新经验主义认识论认为意义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相对于一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认知和经验经由大脑(人的思维模式)将多维心理模式整合而成的交织体(王斌,2001)。

网络俏皮话的幽默构建过程也不例外,从概念整合理论来讲,它正是人们通过对旧的经验空间进行心理模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体验空间。然后这两个空间相互映现和投射,并在二者共有的类属空间结构的作用下,生成合成空间,创造出一种新的、创造性的、幽默性的话语。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新的体验空间并不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概念,而是在旧的经验空间的触发下才产生的心理空间。网络俏皮话的幽默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

在图2中,旧的经验空间包括话语构建者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常规体验、文化意识等,而新的体验空间则可以作为旧有经验空间的逻辑扩展,或者是话语构建者对旧有经验空间进行的改造,又或者是与旧有经验空间相互对立的体验。其中的类属空间是指二者共有的结构或抽象信息。旧的经验空间和新的体验空间经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在合成空间里相互交织,生成与常规逻辑相抵触的新结构,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下面对新的体验空间常见的三种构建过程进行逐一介绍:

(一)旧经验空间的逻辑扩展

在旧的经验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形成新的体验空间是网络俏皮话幽默构建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扩展过程中,话语构建者会按照原有逻辑对源话语附加成分。在附加的过程中创造某种不和谐,从而产生一种幽默效果。请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4)他就是一盆水,倒入你的米堆里,若干年后,清水变成了醇香的酒,而你变成了一堆废弃的烂米,不是没用了,还可以拿来喂猪。

这句话前半部分(他就是……废弃的烂米。)非常有哲理性,该部分运用隐喻的修辞表达阐述了“他”借助“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你”则为“他”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一种现象。该部分作为话语构建者的背景知识构成了旧的经验空间,在“烂米”的价值的触发下,句子后半部分(不是没用了……拿来喂猪。)对前半部分进行了逻辑上的扩展,用很通俗的话指出“你”的代价或价值“还可以拿来喂猪”。这半部分构成了第二个输入空间——新的体验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个人价值”的作用下,在合成空间中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的整合,在此过程中哲理性与粗俗性相互抵触,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二)旧经验空间改造

对旧有经验空间进行改造而形成新的体验空间是网络俏皮话幽默构建整合过程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为构成一种幽默效果话语构建者会利用谐音、双关、否定等手段对旧的经验空间进行改造。对网络俏皮话的旧经验空间的改造从逻辑上讲又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顺向逻辑改造,一种为逆向逻辑改造。例如:

(5)挤公交是包含散打、瑜伽、柔道、平衡木等多种体育和健身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

在这句话中,“挤公交”作为一个输入空间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相互推搡、相互拥挤的混乱场面。这种行为从我们个人情感和文化意识上来讲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但它又具有另一个输入空间“散打、瑜伽、柔道、平衡木等体育和健身项目”的一些动作特征,比如推打、身体扭曲、努力保持平衡等等。把这种不文明、不文雅的行为和对身体有益的体育运动相互投射,进行隐喻性心理模拟,就产生了一种幽默效果。又如:

(6)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当代社会阅读现状,社会步伐加快,信息爆炸,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十本书已有十年的量。

旧有经验告诉我们,源话语的表达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本例则把个人收益从抽象数量空间向具体数量空间上进行改造,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自然也会付之一笑。

例(5)和例(6)的改造从逻辑上讲可以说是对旧的经验空间的顺向改造,话语构建者并没有违反原有空间本身的逻辑。

对旧的经验空间进行逆向逻辑改造也很普遍,例如:

(7)天没降大任于我,照样苦我心志,劳我筋骨。(理想与现实,社会现实等)

看到这句话,我们马上会启动我们旧有的经验空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S),从逻辑上讲,“降大任于斯人”(p)只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q)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句子S的真值表如表2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若句子p是否定的,那么句子q是否否定对整个句子的真值并无影响。而在例(7)中,话语构建者用逆向思维把句子p进行否定,对话语接收者造成句子q也应该否定的假象,我们在对这句话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会为话语构建者对句子逻辑玩弄得恰到好处而赞叹。

(三)非逻辑空间转换

新的体验空间形成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旧的经验空间进行违反逻辑的突然转换。例如:

(8)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得不明显。(直接外观,行动表现,将一种意象机械映射到另一意象)

在这句话中,话语构建者用一种自我介绍的口吻先使话语接收者建立了第一个“我很帅”的优点空间。接着,话语构建者按照常规逻辑指出“我”的缺点空间是:“我帅得不明显”。在输入空间Ⅰ中“帅”自然是一种优点,而在输入空间Ⅱ中“帅得不明显”也确实是一种缺点,但若把这两个空间的特征整合在一个人身上,从逻辑上讲毫无道理。话语构建者却用另一种委婉的表达,不直接对“帅”做出否定,巧妙地把二者整合在了一起。在前面例(3)中我们可以说“不开心的事”可以拿来获取“开心的心情”,但帅与不帅是一种视觉效果,“帅得不明显”就是“不帅”。话语构建者故意违反逻辑,在整合过程中进行空间的突然转换,利用两个输入空间在合成空间演绎时产生的自相矛盾创造一种幽默效果。

这种网络俏皮话的构建方式还有很多,例如网上普遍流行的“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就是这一类型俏皮话的经典例子。“厨子”“裁缝”“司机”是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但话语构建者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基础上故意将三者放在一起,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能制造一种幽默效果。

这三种新的体验空间的构成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重叠,相互包含。例如,“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这句话就是在旧有经验空间“执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和扩展两种手段而形成的,在这里不再做细化分析。

五、结语

网络俏皮话的幽默构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整合过程,反映了话语构建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其构建过程中,网络俏皮话的构建者往往在自身旧有经验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对旧的经验空间进行扩展、改造或非逻辑的突然转换来触发新的体验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相互投射,整合在一起,在合成空间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结构,同时在运演的过程中产生某种不和谐,从而制造一种幽默效果。通过以上个案分析不难看出,Fauconnier&Turner等人创立的概念整合理论能帮助我们认识网络俏皮话语言表层下隐含的复杂的认知操作过程,为网络俏皮话的理解和幽默构建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Attardo,S.&V.Raskin.Script Theory.Joke Similarity and Joke Representational Model[J].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asearch,1991,(3):293-347.

[2]Coulson,S.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New York an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Coulson,S.Whats So Funny? Conceptual Integrations in Humorous Examples[A].In V.Herman(Ed.).The Poetics in Cognition: Studi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Verbal Arts[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5]Fauconnier,G.&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J].Cognitive Science,1998,(2):133-187.

[6]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7]房红梅,严世清.概念整合运作的认知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8]李兰萍.语用原则和英语幽默[J].天津外国语学报,2002,(2).

[9]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1988,(1).

[10]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2001,(3):32.

[11]王斌.概念整合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1,(3):18.

[12]王朝培,刘世英.言语幽默效果产生的理论要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13]叶文玉.浅谈讥讽在口语中的幽默效果[J].外国语,1994,(4).

[14]余渭深,董平荣.合成空间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15]张跃伟.概念整合与动态实时意义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

(杨军昌 天津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300)